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大為 來源 | 互聯網品牌官
有關Labubu的新聞,久違的出現了價格暴跌、人手一個等奇觀。
6月18日晚,泡泡瑪特旗下熱門IP Labubu第三代搪膠毛絨產品Labubu 3.0 “前方高能” 系列首次開啟全球范圍線上預售,熱鬧程度堪稱潮流圈春晚,玩家們紛紛掃貨,國區服務器一度癱瘓。
這次的力度有多狠?檢索各大電商平臺來看,泡泡瑪特京東旗艦店銷售量30萬+,天貓旗艦店銷售量70萬+,全渠道預計補貨量在400-500萬左右。
震撼,實在是震撼!
按照一個99元的價格,這次銷售額也來到了5個億以上。
真愛粉們笑嘻了,但黃牛黨的天塌了,官方大面積補貨直接讓二級市場價格崩盤,二手平臺上掛價1200元的預售訂單整夜無人問津,黃牛群內一片哀嚎!
頂流Labubu,
價格隨地大小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茅臺!
憶往昔,承擔這一角色的或許是玲娜貝爾,再往前一些是冰墩墩,這些頂流潮玩在熱度鼎盛時均一個難求。
但人們心中都明晰,知道這樣的流量熱潮有社交媒體的助推,黃牛的作局,等風頭一過,就會降溫。
而Labubu其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時間拉回半個月前,但凡是跟LABUBU沾邊的,每逢發售,盡數售罄,二手市場溢價數十倍是常有的事,如2024年初泡泡瑪特推出的LABUBU Van全球限量聯名款玩偶原價599元,之前二手成交價已突破一萬。
還有那一只再永樂2025春季拍賣會上亮相的初代收藏品——薄荷色Labubu,直接拍出了108萬的天價,看的人瞠目結舌。
真愛粉的喜愛是一方面,但是少不了黃牛在其中的推波助瀾。
黃牛收割的背后是精密的技術武器和全球化剝削鏈條。售價僅12.88元的“頂配版”搶單軟件,能在0.1秒內清空線上庫存,讓普通玩家連支付頁面都刷不出來。更絕的是人海戰術——黃牛組建月費18元的監控群,支付200元/單傭金雇人全球蹲守門店。
甚至為了搶到Labubu,黃牛們一度大打出手,在首爾、巴厘島、倫敦等地引起混亂,泡泡瑪特不得已禁止部分地區的銷售。
但反轉來得過于迅速,泡泡瑪特的大面積補貨讓真愛們嘗到了久違的甘露,與黃牛群里的一片死寂形成了鮮明對比。
全渠道投放量高達400萬盒,相當于過去三個月全球銷量總和。
一位搶到預售的玩家激動發文:“外面溢價5倍的端盒,昨天終于原價入手!這波是庶民的勝利”。
凌晨三點的黃牛群,消息瘋狂刷屏:“前方高能系列整盒1500元急出!”“馬卡龍單只加價50%甩!”“誰收隱藏款?價格好談!”昔日一盒難求的拉布布,此刻成了燙手山芋。
咱們都知道,潮玩生意是需要稀缺性的,所以為什么泡泡瑪特開始產能覺醒了,背后是品牌對自身商業邏輯的反思——創始人王寧曾坦言“控制產量維持稀缺性”的策略,如今正遭到反噬。
饑餓營銷與情感消費的合謀
價格崩盤之后,各方開始揪出背后的真兇,但其實是多方共謀的結果。
潮玩與稀缺是一對雙胞胎兄弟,二者互為表里,互相服務,畢竟收藏屬性才是潮玩最堅挺的優勢。
但“稀缺性控制”策略雖然短期內能夠獲得暴利,長遠來看會讓品牌陷入信任危機。
尤其在全世界這么多市場,難免出現補貨不均的情況,一方富裕就要壓縮一方的供給,所以泡泡瑪特必須要學會控制稀缺性與價格狂飆的矛盾。
從消費者視角來看,不少成年人上癮是為了彌補兒時的缺憾,還有開盲盒的刺激感能夠讓人感到興奮,當然了,從不少人將Labubu當作伙伴來看,消費者還希望從Labubu身上體驗到親密關系的溫暖。
年輕消費者就更不用說了,為了情緒價值買單就是最好的理由。
但問題是,這樣的充值行為是具備成癮性的,尤其面對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不少未成年人尚未擁有健全的消費觀,很容易做出不理性消費行為。
如有女孩兩年花費10萬元抽盒;更有人為“社交貨幣”標簽買單,認為“包上掛Labubu=躋身潮人圈層”。
這種心態被明星效應放大——Lisa在Instagram(粉絲超1億)多次展示Labubu掛飾,帶動東南亞搶購潮;蕾哈娜、Dua Lipa等國際巨星跟進,使其成為歐美“包掛文化”的潮流符號。
平臺規則漏洞同樣不容忽視,如抽盒機不限購、補貨機制不透明、外掛軟件橫行……技術防線形同虛設,這些都給了黃牛們可乘之機。
本質上,這是“需求激增+供應滯后+投機資本三重失衡的縮影”,當搶購超出正常的消費需求,實際上就變成了一種散戶的投機行為。
泡泡瑪特如何走的更遠?
泡沫破裂后,Labubu事件成為整個潮玩產業的轉折點。
黃牛黨自然是潮玩界的天敵,但產能、限購、實名制等手段尚能對其做出精準打擊。
更深層的挑戰在于IP生命周期管理。分析師警告Labubu可能重蹈暴力熊、Kaws等IP價格跳水的覆轍——當市場熱度消退,溢價泡沫終將破滅。
還記得那一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茅臺,泡泡瑪特需要警惕的不止是茅臺的繁榮,還要注意茅臺走下神壇的落寞。
最近一周,泡泡瑪特股價的劇烈波動已經說明了這一點,如何把這門生意做的更健康、更長遠需要深思。
回首過往,泡泡瑪特在2021年2月時,市值一度接近1500億港元的高點,但之后迎來了漫長的低谷,直到2024年底才打了場翻身仗。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要警惕黃牛炒作,拒絕高價接盤,關注商品功能性與實用性,避免將潮玩產品異化為投資品或身份符號。
畢竟99元本應是經濟下行期的“快樂補償”,而當隱藏款被炒到5000元,這份快樂就變質了。
看到一個黃牛調侃自己的出貨簡潔,輕微戰損包漿,自帶歷史滄桑感——畢竟經歷過金融風暴的娃,值得收藏!”
Labubu價格崩盤的硝煙漸漸散去,留下滿地狼藉的預售訂單和破碎的黃牛美夢。
這場看似“庶民勝利”的狂歡背后,實則是一場關于價值錨定、產業本質與人性貪婪的集體叩問,其回響遠超一個塑料玩偶的跌宕起伏。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強制性刪除。為了不失聯,請關注下面的備用號,有些精彩內容會發在這個號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