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曾感慨一個錢學森抵得上五個師的軍力,那為何還放他回到祖國?原來,我國開出的條件讓美國難以拒絕......
民國時期,為了找尋救國的道路,年輕的錢學森踏上了赴美留學的道路。
錢學森在美國的成就堪稱傳奇。
28歲即與導師馮·卡門提出“卡門-錢學森公式”,成為空氣動力學領域的奠基人;
二戰期間參與美國軍方絕密項目,主導火箭技術研究,甚至被授予上校軍銜,一時之間,在美國乃至世界的科學界風頭無兩。
在親眼見證的錢學森的過人才干后,美國海軍次長丹尼·金布爾十分感慨,說出那句流傳廣泛的話:“無論錢學森走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個師的軍力。我寧愿槍斃他,也不愿讓他離開美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得知消息的錢學森欣喜若狂,他和家人激動地商議起回國的事情。
然而,此時的美國與中國關系非常不好,想盡辦法扼殺新中國的發展道路,錢學森這種頂級人才自然也不能隨意放走。
1950年,錢學森試圖攜家人回國時,在港口被美國特工攔截,并以“攜帶機密資料”為由將其拘押。
隨后,他被關押在特米諾島拘留所,遭受非人待遇——探照燈24小時照射、每十分鐘被強制叫醒,14天內暴瘦30斤。
盡管加州理工學院籌集1.5萬美元將其保釋,但美國政府仍對他實施長達5年的監視,甚至吊銷其參與機密研究的資格。
美國的重重阻撓并沒有摧毀錢學森回國的決心,1955年的一天,比利時的親戚給錢學森寄來了一封家書,錢學森頓時有了主意。
他寫了一封求救信,希望親戚將這封信轉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叔通的信,并將這封信夾在了香煙紙里。
將東西寄出后,美國特工并沒有發現里面夾著的信,這封信順利到了親戚手里,親戚又轉交給了陳叔通。
陳叔通接到求救信之后,自然不敢怠慢,立刻將信封交給了周恩來。
1955年8月1日,中美兩國進行大使級會談,在會上中國提出釋放11名美國飛行員戰俘的條件,要求釋放錢學森。
培養一名專業飛行員需要上千萬經費,11名飛行員對于美國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況且,由于美國政府長時間沒有救回飛行員俘虜,美國內部已經開始對政府失去信心,認為“美國政府無法保護本國公民的安全”,進而質疑起了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
最終,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權衡利弊,于1955年8月簽署放行令,釋放錢學森回國。
1955年10月8日,錢學森踏上故土,立刻投身國防事業。
他主導的“兩彈一星”工程,讓中國躋身核大國行列。
1964年原子彈爆炸、1967年氫彈試驗成功、1970年東方紅衛星升空——這些里程碑的背后,皆有他的身影。
在錢學森回國之初,美國曾叫囂“錢學森的知識已經過時”。
然而,“兩彈一星”的研究成功毫無疑問給了美國一記響亮的耳光。
參考文獻:
中國科學院《錢學森簡介》
澎湃新聞《走近中國科學家丨錢學森: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