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至15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主辦的首屆高金學術年會(2025 Annual Research Conference)在上海成功舉辦。
年會匯聚來自全球頂尖金融院校及研究機構的150余位學者、教授和研究人員,就當前金融研究的前沿課題,圍繞"公司金融"和"資產定價"兩大領域,展開深入探討。
本屆年會共收錄由來自全球各大商學院的1830位作者寫就的論文投稿共計777篇,最終錄選18篇, 錄取率僅為2.3%。
▲投稿論文作者來源地分布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高金講席教授、教授委員會主席潘軍擔任會議主席;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講席教授汪勇祥和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講席教授于曉筠擔任會議聯席主席。
▲ 年會主席潘軍教授致辭
年會特邀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經濟學講席教授Harrison Hong發表題為“可再生資產定價(Renewable Asset Pricing)”的主旨演講。
Harrison Hong教授分享了他的最新研究,在全球氣候危機加劇與地緣政治風險升級的背景下,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重要性顯著提升。盡管此類能源是實現低碳轉型的關鍵方向,但其固有的間歇性風險(如2025年德國Q1風速創50年新低導致的發電量驟降31%)與政策不確定性,顯著推高了投資者要求的風險溢價。
Harrison Hong教授的最新研究探討了可再生能源資產的風險溢價來源、定價機制及其對脫碳轉型的影響。
▲ Harrison Hong教授發表主旨演講
可再生能源相對于傳統能源的風險溢價主要由生產率差異、技術波動性差異和天氣外部性成本三個核心因素決定的。
基于美國各州實施可再生能源標準前后信用市場的反應的實證研究表明,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會導致電力價格的波動增加,并且會提高電力企業債券的信用價差。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構建并校準了雙資本增長模型,其中,綠色資本(可再生能源)相對于棕色資本(傳統能源)生產率低、波動率高,但從長遠看有助于降低氣候風險災難,這會影響社會資本在兩種資本上的分配,即需要在綠色資本多元化收益與棕色資本氣候外部性之間進行權衡。
▲ 主旨演講現場交流
模型校準后的模擬結果顯示,綠色資本的風險溢價是狀態依賴的,隨著社會中綠色資本占比的z而變化。
可再生能源的低生產力與高波動性提高了其風險溢價,短期內限制了可再生能源的投資,但是其災害對沖屬性又支撐了其長期估值,增加了其投資吸引力。
這種矛盾屬性解釋了當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困境,也為政策設計提供了關鍵洞見:成功能源轉型需精準管理風險溢價動態,通過金融工具創新平衡短期成本與長期氣候韌性。
▲ 年會主席潘軍教授致謝Harrison Hong教授
年會共設六個學術場次,圍繞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與記憶機制(AI, ML and Memory)”,“網絡治理(Governance in Networks)”,“資產定價與宏觀經濟(Asset Pricing and Macro)”,“政府與金融政策(Government and Politics)”,“金融網絡(Network)”以及“公共與準公共產品(Public and Semi-Public Goods)“ 這六大主題開展了深入的學術交流與探討。
在一天半的會議期間,來自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印第安納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密西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南衛理公會大學、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賓夕法尼亞大學、匹茲堡大學、羅切斯特大學、圣加侖大學、多倫多大學、瑞士金融研究所等歐美高校,以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長江商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首爾國立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等亞太高校的學者宣讀或點評了論文。
▲ 會場掠影1
18位作者在年會上分享他們最新的研究結果,具體包括:
◎套利的統計極限(The Statistical Limit of Arbitrage);
◎破產中的債權人聯盟(Creditor Coalitions in Bankruptcy);
◎生成式人工智能與資產管理(Generative AI and Asset Management);
◎供應鏈中斷、供應商資本與融資約束(Supply Chain Disruptions, Supplier Capital, and Financial Constraints);
◎市場整體記憶(Marketwide Memory);
◎去中心化組織中的集中治理(Centralized Governance in Decentralized Organizations);
◎宏觀因素的反擊:風險溢價的期限結構(Macro Strikes Back: Term Structure of Risk Premia);
◎公共采購中的自殺式行為:投標串通與真實的非市場結果 (Kamikazes in Public Procurements: Bid-Rigging and Real Non-Market Outcomes);
◎本幣債務與主權展期風險(Local Currency Debt and Sovereign Rollover Risk);
◎黨派性樂觀主義的分解(Decomposing Partisan Optimism);
◎債務與赤字:基于穩定比率的財政分析(Debt and Deficit: Fiscal Analysis with Stationary Ratios);
◎品牌、可持續性與意識形態的價值:來自政府采購的證據 (The Value of Brand, Sustainability, and Ideology: Evidence from Government Procurement);
◎全球生產網絡與資產價格(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Asset Prices);
◎公共物品投票:公民與股東的對立(Voting on Public Goods: Citizens vs. Shareholders);
◎特質性波動溢出的網絡因子(Network Factors for Idiosyncratic Volatility Spillover);
◎開源創新的私有價值(The Private Value of Open-Source Innovation);
◎知識網絡、經濟增長與資產定價(Knowledge Network, Economic Growth, and Asset Pricing);
◎作為網絡化資產的數據 (Data as a Networked Asset)。
▲ 會場掠影2
每篇論文均由一名學者進行點評。他們從研究內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等各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參會學者不吝提出各項意見和建議,就各自感興趣的問題與論文宣讀作者及點評者展開了深入討論。
▲ 會場掠影3
年會同時成立了最佳論文獎評審委員會,對所有入選的論文進行審閱評比后,最終兩篇論文脫穎而出,分別斬獲資產定價最佳論文獎和公司金融最佳論文獎。
▲ 年會聯席主席于曉筠教授介紹并宣布獎項
資產定價最佳論文獎
Teodor Dyakov與Hao Jiang合著的”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Asset Prices”
▲ 潘軍教授與嚴弘教授為資產定價最佳論文獎作者頒獎
公司金融最佳論文獎
Bo Bian, Qiushi Huang, Ye Li與Huan Tang合著的”Data as a Networked Asset ”
▲ 潘軍教授與汪勇祥教授為公司金融最佳論文獎作者頒獎
會議現場氣氛熱烈活躍,學術思辨氛圍濃厚。與會者均感收益良多,年會取得圓滿成功。
關于SAIF Annual Research Conference Series
SAIF Annual Research Conference高金研究年會會議系列于2025年啟動,旨在為全球學者提供一個平臺,在該平臺上,高質量且具有創新性的金融經濟學研究成果能夠在積極互動的環境中進行展示與討論。
關于SAIF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高金)是上海市人民政府為實現將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國家戰略,依托上海交通大學,按照國際一流商學院模式創立的國際化金融學院。學院成立于 2009 年 4 月 19 日,英文名稱為 Shanghai Advanced Institute of Finance (SAIF)。高金始終秉承“匯聚國際一流師資、培養高端金融人才、構筑開放研究平臺、形成頂級政策智庫”的發展使命。在上海市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學的鼎力支持下,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務委員會/院長負責制,參照國際一流院校的先進模式和治理結構自主辦學。
高金項目火熱招生中…
歡迎點擊小程序了解更多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