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透過布滿水汽的毛玻璃看世界,色彩褪去,輪廓模糊,讀書看報逐漸吃力,連最愛的電視節目也只剩朦朧光影——這正是白內障患者眼中的世界。作為全球首位致盲眼病,白內障困擾著無數人,尤其是老年群體。但幸運的是,它可防可治!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揭開白內障的神秘面紗。
白內障是什么?
核心真相: 白內障并非眼球表面長了“膜”,而是我們眼睛內部一個原本透明的“鏡頭”——晶狀體—發生了渾濁。
晶狀體的作用: 如同相機的透明鏡頭,晶狀體負責將光線精準聚焦到視網膜上,幫助我們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
渾濁的后果: 當晶狀體變渾濁,光線無法順利穿過或發生散射,就會導致視力下降、模糊、眩光等一系列視覺問題。
誰更容易得白內障?
首要元兇——年齡: 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最為常見。隨著年齡增長,晶狀體蛋白質逐漸變性、聚集,就像煮熟的蛋清變白變硬,渾濁不可避免。6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顯著升高。
其他重要誘因:
糖尿病: 高血糖環境加速晶狀體代謝異常和渾濁。
眼外傷: 物理或化學性眼傷可直接損傷晶狀體。
紫外線: 長期過量暴露于陽光紫外線,是重要的環境風險因素。
激素類藥物: 長期(尤其是大劑量、全身)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
先天性因素: 遺傳、孕期感染(如風疹)、代謝異常等可導致嬰幼兒白內障。
其他眼?。?如葡萄膜炎、青光眼、高度近視等。
如何識別白內障?
白內障進展通常緩慢,早期可能無癥狀。隨著渾濁加重,以下信號需警惕:
無痛性視力下降: 最常見癥狀,漸進性加重,配戴眼鏡也難以矯正。
視物模糊、朦朧: 總感覺眼前像蒙了一層霧或毛玻璃。
色彩感知改變: 看東西顏色變暗、褪色或發黃。
眩光畏光: 夜間看車燈異常刺眼、光暈擴大,白天怕光。
單眼復視多視: 用一只眼看東西時出現重影或多個影子。
老花眼“好轉”假象: 部分患者因晶狀體密度變化,暫時覺得不戴老花鏡也能看清近處(但整體視力仍在下降)。
白內障如何治療?手術是唯一有效方法
重要前提: 目前沒有任何特效藥物(眼藥水、口服藥等)能治愈白內障或使渾濁的晶狀體重新變透明! 切勿輕信虛假廣告延誤治療。
手術治療: 當白內障導致的視力下降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如駕駛、閱讀有困難)時,手術是唯一有效且安全的治療方法。
手術原理: 利用超聲乳化吸除術(主流微創技術)或飛秒激光輔助技術,將渾濁的自身晶狀體粉碎吸出,然后植入一枚透明的人工晶體(IOL)來替代。
手術特點: 技術成熟、微創(切口極小,通常無需縫合)、時間短(通常10-20分鐘)、效果好(絕大多數患者術后視力顯著提高)、恢復快(多數次日即可看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