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ary
來源|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又一提供低價+過度服務的門店倒閉了。
日前,廣東一家顯示“全天免費補胎”、“699元三包輪胎”、“廢舊輪胎100元回收”的輪胎店,已經大門緊閉,貼上“旺鋪招租”的告示。
據了解,這家輪胎店的視頻號今年2月才上傳開業視頻,至今僅4個月時間就宣告倒閉,期間,還把附近一家輪胎店卷至關門。
可以說,這就是典型的“不僅累死自己,還卷死了同行”。
事實上,699元三包輪胎并非今年的新生事物,過去兩年,全國各地都出現了類似價格+服務的組合,引發了行業的積極討論。
更進一步,低價現象不止于輪胎領域。
在汽車后市場,低價配件、低價項目屢見不鮮,然而,歷史經驗證明,沒有質量保障的低價行為,結果一定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最終損害的是消費者的利益。
當下,整個行業要想突破價格戰內卷,只有一條道路,那就是回歸行業本質,利用技術和服務,從價格戰走向價值戰。
一、“699元三包輪胎店”4個月即倒閉,卷死隔壁輪胎店
據車與輪報道,這家倒閉輪胎店的視頻在行業內流傳甚廣。
視頻顯示,門店門頭上掛著“全天免費補胎”、“699元三包輪胎、”“廢舊輪胎100元回收”等宣傳字樣。
然而,今年2月才發布開業視頻,到現在4個月,就貼上“旺鋪招租”的告示,期間還把隔壁一家輪胎店卷至關門。
這是一個典型的低價+過度承諾的內卷式營銷。
據了解,這家輪胎店主要為商用車供應輪胎,如果輪胎質量有所保障,那么699元的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同時還提供三包服務,售后成本也不低。
在增值服務上,門店還提供全天免費補胎,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與此同時,據行業人士透露,100元的廢舊輪胎回收價格也比一般的市場價格高。
可以說,在產品和服務上,這家輪胎店發起了三重價格戰。
有行業人士直言:“這樣的模式,4個月才倒閉,也算是奇跡了。”
由于這家輪胎店的經歷具有一定戲劇性,所以引發了行業的熱烈討論。
在各種討論中,大致存在幾種類型的觀點。
第一種,針對輪胎價格問題,有人認為這家店肯定是以次充好,“300元的輪胎賣699元,舊輪胎回收100元,一條賺299元,只有這樣才說得通。”
第二種,針對三包服務問題,很可能是一種典型的營銷話術,“4個月瘋狂賣輪胎,賺夠了就不管三包,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有的門店喊著終身質保的口號,實際上,配件出問題之前就跑路了。”
第三種,有人懷疑,在這種模式下,輪胎店和供應商合作,采取月結或季度結款的方式,收到錢之后就卷款跑路。
當然,也有更為理性的思考:“實體店一味打價格戰,只會先卷死自己,我們應該拼的是技術和服務。輪胎行業價格已經很透明了,還去降價,那就離倒閉不遠了。”
事實上,如果觀察行業動態,包括抖音等平臺的公開信息,會發現699元三包輪胎這種現象,在過去兩年已經多次出現。
從上圖看到,“三包新胎699元/條”、“三包胎特價699元”、“正宗三包以舊換新699元”等現象遍布全國,還有諸如“二手舊胎翻新套項以舊置換380元”這樣的營銷策略。
可以說,輪胎領域的價格戰不僅持續時間長,涉及范圍廣,還變形出各種打法。
然而,行業中早就出現類似案例,這種明顯虧錢、不可持續的模式,為什么一再出現、今年還會出現?
一位行業人士分析其中的心理因素:“一條輪胎拿貨底價720元,廢舊輪胎正常回收100元,新胎安裝+舊胎回收,不算人工房租,總計虧損31元。這種策略,不僅可以打死周邊同行,還讓客戶認為有所輪胎都是便宜的,未來,門店就能慢慢漲價。”
只不過,這種惡意低價營銷手段,在車主消費愈發謹慎和理性的背景下,無疑已經行不通了,關門大吉的結局,也印證了這一點。
二、低價+過度服務,引發配件質量問題
過去幾年,各行各業的價格戰屢見不鮮,作為支柱型產業之一,汽車行業的價格戰甚至引發了相關部門的重視。
今年5月,工信部明確表示,將加大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整治力度,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相比于汽車銷售領域,汽車后市場的價格戰形式更是層出不窮,除了直接低價,還疊加了過度服務這一因素,這在汽配行業尤其明顯。
去年年中的“濟南汽配聯盟”就是典型案例。
當時,山東省成立了大大小小100多家汽配聯盟,打造出濟南汽配聯盟的標簽;在攻占山東市場后,濟南汽配聯盟將觸角伸向其他省份,包括河南鄭州、河北石家莊、山西太原等。
濟南汽配聯盟的打法簡單粗暴,包括低價、紅包補貼、過度服務等。
所謂的過度服務,主要涵蓋幾點:一是送貨上門、不收運費;二是及時退貨等售后保障;此后,還延伸到了可以掛賬的程度。
從邏輯上來說,高質、高服務往往和高價掛鉤,而低價對應的,當然是低質。
所以,在承諾低價格和高服務的時候,最后被犧牲的,毫無疑問是配件質量,一些汽配商只有提供低質量的配件,甚至假冒偽劣,才能維持利潤。
最終的結果,也證實了這一推論。
在濟南汽配聯盟進入石家莊之后,石家莊市機動車維修協會在官方渠道發文表示,本地修理廠采購某外省汽配聯盟的配件,出現了品質問題,售后無法得到保證,因而引發了糾紛。
問題集中于兩點。
一是采購的配件質量不過關,導致車輛安裝后出現問題;二是修理廠聯系到汽配聯盟尋求售后,得到的回復是銷售問題配件的汽配商已經退出聯盟,多次溝通無果之后,修理廠的微信被拉黑。
一個月后,幾家汽修門店老板在山東老屯汽配城拉橫幅,“抵制濟南XX汽配聯盟”,原因也是聯盟中的汽配商供應偽劣汽車配件。
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切饋贈背后都有對應的代價。
然而,站在車主的角度,最不應該被當作代價的就是配件質量,因為車輛使用涉及到車主的生命安全,如果配件質量都得不到保障,最終引發事故,那么,無論價格多低、服務多高,都沒有任何意義。
站在汽配商和修理廠的角度,即便惡意低價競爭能夠在一時吸引流量,賺取短期利益,但并不具有可持續性發展,最終就像文章開篇提到的輪胎店,4個月就倒閉關門。
難怪有行業人士表示:低價+過度服務就是催命符,不僅卷死同行,還會累死自己,同時危及客戶的行駛安全。
三、回歸行業本質,從價格戰到價值戰
今年以來,或是受到進廠臺次持續下滑的影響,汽車后市場低價引流的現象又加劇了。
除了“699元三包輪胎”,多年不見的“1元保養”、“99元小保養”重出江湖,還有門店推出“24小時流動補胎30元”等營銷活動。
另外,部分客單價高、利潤可觀的業務,價格也一再被擊穿,比如改色膜,已經從兩年前的1999元進一步下探到如今的1299元。
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上游車企也開始參與汽后價格戰,比如比亞迪推出了“299元原廠漆單面噴漆”,同時,其原價7900元的改色膜直接下降到3999元。
這些現象,似乎有開歷史倒車的嫌疑。
汽車服務世界提出過,利用低價引流實現高價轉化的邏輯,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并不適用,因為,低價項目往往和低體驗、低服務掛鉤,這已經違背了汽服行業的本質;同時,車主消費愈發理性,搶客流搶到最后都是薅羊毛的車主。
所以,對于門店而言,流量不是不重要,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精準流量。
這就要求,門店首先做好店型和項目的定位,然后利用適度的價格杠桿,提供高體驗、高價值感的服務,來實現精準引流。
在這個過程中,價格戰的打法呈現,不再是簡單粗暴的燒錢補貼,而是有底線的。
這個底線,就是要有一定的利潤空間,即便是微利也可以。
所以,如今,價格戰不僅僅停留在價格層面,還要融入服務價值,讓符合門店定位的客戶進店,從而起到搶客群的作用,進一步沉淀為忠實客戶。
由此,可以看出行業正在慢慢回歸本質,也就是利用技術和服務,再加上價格杠桿,來撬動和沉淀客戶。
這樣一來,對于門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于40萬汽服門店來說,現在本質上打的是一場價值戰,技術含金量、服務差異性、交互體驗感……這些才是客戶愿意為之花錢的觸點,也是留住客戶的關鍵,低價只是其中的策略之一。
而那些無法提供差異化項目的門店,沒有技術壁壘的門店,或者服務不突出的門店,只能陷入單純的低價競爭當中,甚至陷入更為惡劣的境地:以犧牲質量為提前,利用低價+過度服務套路客戶。
當然,最終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被淘汰出局。
我們希望,未來,門店對于流量焦慮,應該多一份理性,更加堅守于產品和服務的打磨,從價格戰,逐漸走向價值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