近兩年,奢侈品行業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一邊是全球奢侈品市場萎縮,各大品牌營收集體下滑,據貝恩咨詢預測,2025年全球奢侈品銷售額甚至還將繼續下跌2%至5%。
而另一邊,卻是奢品折賣渠道爆火,曾經被稱為“郊區打折場”的奧萊開一家火一家,中國百貨商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251家奧萊狂賣2390億元,同比增長4.5%,客流量碾壓多數5A景區。
這種全價與折價市場表現冰火兩重天的背后,并非是中產階層的消費降級,而是他們升級了自己的“價值判斷算法”,去追求商品本質的品質、設計、工藝與價格標簽的高度匹配。當奢品巨頭們連年漲價背離價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錢包投票——他們不再信奉logo敘事,拒絕再為虛高的商業溢價買單。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節假日與周末全國各地的奧特萊斯總是停車場一位難求,奢侈品成堆供消費者挑選,收銀臺前更是大排長龍。
來自成都的購物達人小周剛結束一下午的“血拼”,拎著五六個購物袋就此表示:“不是大牌買不起,而是折扣更有性價比。”
這種線下奧萊的火爆,順勢也點燃了線上戰場。當傳統奢品內購會還在用“會員邀約制”限流時,主打品牌折扣的電商平臺唯品會,憑借全球供應鏈的優勢,已經將諸多名品大牌打穿了“地板價”。
比如最近的618大促中,唯品會Gucci、Coach、Burberry低至0.8折起,再加上疊加平臺消費券,讓很多中產女性和寶媽都為之“瘋狂”,多款熱門包包一經上線就即刻售罄,沒有搶到的都在直呼可惜。
最新數據顯示,其25年第一季度實現了超500億元的營收,SVIP活躍數增長了18%。這個人們眼中一貫的“冷門”小平臺的逆襲,再次證實了當下消費主力軍的消費邏輯轉變。
可以說,未來奢侈品行業的增長點不再是靠漲價支持的全價專柜,而是精準匹配“價值敏感型”中產的特賣渠道。
冷清的傳統商場與爆單的奧萊后臺,看似對立實則同源,當消費者跳出奢侈品原價、轉身投入折扣懷抱,他們收獲的不僅是錢包厚度,還有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