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荔枝》上映一周多,同類型的品牌排著隊送錢。
不完全統計,三十多個品牌合作,光乳企就有10家。觀眾開頭還在喝認養一頭牛,過一會兒換成了安慕希,中場休息吃宮酪,結束再來一瓶每日鮮語,一集看完,奶喝飽了,品牌沒記住。
這種植入密度,這些品牌不怕觀眾注意力被分流、投放效果不好嗎?
同類型品牌做投放,往往都會選好各自的主場,耐克從來不和阿迪達斯打擂臺,不是怕競爭不過,而是不想自己的預算白花。
為啥到了《長安的荔枝》這里,這些經驗統統失效了?是品牌們集體決策失誤,還是錢多燒得慌?
比起擔心分流,擠上車更重要
這種現象本質不是品牌愛扎堆,是內容荒年的饑民搶糧。
開年好幾部高期待值的劇集撲街,再有錢的品牌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預算該花在什么地方。
恰好《長安的荔枝》具備S級爆款劇集的全部要素,首先是IP,馬親王出品必是精品,其次是演員陣容,雷佳音+岳云鵬的組合,國民度和話題度兼備,外加騰訊視頻的全力宣推。
要是再不上車,就只能吃尾氣了。扎堆投放又何妨,擠擠更健康。
今夏頂流,舍《荔枝》其誰。《長安的荔枝》一播出,帶著社媒整個關鍵詞熱度快速上漲。美團數據顯示從5月第一周開始,“荔枝” 搜索量同比增長270%。
京東甚至發起“點外賣送荔枝”活動,盒馬APP最近荔枝銷售環比增長了128%,位列盒馬App水果飆升榜的第一名。
除了確信劇集本身能爆,品牌們投放《長安的荔枝》還有一個特別的理由:它精準戳中了當代打工人的情緒,撬動了全新的人群標簽。
劇中主人公李善德兢兢業業,卻被關系戶們坑得七葷八素;他買不起長安的房子,也讓人感嘆當今的房價,更別說在各路大神中間周旋,李善德這個古代牛馬,讓當代的打工人們感同身受。
忙忙碌碌,掙不下幾個錢,更別說錢還沒給自己花,簡直一個新時代男默女淚的故事。
過去“女人>孩子>狗>男人”的公式一直為消費界通用,花錢的人嗓門最大,賺錢的毫無存在感。不管男女,明明最辛苦的是社畜,錢是他們掙,卻沒給他們花。
所以,別說是自然堂的小紫瓶,還是瑞幸的“荔枝冰萃”,又或者是每日鮮語讓雷佳音化身“追鮮使”演穿越劇…表面是廣告扎堆,實則是情緒期貨的搶籌大戰。
當一顆荔枝被炒成“打工人精神貨幣”,誰還管分流?
今夏荔枝季,爆款制造機
這部劇主題自帶“荔枝”關鍵詞,雖然說“吃喝玩樂用行游”都可以找到合適的植入場景,但食飲賽道顯然受益最大。
一是借荔枝“鮮”給品牌上價值,二是直接開發荔枝口味本身。
“時令特色”是近兩年食飲賽道新品的最有效的開品方向,《長安的荔枝》播出恰逢夏天和荔枝上市兩個關鍵節點,極其利好食飲新品上市,對乳企尤其如此。
認養一頭牛選擇兩頭都占了。品牌一共定制了三條創意廣告片,一條聯動劇中演員周美君,以“地里還能種牛奶?”的趣味懸念,植入“有機牛奶,黑土種出來”這一理念,傳遞品牌有機奶源特色。
另外兩條則借用“一騎紅塵妃子笑”的典故,通過“貴妃問荔枝”的情景劇帶出荔枝味的冰淇淋和酸奶兩款新單品。
兩款新品極受歡迎,剛上市就引發了搶購熱潮,荔枝酸奶首發當天就賣出超過10萬瓶,冰激凌全渠道出貨超過30萬支。
這種策略幫助品牌極大拓展了消費人群,不僅觸達了原著的IP粉和劇粉,還滿足了消費者對時令特色產品的需求,與原有精致寶媽群體形成互補。
同樣是乳企的每日鮮語,則拆解了“保鮮”這個要素,用在了自己的廣告片里。
在劇中,李善德是運送鮮荔枝的“荔枝使”;在劇外,雷佳音是“神鮮奶”追鮮使,與觀眾一起探索現代版的鎖鮮技術。讓荔枝使扮演“追鮮使”,仿佛是劇情的另一條支線,巧妙引出每日鮮語的產品優勢。
最絕的是在抖音直播間,每日鮮語還原了劇情設定,從著裝到背景,吸引了大量人群圍觀。
最會玩兒梗的大概是瑞幸,除了長安的荔枝凍凍和長安的荔枝冰萃兩款新品,還配套了多款周邊上線。
特別是“千荔馬”的小掛件,除了被網友戲稱“立馬離職”,造型也和愛馬仕的小掛件極為相似,在蹭熱度的邊緣反復試探。
品牌還圍繞劇情聯動營銷,劇情的主線是主角李善德在古代條件下給荔枝保鮮,瑞幸則把現代荔枝保鮮法和古代保鮮任務掛鉤,制造了跨越時空的幽默對話,這種古今碰撞特別能引發共鳴。
一筆商業合作,被瑞幸開發出了極限的價值,這種創造力大概也讓其他同行嫉妒到眼紅。
從某種意義上,荔枝口味創新已從單一風味升級為“技術+文化+場景”的系統工程。
當消費者為一口荔枝味道付費時,購買的不僅是一抹甜味,更是對“驛馬追鮮”歷史浪漫的沉浸體驗——這正是《長安的荔枝》為食飲賽道賦予的深層價值。
內容IP+消費品牌,提升的不只是ROI
品牌雖然扎堆投,但頭部爆款的實力值得。
這些品牌瞄準的,除了“荔枝”這個短期的流量密碼,更有可能是看到了這場營銷狂歡背后的長期價值。
原著的荔枝只說了嶺南,但劇集明確為今天的茂名,當劇集IP與地域物產深度耦合,“內容曝光—產品創新—產業鏈升級”的閉環直接被打通了。
無論是食飲賽道的口味創新,又或者是生鮮品類的保鮮提升,還是文旅賽道的體驗經濟,只要找準情緒錨點,把自己的賽道特質和IP綁定,就能收獲高度確定的增長。
當茂名借劇集熱度將荔枝盲盒裝入文旅套餐,當荔枝木熏烤牛排從劇情走向高端餐廳菜單,能看到的不只是品牌投放ROI的提升,更是消費品與內容IP從“租客”變為“合伙人”的關系重構。
當鏡頭掃過嶺南荔枝林時,提前布局冷鏈物流的廠商、研發荔枝冰淇淋的乳企,或許早已在場景深處埋好消費鏈路的種子。
下一次,爆劇埋下的種子會有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