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熱的三伏天已經登場,全國多地進入高溫時段。好消息是今年三伏天僅30天,從7月20日持續至8月18日,總共30天,比往年40天伏天,要短10天!
不過,伏天時間雖變短了,但不意味著炎熱程度的減弱。尤其是今年閏六月,恰巧撞上了最熱的三伏天,兩個六月加起來,看上去炎熱時間段被拉長了,為此民間有不少的說法,認為這一年的伏天會特別的炎熱!
當然,這并非事實。讀書君在此前文章中詳細提過,這其實是一種心理作用,閏六月和伏天的長短與炎熱程度沒有直接關系。
不過,伏天到,的確有不少的注意事項,比如伏天到,民間有“4人要躲伏”的說法。到底是哪四種人呢?有何講究?一起來看看!
一、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幼兒
都說:"老人如秋葉,夏陽似烈火"。
上了年紀的老人,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如汗腺功能衰退,皮膚血管調節能力下降,感知能力也在下降。老年人對炎熱的感知能力差,加上身體調節機能變弱,很容易因為長期待在高溫環境下中暑。為此,需要“躲伏”。
此外,年幼的孩子身體發育尚未成熟,且自主性弱,也容易受到高溫環境的影響,誘發疾病,甚至危害生命。所以都需要注意“躲伏”。
二、孕期女性
民間有句諺語說:“孕婦過三伏,腹中揣盆火”。
意思很簡單,是指三伏天的孕婦,肚子里就像揣著一個火盆。怎么理解呢?大家都知道,懷孕的女性,通常都比一般人怕熱。因為懷孕的女性,受孕期激素等影響,產熱多,但身體散熱能力下降,所以格外怕熱。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為炎熱的階段,對孕婦來說,更是一個挑戰。所以,三伏天的孕婦,需要特別注意高溫問題,做好“躲伏”準備,以免對自我和胎兒產生不利影響。
三、慢性疾病患者
高溫下血液黏稠度增加,極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為此,對于本身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需要注意,注意“躲伏”。
比如采取“早午晚三避”原則:上午11點至下午4點避免外出,避免在太陽底下暴曬,避開高溫天氣。在室內,避免長時間待在悶熱的環境里,保持室內的通風透氣。
天氣炎熱時,可借助電扇、空調等來降溫,降低高溫帶來的傷害和風險!
四、戶外工作者
老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三伏天是全年中氣溫最高,最為炎熱的時節。因為入伏后,地表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
此時,夏日炎炎,露天勞作,暑熱內襲,人們最能感受到三伏天的炎熱!且暑氣逼人,耗氣傷陰,最容易中暑。為此,戶外工作者也尤為注意要“躲伏”。
比如,對于靠天吃飯的農民朋友來說,每日都需要進行耕作,農耕管理,可采取“做兩頭歇中間”的方式,即早晚勞作、午時避伏的作息,來避開暑氣和高溫,以免影響身心健康!
五、讀書君說
《漢書》中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于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
總的來說,三伏天到,此時陽氣鼎盛壓制陰氣,人需“順天時而伏藏”,尤其是對于特殊人群來說,更需要注意健康,注意防暑,“躲伏”。
古人防暑不僅是物理應對,更多的是心性修煉。如今的我們,有了更多的先進的手段進行應對,應該充分合理利用,提高生活質量!
對此,你又怎么看呢?歡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討~
喜歡就點個贊,轉發分享吧,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
圖片來自網絡及AI繪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