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機剛碾過山西麥田,城里甜品店又上了新玉米撻。
夏收是全年第一仗,小麥是咱老百姓的主口糧。南京農大教授說,夏糧收成好壞,關乎全年糧食安全大局。山西運城芮城縣,遠鵬農場1000畝小麥剛收完。
胡天妮蹲田頭直抹汗:“這麥太金貴!春天80天沒雨,麥苗拔節期差點渴死。
”多虧政府引黃水救急,不然減產一半都不止。
財政部撥了防災錢,山西、江蘇等6省旱情緩了些。可這邊農民為麥操碎心,那邊城里甜品價翻了天。新上的玉米撻,成本3塊賣28,網友直咂舌:“夠買10斤玉米粒!
”米布丁裝玻璃罐撒干花,28元一份,原料成本不到5塊。
麻薯裹上“手作”標簽,38元一塊,抵得上一斤糯米錢。
更扎心的是,種玉米的農民,買塊撻得猶豫老半天。
《中國城市餐飲浪費報告》顯示,面包甜品日均報廢8%-15%。賣不完的撻、沒賣動的麻薯,全倒進了垃圾桶。
一杯18元奶茶,能換5斤大米,夠吃小半個月。
可一線城市每天倒掉的奶茶,能填滿一個籃球館。
浙江義烏老農嘆氣:“我賣三斤玉米,換不回一杯被丟的果茶。
”婚宴酒席更離譜,40%的菜沒人動筷,一桌浪費800元夠買300斤米。全國每年餐飲浪費1700萬噸糧,夠3000萬人吃一年。
以前糧票當錢使,現在剩飯愁處理。70年代吃紅薯絲兌飯,如今高校食堂倒飯占35%。某網紅甜品店,一年銷毀900萬產品,抵4000噸小麥。
從餓肚子到倒剩飯,不過三代人;從珍惜到浪費,只需一個濾鏡。商家說賣的是“儀式感”,消費者買的是“朋友圈體面”。
60%年輕人承認,買高價甜品是為拍照發圈。上海白領月薪1.5萬,每周打卡花千元,靠加班補窟窿。
云南山區娃頭回見奶茶,以為黑糖珍珠是“高級西米”。一線咖啡館里,48元拿鐵因“不上鏡”被直接扔掉。中國農科院數據,全球8.
2億人餓肚子,咱一年倒1700萬噸糧。一塊玉米撻,真比一捧能填肚的玉米粒金貴?日本“身土不二”吃本地糧,法國“慢食”拒工業快餐。
咱的“精致”,不該是高價標簽,該是對糧食的敬畏。從田間一粒麥到城里一塊撻,榨干的是農民脊梁,喂飽的是資本胃口。
下次買甜品前,想想地里彎腰的農民,或許能少點一份“情緒包裝”。
文中數據來自公開報告,具體情況以實際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