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上海銀行黨委書記顧建忠表示,普惠金融永遠在路上,在數字化賦能的背景下,上海銀行通過“四化”積極拓展普惠金融的新境界、新領域。
圖為上海銀行黨委書記顧建忠在2025陸家嘴論壇現場發表講話 查偉誠/攝
新華財經上海6月19日電(記者 王淑娟)如何提高普惠金融的均衡性和可及性?6月19日,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上海銀行黨委書記顧建忠表示,普惠金融永遠在路上,在數字化賦能的背景下,上海銀行通過“四化”積極拓展普惠金融的新境界、新領域:一是抓好數字深度融合的場景化,二是抓好基于數據驅動的生態化,三是抓好普惠金融服務的綜合化,四是推動數字化的同時抓好人的能力專業化。
顧建忠認為,“人的專業能力是數字化所不能替代的,在數字化賦能的背景下,我們不能忽視人的核心價值,人依然是金融皇冠上的明珠。”
“國家對普惠金融可以說是不遺余力地推動。現在的全國普惠貸款規模相比2015年增加了2.6倍。”顧建忠認為,普惠金融的可及性還要有度的把握,要做到“合理的風險覆蓋、真實場景背景下的真實融資需求”兩條標準。
在顧建忠看來,近幾年,普惠金融的“含科性”越來越大。但很多初創期的科技企業,營收很少,沒有抵質押,孵化器的企業甚至連營收都沒有,因此商業銀行挺進科技金融“可可西里”要有擔當,要做難而正確的事,一定要有堅持,要有情懷。
顧建忠強調,科技金融業務需重塑兩個邏輯。一方面,轉變科創企業風險評價邏輯,從關注當下抵押、現金流等價值,轉向重視技術、團隊等未來價值,聚焦企業成長性;另一方面,重塑風險收益平衡邏輯,摒棄單筆業務回報思維,從多維度考量整體收益,挖掘企業未來成長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