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剛考上事業編的年輕人發私信說,自己剛到單位上班趕上整治違規吃喝的規定,嚇得自己除了下班回家吃飯,外出聚餐是連想都不敢想,他詢問我:“下班后和同事一起吃飯聚會,算不算違紀違規?”言語間滿是焦慮與不安。
其實,不止是他,整治違規吃喝規定以來,部分公職人員對“飯局”產生了過度敏感,甚至有人連正常的同事聚餐都避之唯恐不及。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整治違規吃喝,整治的只是是違規,正常的應酬是可以進行的,只是自己一定要把握好度,知道哪些違規,哪些正常。
人民網曾發聲指出:整治違規吃喝不要層層加碼,搞一刀切。作為一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吃喝不能一刀切,而是該禁的才禁止,且大大方方。
有六類飯局在正常情況下能夠進行,而不在被整治的范圍內。
一、正常公務接待餐
接待外單位考察、調研、檢查等,按規定履行事前審批程序,提供公函,且在人數、陪餐人數、餐標、地點合乎規定即可。
二、純自費的非公務聚餐
與家人、親戚聚會再正常不過;純粹的、非功利性的同學、校友聚會,同事間私人AA制聚餐也合規。但需注意聚餐活動與公務無任何關聯,且參與者之間不存在管理服務關系。三人以下的小范圍同事聚餐,選擇大眾價位餐廳并各自付費最為穩妥。
三、按規定繳費的單位內部活動餐
工會節日聯歡、文體活動的簡餐,參與者繳納費用后可以安心參加。這類活動經費來源合法,組織程序規范。
四、培訓或會議期間的集體用餐
參加上級或本單位組織的會議、培訓,期間按規定統一安排的工作簡餐。關鍵做到無公款浪費、無超標準接待、無娛樂活動,且一定不能飲酒。
五、特殊商務活動
為完成招商任務,經審批后可以安排適量商務接待,但費用需符合當地標準,嚴禁接受企業安排的高檔宴請。
六、內部工作餐
單位食堂或定點餐廳的正常工作餐,桌餐形式也在允許范圍內。
守住底線才能放開手腳,參加合規聚餐要把握5個原則:
1. 公私分明,不占小便宜;
2. 斬斷一切“利益輸送”的可能性;
3. 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
4. 嚴格遵守事前審批、標準限制、報銷憑證等規定(如嚴格執行“三單”制度:原始票據、派出單位公函、接待清單缺一不可);
5. 聚餐場合、言行舉止符合公職人員身份,維護良好形象。
尤其注意,有三類飯局是嚴禁的“紅燈區”,要堅決回避
公款宴請:超范圍、超標準安排的公款接待屬于違規行為。
企業安排的吃請:公務員到企業開展公務活動時,不得接受企業的接待安排甚至宴請。若確需對方協助安排用餐,應自行支付餐費。
管理服務對象安排的吃請:當事人、請托人、利害關系人安排的吃請應當拒絕。對于那些吃請人情況、吃請動機不明的飯局,也應自覺回避。
湖南省出臺的公務接待“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明確禁止在公務接待中飲酒(含個人攜帶酒水),禁止在各類私人會所、“一桌餐”場所等地方違規接待,這些規定為公職人員劃清了不可逾越的紅線。
從“一刀切”到“精準區分”:制度走向成熟。一個清晰信號正在釋放:飯局監管正從全面禁絕走向分類治理。紀委數次表態,人民日報評論定調——分類治理成為飯局監管的新路徑。在制度完善的基礎上,干部“能吃、敢吃、吃得明白”的飯局開始回歸。
能吃的,劃定條件放行;不能吃的,嚴密追責亮劍。這種區分既體現了制度剛性,也彰顯了管理溫度。
作為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既要心中有規矩,又不能過分拘束。正常的同事交往是允許的,關鍵是守住底線,不觸碰紅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