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提高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質效,促進兩類對象順利融入社會,有效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崇明區深入開展“社會參與 重塑新生”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主題推進年活動。
一、依托專業力量,
推動心理矯正提檔升級
堅持“專業+志愿”相結合,加強與崇明區心理咨詢師協會和崇明區精衛中心的合作,引入專業心理咨詢師志愿者隊伍,為兩類對象提供不同類型的教育幫扶服務,組織志愿者為有需要的社區矯正對象開展心理疏導,積極調整心態,勇敢面對困難,正確接納自己。同時充分運用好相關資源,通過心理咨詢師團隊,全方位參與社區矯正教育幫扶工作,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團體心理輔導、心理危機干預等服務,努力實現社區矯正對象由“管得住”向“矯得好”轉變。
二、全程分段介入,
形成心理矯正閉環管理
在社區矯正對象入矯建檔階段,心理咨詢師志愿者加入社區矯正工作小組,參與首次見面談話,為社區矯正對象開展心理評估,深入了解社區矯正對象心理健康水平、思想不穩定因素,確定社區矯正對象問題類別和心理需求,為其制定矯正方案提供科學依據。在社區矯正對象常規教育階段,社會工作志愿者和心理咨詢師志愿者根據社區矯正對象實際情況或工作需要,組織開展家訪和心理健康知識傳授、心理疏導等活動,及時了解社區矯正對象各方面情況。根據社區矯正對象的心理特點、悔罪表現、家庭關系、經濟狀況等具體情況,配合司法所制訂并動態調整矯正個案或幫扶個案。
三、推行分類矯治,
引導兩類對象重塑自我
心理咨詢師志愿者充分利用個人豐富的理論知識底蘊和實踐工作經驗,不定期為兩類對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兩類對象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引導他們進行自我心理疏導、心理調節,正確面對心理問題,努力化解心理障礙。針對少數對象具有悲觀、不滿、焦慮、自卑、空虛、敵對、自我封閉等心理特征,開展以心靈修復、排解心理落差、減輕或消除負罪感、緩解抑郁情緒為主的談心談話活動。通過“一對一”談心談話,幫助對象樹立遵紀守法的誠心、悔過自新的決心和面向未來的信心。
四、創新幫扶理念,
助力未成年對象迷途知返
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工作理念,因人而異、因案制宜制定未成年對象矯正方案,實行個別化矯正,并對其相關信息嚴格保密。司法所工作人員每月至少走訪一次該未成年人家庭,了解其生活和思想狀況,與家長溝通孩子的矯正進展,指導家長改善教育方式,修復親子關系。例如,得知某未成年對象父母患病,工作人員在春節前進行走訪關懷,緩解家庭經濟壓力;當得知該未成年人有重返校園的愿望后,工作人員積極與教育部門、學校溝通協調,為其提供必要的學習輔導和幫助等,助力未成年對象重拾生活信心,積極回歸到正常的生活軌道。
局教育幫扶科供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