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是農歷六月初一了。
村里老人又開始念叨那句老話:"不怕六月初一淋,就怕六月初一晴"。
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老輩人用幾十年經驗總結出來的規律,準得很。六月初一要是大太陽,后面準沒好果子吃。
竹子葉都曬蔫了的日子,誰受得了?去年這時候連著四十多天沒下雨,玉米桿子都枯成柴火了。
氣象臺預報后天局部有雷陣雨。要真能下透,秋糧就有指望了。
老話說"雨打半年節,糧囤冒了尖",就是這個理。但年輕人現在都不信這套。隔壁二愣子說現在有滴灌設備,怕啥干旱。
可他知道一畝地多澆三遍水得多花多少錢嗎?二十年前那場暴雨記得不?六月初一下完,整個伏天風調雨順。
稻子畝產比往年多收二百斤,現在提起來老支書還豎大拇指。
科技再發達也拗不過老天爺。自動噴灌是好用,可遇上持續高溫,地下水都抽干了咋整?去年井水下降三米多,可不是鬧著玩的。
數據不會騙人。近十年統計顯示,六月初一晴天后,七成概率會出現持續干旱。最嚴重那年糧食減產兩成半。
李技術員說這是副熱帶高壓作怪。要我說,老祖宗早把規律摸透了,管他什么高壓低壓的。
后天要是真出太陽,可得早做準備。遮陽網該買的買,抗旱品種該換的換。
別等苗都蔫了才著急。不過話說回來,現在氣象預報準多了。
提前三天就知道要下雨,比過去強太多。但老經驗該聽還得聽。
你們發現沒?這些年氣候越來越怪。該下雨時不下,不該下時亂下。
六月初一的說法還準不準,真不好說。
但保險起見,后天還是盼著下雨吧。地里的莊稼可經不起折騰。
老輩人傳下來的智慧,總歸有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