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盈虧之間,中郵保險實現了攻守轉換。如今,這家險企又在備戰實現大跨越。
6月20日,金融監管總局發布批復,同意中郵保險增加注冊資本39.8億元。增資后,中郵保險注冊資本由286.63億元變更為326.43億元。
這是中郵保險引入友邦作為股東之后的首次增資,在為沖擊今年實現1500億保費目標做資本金準備,促進業務轉型,謀定“一流險企”。
作為“銀郵系”險企中的頭部力量,中郵保險憑借中國郵政的渠道優勢實現了快速發展,又憑借友邦的專業實力,為市場寄予厚望。
2025年是中郵保險新15年的開端,也是中郵保險加快打造“一流險企”的重要一年。在多項目標指引下,中郵保險一邊在通過增資應對償付能力提升的要求,另一邊也在積極謀求業務結構轉型,努力打造強有力的內生動力。
增強資本實力
01
從增資議案審議通過,到監管批準相關事宜,中郵保險的這次增資,可謂迅速且順利。
據悉,5月15日,在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中郵保險審議通過《關于<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增資擴股方案>的議案》,時隔一個多月,這份增資就獲得了監管批準。
中郵保險股權結構
根據各股東持有的中郵保險股份數量看,此次增資主要是由中國郵政集團與友邦保險共同出資。其中,中國郵政集團持股數量由109.478億股增至139.333億股,增加29.855億股;友邦保險持股數量由71.628億股增至81.575億股,增加9.946億股;兩家股東合計增加39.801億股,對應增資金額39.8億元。
增資完成后,中國郵政集團的持股比例由38.22%上升至42.68%,進一步鞏固大股東的地位,而友邦保險則繼續保持24.99%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二。
這已是中郵保險成立以來的第九次增資,也是引入友邦后的首次增資。2022年初,中郵保險成功引入友邦作為新股東,并實現增資71.63億元。在2024年年底,中郵保險又獲監管批準,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發行規模不超過50億元。
這都將直接或間接提升中郵保險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據悉,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郵保險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93.94%,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58.92%,據預測,下季度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將為75.4%,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41.38%。
這次增資后,中郵保險注冊資本金達到326.43,躍居人身險行業第四,位于瑞眾保險、平安人壽和中匯人壽之后。
轉型成必選項
02
作為一家銀郵系險企,中郵保險憑借中國郵政的股東優勢,借著數萬個郵儲網點分銷渠道實現了快速發展。
數據顯示,在2012年,中郵保險的保險業務收入突破百億大關,達145.46億元,后續,其業務規模持續擴大。2013—2024年,其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230.37億元、219.5億元、247.43億元、296.49億元、410.79億元、576.63億元、675.41億元、819.96億元、858.1億元、914.34億元、1098.66億元、1349.4億元,已經連續兩年擠入千億級平臺。
盈利方面,2012—2024年,中郵保險的凈利潤分別為-1.92億元、-1.67億元、0.23億元、3.53億元、4.14億元、3.72億元、5.08億元、17.78億元、12.46億元、14.15億元、4.02億元、-114.68億元、91.88億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其保險業務收入為801.1億元,凈利潤為15.65億元。
可以看出,中郵保險的業務規模在迅速做大,但從盈利看,并沒有像業務規模一般如此快速增長,甚至在2023年出現了超過百億的虧損。2024年憑借投資發力盈利90多億元。
中郵保險總經理李學軍曾在今年舉辦的活動上表示,2023年中郵保險的特殊之處在于負債端仍執行老準則,但在資產端開始執行新準則,以便與郵政集團報表統一。這使得資產端以市價計量,市值的波動絕大部分傳遞到資產負債表、利潤表中,“一新一舊”的會計準則,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會計對于經濟事項計量的科學性,出現了資負兩端的不協同。
不過,就業務結構方面,中郵保險與大部分傳統險企類似,長期依賴傳統壽險業務,與此同時,其保費收入幾乎全部來自銀保渠道,渠道顯得較為單調。
面對這樣的現狀,轉型成為中郵保險的必選項。中郵保險不斷調整產品結構,發展利率敏感型產品,不斷壓縮傳統終身壽險占比,增加分紅年金和分紅終身壽險產品。同時,在渠道方面中郵保險也在開拓布局,既打開招商銀行、中介公司等多元銷售渠道,又依托股東友邦的優勢,推出規劃師隊伍,協助網點賦能渠道專業化銷售等。
另外,在康養方面,中郵保險還在2023年啟動康養業務,建設“保險+服務”生態,與通用健康、通用康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進康養業務破局,并成功推出“YOU健康”服務子品牌,而且,中郵保險也在借助數字化的力量,全面賦能經營治理。
李學軍透露,2025年中郵保險將大力推動分紅險,全年保費目標是超過1500億元,業務結構繼續調整,繼續壓降新單、壓降躉交業務。其中,縮短新單的負債久期,新單業務保費預計呈現負增長5%左右,新業務價值爭取能過100億,續期業務保費預計呈現大幅增長。
錨定“一流險企”
03
目標已定,需要做的就是奮力前行。不過,在前行的道路上,中郵保險仍有不少挑戰需面對。
眾所周知,自“報行合一”實施后,銀保渠道發生了重要變化。一方面是價值不斷提高,另一方面是險企銀保渠道的保費收入出現不同程度的分化。
但不得不提的是,隨著“一對三”限制的取消,銀郵系險企也面臨來自其他險企的壓力。如此情況下,如何守住既有的業務規模,也成為銀郵系險企的重要任務。
此外,在低利率環境下,客戶理財需求不斷提升,如何借著保險的特點和優勢撬動郵儲銀行的客戶資源,也需要不斷創新經營。
今年年初,在中郵保險召開的2025年工作會議暨一屆十次職代會上,中國郵政集團董事長劉愛力表示,中郵保險已成為大型險企,大要有大的樣子,大要有大的格局,大要有大的能力,大要有大的作為。他對中郵保險提出明確的要求,聚焦六大方面。
? 要更加聚焦主責主業,發揮保障服務和耐心資本優勢,做實“五篇大文章”,更好地履行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
? 要更加聚焦戰略定位,深刻認識到一流險企是中國郵政“加快打造一流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努力向行業一流的頭部邁進。
? 要更加聚焦協同發展,深化負債端多元化轉型和資產端一體化投資,加快構建“保險+醫療+健康管理+養老”完整生態鏈。
? 要更加聚焦改革創新,深化對標對表,建立健全更為科學高效的高標準市場化體系,全面提升專業化能力。
? 要更加聚焦數字化轉型,實現一批標志性、自主性、特色化的數字化成果,釋放更多新質生產力。
? 要更加聚焦集約化管理,全面提高運營、財務、風控、審計等集約化水平,打造更強總部和更優分公司,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
中郵保險董事長韓廣岳也表示,2025年要強力開啟“五大新行動”,加快構建適應功能定位、符合行業規律、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框架,開啟一流險企事業新征程,堅持穩健經營,做優資產負債聯動、多元化渠道和“保險+資管”一體化運作;堅持深化改革,繼續深入推進企業級數字化轉型和市場化專業化改革;堅持底線思維,織密內控網絡,覆蓋風控全程等。
隨著資本金的注入,中郵保險肩負了更大的使命,需要多管齊下、統籌發力,在打造“一流險企”的道路上加速轉型。
撰文:木子
編輯:一諾
設計:曉瀅
校對:安文
審核:曦曦
出品:新時代保險研究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