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美國某采訪節目主持人問及中國的科技公司和企業家時,馬斯克反問:“Where is Jack Ma(馬云)?”
當時,馬云正身處南美的土地上,帶著一米八食品科技公司CEO、前運動員俞艇一起考察農業。
在路上,他們試圖找到做食品的解法:中國坐擁巨大市場,為何連一碟小小的醬菜,都難滿足百姓對健康與美味的雙重渴望?為何中國出口的原料,總在異國他鄉被貼上高端標簽?
俞艇告訴FBIF,馬老師(馬云)跟他說“沒有傳統的行業,只有傳統的思維”。正是這種想法,催生了馬云投資的一米八集團旗下品牌——鹽中甜。這個誕生于2023年8月的新銳品牌,立志通過科技創新與整合產業資源,撕掉“高鹽、不健康”的陳舊標簽,成為“健康醬菜”領域的發起者。
一米八集團旗下品牌——鹽中甜;圖片來源:鹽中甜
我們也很好奇,為什么品牌取名為“鹽中甜”?
俞艇回憶,在澳大利亞塔斯曼尼亞的考察途中,馬老師與他談及人生哲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歷千重浪,品“鹽中甜”。作為退役運動員,俞艇也對此深有感觸——從苦中作樂,于挑戰中尋找價值。這不僅是一個農業品牌該有的精神,更是積極、樂觀、堅毅的人生態度。
俞艇和馬老師在澳大利亞考察;圖片來源:鹽中甜
2024年,鹽中甜團隊邁出了創新的第一步,推出國內首款“直投式益生菌發酵蔬菜”產品,每份出廠時含有超100億活性益生菌。
俞艇表示,依托南昌大學謝明勇院士團隊20余年攻關的植物基益生菌發酵技術,鹽中甜告別了高鹽腌漬,僅需48小時即可完成蔬菜發酵,生產過程中實現零亞硝酸鹽生成、零高鹽廢水排放。
鹽中甜新醬菜產品;圖片來源:鹽中甜
同年9月,鹽中甜的圓白菜、苤藍、紫甘藍三款“新醬菜”產品正式入駐盒馬,并陸續成為盒馬工坊和盒馬烘焙的供應商。
FBIF獲悉,在鹽中甜與盒馬聯合開發的眾多產品中,“越南卷三明治”單日單品銷量突破30萬。在和鹽中甜合作之前,這款產品用了三年生的紫甘藍絲,但許多消費者反饋生紫甘藍發苦發硬。今年盒馬選用鹽中甜的益生菌發酵紫甘藍進行替換,無論口感還是視覺呈現都獲得好評。
盒馬烘焙越南卷三明治×鹽中甜;圖片來源:鹽中甜
中國食品行業內,許多餐飲品牌也迅速捕捉到了這一創新動態,展開和鹽中甜的B端合作。西貝在其北京多家門店開設了鹽中甜“店中店”,用活菌發酵的紫甘藍和圓白菜搭配莜面涼皮,提供口感清爽的中式健康沙拉。
西貝×鹽中甜店中店檔口及上新海報;圖片來源:鹽中甜
外婆家和爐魚在“餓了么”線上外賣板塊設立了“酸菜專場”,用“酸菜就選鹽中甜!”搶占消費者心智。
左圖:爐魚×鹽中甜宣發海報,右圖:外婆家×餓了么×鹽中甜外賣專區
鹽中甜也與海底撈展開了深度合作。據悉,海底撈川味酸菜魚鍋底的核心原料,就是鹽中甜的“鮮脆酸菜王”。該產品使用益生菌發酵技術打造,酸菜僅需9天就能發酵完成。
目前這款鍋底已在天津、浙江、西安等區域上線,眼饞的網友也在社交媒體上喊話海底撈拓展鍋底上市區域。
鹽中甜成為海底撈供應商;圖片來源:鹽中甜、社交平臺截圖
我們還了解到,米村拌飯各地門店也正在測試這款鮮脆酸菜王。未來,鹽中甜將和米村拌飯展開更多合作。
在C端傳統醬菜領域,中華老字號六必居還與鹽中甜一起,帶來一場跨越近六個世紀的技藝傳承與前沿生物科技的碰撞。2025年4月23日,雙方在濟南中國零售業供應鏈大會上聯合推出了首款聯名產品——“益生菌小葉酸菜”。鹽中甜表示,當非遺醬藝遇見鹽中甜的現代發酵技術,僅需9日就可完成傳統酸菜半年以上的風味轉化,智能監控全程護航,無人為添加干預,每一口都是自然的體驗。
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俞江富發言現場;圖片來源:鹽中甜
新醬菜時代要來了嗎?鹽中甜做醬菜有什么特別之處?馬云投資的新農業品牌未來還打算做什么?本文我們將結合與一米八食品科技公司CEO俞艇的采訪,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做一個農業公司,而不是產品公司
俞艇向FBIF透露,馬老師對鹽中甜的要求,不是做一個產品公司,而是做一個真正的農業公司。鹽中甜的核心使命是跑通商業化、跑通產業鏈,從源頭種植開始管理,讓農民可以安心地種菜。
我們了解到,鹽中甜在種植環境就追求在“最好的產區”種出“最好的菜”。傳統的腌菜生產模式通常是按季采購,甚至一年兩收或一年一收,然后用鹽腌制保存,等到需要時再清洗處理。但鹽中甜益生菌醬菜的工藝要求使用新鮮原料進行發酵,且發酵只需48小時就能完成,品牌就必須保證新鮮原料的四季供應。
此外,每一品種蔬菜都對光照、溫度、水分、空氣和土壤肥力這五大核心因素都有特定的需求,為了實現新鮮蔬菜的全年的供應,鹽中甜需要找到相應的區域來滿足這些品類的生長需求。
為此,品牌在云南昆明、甘肅金昌、河北張北、浙江平湖等地設立了標準化的種植示范基地,并在山東、山西的核心產區補充,形成覆蓋全年的“蔬菜地圖”。
其中,鹽中甜在昆明投資建造的智能化高科技醬菜工廠,被當地政府選為一二三產聯動示范項目:該模式一邊聯動上游的有機蔬菜基地,一邊聯動下游的銷售渠道和消費者,既能極限壓縮時間,讓消費者吃到更新鮮的健康醬菜,還實現了對“醬菜”從種植、生產到配送的全流程管控,最大化地保證品質與效率。
這只是產品保障的第一層——“保質”。鹽中甜還要搭建與種植基地的合作模式,有效控制成本,優化供應鏈來“保量”。
俞艇告訴我們,當初鹽中甜團隊在甘肅金昌調研時發現,當地種植戶種菜的成本相對較高,因為水源非常珍貴,而且蔬菜的價格波動也較大。以娃娃菜為例,價格高峰期每畝收入可達七千元甚至萬元,但行情不好時,每畝收入可能僅五六百元。在這種情況下,農民會選擇直接用推土機推掉所有作物,因為收菜的成本更高。
看到種植戶臉上的無奈,俞艇在心里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的農民不能勞有所得、種有所收?
為此,鹽中甜不斷努力,建立訂單種植,承諾按標準收購的方案。品牌還與治沙所合作,引入灌溉、改良土壤,成功幫助農戶在沙區種植高品質蔬菜。在改善生態的同時,還讓農戶獲得了每畝5000元以上的穩定收益。在云南,合作的農戶年齡結構已經從60歲以上為主逐漸轉變為40-50歲為主,在種植基地的合作發展帶動下,有一批人選擇回鄉工作。
可以說,這些來自金昌、云南等優質產區的蔬菜,正是支撐鹽中甜與B端餐飲品牌(如海底撈)合作、穩定提供優質產品的基礎。
鹽中甜云南高原蔬菜種植基地;圖片來源:鹽中甜
種植出“好菜”只是第一步,如何才能把含有活性益生菌的醬菜生產出來?鹽中甜走上了自建生產線的道路。
俞艇告訴FBIF,自建生產線,實際上并不是鹽中甜的第一選擇。最初,團隊去日本調研,走訪了幾個知名的日本醬菜品牌,但這些品牌的營銷人員只介紹分享產品,并不同意鹽中甜團隊去參觀工廠。團隊聯系的日本、德國設備廠答復慢、耗時長,一輪溝通都要花上數月。理想中的科研成果產業化和現實之間仍然存在著一條鴻溝。
于是,團隊只能咬牙選擇自建生產線。俞艇表示,目前鹽中甜在昆明建成的首座自有工廠,配備了全球首套且唯一的益生菌發酵車及全自動灌裝設備。
這套設備可以實現蔬菜自動清洗切配、全自動拌料、恒溫發酵、自動灌裝等工序,進行嚴格且高度精細的發酵生產。工廠投產后,月產能為鹽中甜盒裝活菌產品60萬盒、袋裝產品100萬袋。另外,鹽中甜還在位于湖南、山東的兩地合作工廠,共同改造出符合自身生產需求的車間,匹配相應區域的需求。
鹽中甜自有工廠——藥品級凈化車間;圖片來源:鹽中甜
俞艇告訴FBIF:“我們相信:農業一定是有奔頭的產業,農民一定可以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馬老師和我說,‘因為不懂,也許不同’。鹽中甜要做的是一個農業公司,用產業鏈的思維方式來考慮長期發展,讓整個產業鏈上的參與者都受益。這樣做‘新醬菜’這件事情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二、不求“超級爆款”,但不止于做醬菜
“我們不是非得出一個超級爆款。醬菜行業里面能做的東西太多。我們一樣一樣去落地,做扎實。”俞艇向我們表示,消費者需要好產品,鹽中甜就要聯合身邊可以聯合的資源為消費者提供好產品。
在他看來,鹽中甜不止于做醬菜,更想傳遞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團隊的一群中國新農人在一起堅持長期主義,不想做曇花一現的網紅品牌。
在穩步打造自身產品線之外,鹽中甜也借助植物基益生菌發酵技術為傳統品類帶來更多改變。
據了解,此次鹽中甜和六必居聯名推出“益生菌小葉酸菜”,雙方品牌就達成了共識:這次合作不只是商業行為,更是科技和傳統的碰撞激活,最好的傳承永遠是創造性的延續。
六必居×鹽中甜宣發海報;圖片來源:鹽中甜
兩個品牌希望解決傳統醬菜面臨的高鹽、亞硝酸鹽控制難、雜菌控制難等健康隱患和現代化生產痛點,為“六必居”這個有著600年歷史且深入人心的國民品牌,注入“健康、科技、新鮮”的新時代內涵。
“鹽中甜并不是要革傳統醬菜的命。我們更希望和大家一起擁抱新技術,做出更好、更健康的產品,這樣行業才會更好。”俞艇表示。
俞艇還向FBIF透露,馬老師給一米八和鹽中甜的目標是“走出去”,帶著中國千年的醬菜文化和創新農業成果走向世界。
目前,打造出自有生產線和創新產品的鹽中甜,已經引起了日本“藠頭大王”三本食品的注意。據悉,三本食品有著104年歷史,其藠頭產品所占市場份額高達30%,三本食品會長在體驗了三款益生菌醬菜后告訴鹽中甜團隊:“如果我未來不和你們合作,就有可能被你們替代”。
此外,鹽中甜的鮮脆酸菜王已經出口到美國紐約、洛杉磯的超市,未來品牌還將與各國傳統醬腌菜同行一同交流。
鹽中甜在美國紐約、洛杉磯華人超市上架;圖片來源:鹽中甜
鹽中甜的小醬菜也有大夢想。FBIF了解到,一米八團隊已經把目光投向大西北及戈壁地區,嘗試在沙漠里、在戈壁灘上種農作物。目前,團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嘗試種植了番茄、西梅等品類。這也將為鹽中甜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沒有傳統的行業,只有傳統的思維”,鹽中甜從土地出發,在傳統農業領域進行全新探索,致力于追求健康、可持續的新時代生活態度。
三、結語
作為阿里農業板塊一米八農業品牌,鹽中甜懷揣“為健康生活加道菜”的初心,希望用科技解決消費者的痛點需求,用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創新。
鹽中甜正在以實際行動詮釋馬云的理念:科技既能探索星辰大海,也能呵護人間煙火。無論是作為海底撈酸菜供應商,還是攜手六必居打造創新產品,鹽中甜在B端C端都持續探索屬于自己的創新之路,并不斷布局全球市場,建立屬于自己的競爭力。
“農業有奔頭,我們有奔頭。”俞艇和他的“新農人”團隊對中國農業的發展充滿期待。
本文為FBIF食品飲料創新原創,作者:Riri,轉載請聯系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