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62歲的瑪麗亞阿姨(化名)來說,那年春天開始的幾個月,像是一場永遠醒不來的噩夢。 一場奇怪的發燒,反復糾纏,讓她本就因多種慢性病而不算硬朗的身體,更加虛弱不堪 。
故事的開頭,是一些看似“老年人常見”的小毛病。
瑪麗亞阿姨感覺自己越來越容易累,以前能輕松走完的路,現在沒幾步就氣喘吁吁 。 全身到處都疼,說不清具體是哪里,就是難受 。 更讓她不安的是,在沒刻意減肥的情況下,短短3個月,她的體重掉了整整10公斤 。
家人帶她去社區醫院檢查,一份血常規報告單讓所有人都嚇了一跳:血紅蛋白只有7.6 g/dL ,遠低于正常值,屬于中度貧血。 醫生立刻建議她去大醫院的急診科做進一步檢查。
一場漫長而曲折的“尋兇”之路,就此展開。
迷霧重重,真兇是誰?
在急診科,醫生們看到了一個面色蒼白、神情有些抑郁的病人 。 他們在瑪麗亞阿姨的左側腹部,甚至摸到了一個硬硬的包塊 。
重復的血液檢查證實了情況的復雜性:不僅有嚴重的貧血,白細胞和血小板也異常升高,C反應蛋白(CRP)飆高,尿液分析也提示有感染 。 這一切都指向她體內存在著一個嚴重的炎癥或感染源。
為了找到這個“病根”,醫生安排了腹部和盆腔的CT掃描。 掃描結果出來,信息量巨大:
左腎有一個3.4厘米的囊性病變 。
子宮異常增大,里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結節,最大的一個在CT的橫斷面上,尺寸竟達到了驚人的20x13厘米 。
腎臟的問題?還是子宮的腫瘤?哪個才是導致瑪麗亞阿姨全身癥狀的元兇?
她被收治入院,進行全面評估 。 為了進一步看清病灶,醫生又安排了盆腔核磁共振(MRI)。 MRI更清晰地顯示,瑪麗亞阿姨的子宮已經變成一個巨大的、不規則的球體,里面最大的肌瘤樣結節有13厘米 。 同時,她的子宮內膜也異常增厚,達到了61毫米,并延伸到了宮頸管 。
住院期間,最折磨人的問題依然是反復的發燒 。 炎癥指標居高不下,但各種檢查,包括艾滋、乙肝、丙肝的血清學檢測和血液培養,結果都是陰性。 醫生們幾乎把所有可能的感染源都排查了一遍,卻依然找不到明確的答案。
就在住院的第三天,一個新的癥狀出現了:瑪麗亞阿姨開始有粉紅色的、氣味難聞的陰道分泌物。 婦科醫生會診后,懷疑是細菌性陰道病,給她開了甲硝唑治療。
與此同時,腎臟病灶的活檢結果出來了:是腎臟嗜酸細胞瘤,一種良性腫瘤 。 這個結果雖然讓人松了一口氣,但也意味著,腎臟并非導致這場大病的元兇。
隨著用藥,瑪麗亞阿姨的癥狀似乎有了一些好轉,于是她被安排出院,并進行門診隨訪 。
然而,這只是暴風雨來臨前短暫的平靜。
在接下來的整整四個月里,那場奇怪的發燒和惱人的陰道分泌物,成了瑪麗亞阿姨揮之不去的陰影。 她反復地看醫生,嘗試了各種經驗性抗生素治療,包括甲硝唑、克林霉素、多西環素等等,但都沒有任何效果 。
終于,在連續發燒一周后,她的身體徹底垮了。 她再次被送到急診科時,已經出現了低血壓,整個人虛弱不堪 。
這一次,CT掃描終于揭開了謎底。
“水落石出”,子宮里的“定時炸彈”
新的CT圖像,讓所有醫生都倒吸一口涼氣。
瑪麗亞阿姨那本就巨大的子宮里,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液體集合,內部甚至能看到氣液平面——這是膿液積聚的典型標志 。 這個液體集合長達16.2厘米,像一個被吹脹的氣球,旁邊還有一個巨大的實性腫塊 。
診斷明確了:子宮積膿(Pyometra),并且是混合了血液的子宮血膿(Hematopyometra)。
簡單來說,瑪麗亞阿姨的子宮,因為某種原因導致宮頸口堵塞,變成了一個無法排出分泌物的“死胡同”。 經血、組織和細菌在里面不斷積聚、發酵,最終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充滿膿液和血液的“膿包”,一個隨時可能破裂的“定時炸彈”。 這也完美解釋了她為何長期發燒、貧血和炎癥指標高企。
她被緊急轉到婦科 。 醫生為她進行了子宮膿液引流術,從中抽出了大量的膿性物質 。 膿液培養的結果顯示,感染的罪魁禍首是大腸桿菌和糞腸球菌 。
但,這依然不是故事的結局。 子宮積膿往往不是“因”,而是“果”。 是什么堵住了她的宮頸口,制造了這個致命的“密室”?
最終的病理活檢給出了答案:子宮內膜腺癌(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一種高級別的子宮惡性腫瘤 。 正是這個癌癥,堵塞了正常的引流通道,并為細菌的瘋狂繁殖創造了溫床。
真相大白。 瑪麗亞阿姨在接受了21天的強效抗生素(美羅培南)治療后 ,進行了一次根治性手術:全子宮切除、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 。 術后的病理報告證實,這是III級的子宮內膜樣腺癌,已經侵犯了超過一半的子宮肌層 。
醫學名詞小課堂:什么是子宮積膿?
子宮積膿(Pyometra)是一種罕見的婦科疾病,在普通婦科人群中的發病率低于1%。 它主要影響絕經后的老年女性。
其根本原因是子宮頸口的引流不暢或堵塞 。 這就像一個房子的下水道堵了,屋子里的臟水自然就排不出去,越積越多,最終發臭、滋生細菌。 導致堵塞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惡性腫瘤(如宮頸癌、子宮內膜癌),或是良性狹窄、放療后纖維化等 。
子宮積膿的臨床表現非常多樣,有些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癥狀 ,超過一半的患者是無癥狀的。 而有癥狀的可能表現為腹痛、發燒、或陰道排液(有時是膿性)。
別看它罕見,一旦發生,子宮積膿非常危險。 如果不及時治療,子宮可能穿孔,導致膿液流入腹腔,引發致命的腹膜炎和敗血癥,死亡率可高達40% 。
給所有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的提醒
瑪麗亞阿姨的故事,是一個非典型的病例 。 她的首發癥狀不是常見的絕經后陰道出血,而是持續的發燒和全身性的消耗癥狀 。 這也導致了診斷過程的曲折,因為醫生們最初的注意力被引向了其他可能的感染源。
這個案例給了我們幾個至關重要的警示:
別把“怪燒”不當回事:對于中老年女性,如果出現長期、反復、原因不明的發燒,在排查了呼吸道、泌尿道等常見感染源后,千萬不要忘記婦科系統也可能是“病根”所在 。
絕經后的任何“異常”都值得警惕:絕經后,任何形式的陰道出血或異常分泌物,都是危險信號。 但瑪麗亞阿姨的案例告訴我們,即便沒有這些典型的婦科癥狀,諸如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貧血、持續疲勞等全身性問題,也可能是婦科惡性腫瘤的“偽裝” 。
重視婦科體檢:定期的婦科檢查,包括盆腔超聲,對于及早發現子宮、卵巢的病變至關重要。 不要因為“年紀大了”、“沒有性生活了”就忽視婦科體檢 。
幸運的是,在經歷了數月的煎熬后,瑪麗亞阿姨的病因最終被找到,并得到了根治性的治療。 她的故事提醒我們,人體是一個精密的整體,一個器官的嚴重病變,可能會以看似毫不相干的全身癥狀表現出來。 面對身體發出的持續“警報”,我們必須保持警惕,追根溯源,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