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中心聯合多學科團隊,成功完成一例高難度復雜主動脈術后感染合并食管瘺救治手術,為一名瀕臨絕境的患者重啟生命之門,展現了該院在復雜心血管疾病診療領域的實力。
絕境逢生:輾轉求醫終遇生命曙光
50歲的南京市民李先生(化名)不曾想到,一場看似普通的發熱竟成為生命轉折的起點。今年初,持續一周的低燒伴隨咳嗽癥狀讓他誤以為只是普通肺炎,直至病情急劇惡化出現咯血、胸痛等危象,CT檢查結果才揭開真相——食管瘺。這一診斷猶如晴天霹靂,更令人揪心的是,追溯病史發現其兩年前曾因主動脈夾層接受“覆膜支架植入術”,此次實為支架術后感染引發的罕見并發癥--支架感染食管瘺。
“省內多家三甲醫院都表示無能為力,有醫生直言這是‘燙手山芋’?!被貞浧鹎筢t經歷,李先生仍心有余悸。眼見求醫無門時,經人介紹推薦了南醫大二附院心血管外科劉巍主任,劉巍主任在復雜主動脈病變領域有著豐富經驗,業內專家廣泛認可。當天下午,患者家屬立即前往南醫大二附院心血管外科找到劉巍主任。
精準破局:多學科會診破解醫學難題
在南醫大二附院邁皋橋院區心血管外科診室,劉巍主任很快就完成關鍵診斷:李先生并非單純食管瘺,而是主動脈夾層破裂植入覆膜支架術后感染?!斑@種病例就像定時炸彈,支架周圍膿毒環境隨時可能引發大出血?!眲⑽≈魅我猿练€的語氣向家屬解釋,同時遞上定心丸:“我們處理過很多同類病例,有信心化解危機?!?/p>
當日下午,一場牽動多學科的生命保衛戰悄然打響。心血管中心牽頭,聯合胸外科、普外科、麻醉科、重癥醫學科等多個科室展開MDT會診。專家團隊圍繞三個核心難題展開激辯:如何徹底清除感染源?怎樣構建無菌血管通道?如何修復食管瘺口?
經過數小時反復推演,一套創新性手術方案最終成型:手術第一階段采取“升主動脈-腹主動脈人工血管轉流+主動脈弓重建+腸造瘺”三聯術式,通過轉流血管建立生命通道,將人工血管經胸腹聯合路徑重建,然后進行腸造瘺;手術第二階段更換患者體位,先取出感染的支架,待徹底清除感染組織后,再處理食管瘺口,采用肋間肌瓣移植實現生物性修補。
生死時速:9小時鏖戰鑄就生命奇跡
手術當日,無影燈下展開精密操作。劉巍主任主刀開胸,面對因感染而脆弱不堪的血管組織,他如履薄冰地分離粘連,在直徑僅2厘米的血管腔內完成人工血管置換。巡回護士記錄顯示,僅血管重建階段耗時4小時。
劉巍主任(左一)和李亞東主任(右一)為患者手術
緊隨其后的普外科施天培副主任醫師接力進行空腸造瘺術,建立術后營養支持通道。最后,協同胸外科李亞東主任實施感染支架取出+肋間肌瓣移植術,將肌瓣精準縫合至食管瘺口,完成生物屏障重建。當最后一條縫線打結完畢,這場持續9小時的鏖戰終獲成功。
體系救治:醫療團隊筑牢生命防線
術后一周,當李先生在康復病房邁出第一步時,這個曾經被多家醫院拒之門外的患者感慨萬千:“是二附院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边@句樸實的話語背后,折射出南醫大二附院在復雜心血管疾病救治領域的深厚積淀。
“現代醫學早已進入團隊作戰時代”劉巍主任在查房時強調,“從心血管外科制定血管重建方案,到主動脈CT提供影像導航;從手術室完成器械準備,到術中麻醉科調控循環穩定,到術后重癥監護室接管感染防控,各科室以專業分工筑牢生命防線”。
在這場生命接力中,南醫大二附院人用行動詮釋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醫者擔當。作為區域心血管診療標桿,醫院著力構建主動脈疾病全流程救治體系:通過多學科協作機制整合優質資源,形成疑難病例綜合診療能力;面對高風險手術挑戰,心血管團隊主動擔當,近年來持續接收基層醫院轉診的復雜主動脈患者。僅2025年以來,劉巍主任團隊就已收治13例被其他醫院婉拒的復雜主動脈病例,以創新術式和精準施治化解醫學難題,用實際行動踐行公立醫院守護生命的責任與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