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盯著盤子里被捏得變形的飯團,明明喉嚨發緊難以下咽,手指卻不受控地往嘴里塞,原來食物早已不是充饑的溫暖,而是讓我既痛恨又成癮的矛盾體。
在當今社會,“瘦”似乎成為了美的唯一標準,無數女孩被這種畸形審美所裹挾,陷入了暴食與節食的死循環,而暴食癥就像一個深淵,正逐漸摧毀她們人生最美的部分。
1
什么是暴食癥?
暴食癥,即暴食障礙,是一種進食障礙。
患有暴食癥的女孩,常常會在短時間內大量進食,遠遠超過常人的正常食量,且無法控制自己的進食行為。
她們可能會在一頓飯中吃掉常人好幾頓的食物,比如一整盒蛋糕、一大袋薯片、幾碗米飯等。在進食過程中,她們往往處于一種失控的狀態,即使已經感到很飽,仍然停不下來。
2
畸形審美:暴食癥的元兇之一
社會上對“瘦”的過度推崇,形成了一種畸形的審美觀念。
媒體上到處是身材纖細的明星、模特,各種減肥廣告鋪天蓋地,宣揚著“瘦就是美,瘦就能獲得幸福和成功“的理念。
在這種環境下,女孩們潛移默化地將“瘦”與自身價值劃等號,認為只有瘦才會被認可、被喜愛。
為了追求這種所謂的“美“,女孩們開始節食,過度限制自己的飲食。
然而,節食往往難以長期堅持,身體長時間處于饑餓狀態,會引發強烈的食欲反彈。
當她們無法忍受饑餓時,就會陷入暴食的境地。
暴食后,她們又會因為擔心發胖而感到恐懼和自責,進而再次節食,如此循環往復,形成了暴食與節食的死循環。
3
暴食癥帶來的健康隱患
(一)身體層面
消化系統問題:暴食時大量進食,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導致胃脹、胃痛、消化不良、便秘等問題。
長期暴食還可能引發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
內分泌失調:暴食與節食的反復交替,會打亂身體的內分泌系統。
例如,胰島素水平會出現波動,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性激素分泌異常,可能導致月經不調、閉經等問題,嚴重影響女性的生育能力。
心血管疾病:暴食者往往攝入大量高脂肪、高糖分、高鹽分的食物,這些食物會導致血脂、血壓升高,增加動脈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其他問題:長期暴食還可能導致肥胖、脂肪肝、膽囊炎、胰腺炎等疾病,對身體的各個器官造成損害。
(二)心理層面
焦慮和抑郁:暴食癥女孩長期處于對體重和體型的擔憂中,內心充滿了焦慮和恐懼。
暴食后的內疚和自責感,又會進一步加重抑郁情緒,形成惡性循環。她們可能會變得孤僻、自卑,不愿意與人交往,嚴重影響人際關系和生活質量。
自我認同障礙:過度關注身體形象,讓她們將自己的價值完全建立在體重和體型上,忽視了自己的內在品質和能力。這種自我認同障礙會導致她們對自己失去信心,無法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
飲食行為紊亂:暴食癥會使女孩們的飲食行為完全失控,她們無法正常享受進食的樂趣,對食物產生一種矛盾的心理,既渴望又恐懼,陷入無盡的痛苦之中。
暴食癥就像一個巨大的深淵,吞噬著女孩們的身心健康和美好人生。
而造成這一切的元兇,正是社會上“瘦”這種畸形的審美觀念。
我們應該認識到,美是多元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女孩們不應該被單一的審美標準所束縛,要學會接納自己的身體,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和生活方式。
如果已經陷入暴食癥的困擾,不要害怕和自責,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和醫學幫助,走出這個深淵,重新擁抱美好的生活。
已經勇敢走出來的朋友,也歡迎你來這里分享你的故事,給飽受暴食困擾的朋友們,點亮一盞燈……
【參考文獻】
Giel K E , Bulik C M , Fernandez-Aranda F et al Binge eating disorder[J]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2022, 8(1)16.
說明:文字原創,圖片由AI生成。
作 者:解陽楊
責編:郝學婧
審核:姜峰 李碩然 唐蔚
為促進科普創作的傳播與交流,我們組建了科普創作者交流群
由于申請人數較多,進群后請備注:醫院、單位 / 專業 / 姓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