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壕 來源|品牌市場相對輪
全文約6400字,閱讀約15分鐘,好文值得慢慢品讀。
近年來,“聽勸營銷”很是流行,最近的知名案例就發生在前一段時間的外賣平臺大戰中。
先是美團外賣聯合歌手黃齡用滬語諧音梗“黃的更靈”打造“美團=好用”的品牌聯想;緊接著,餓了么在網友的建議下官宣演員藍盈瑩為“必贏官”(“藍的一定贏”)迎戰,還公開感謝兩位提議網友并慷慨贈送18.8元×365天的全年外賣紅包;隨后,吃瓜群眾為京東出謀劃策,提議邀請惠英紅(“紅的會贏”)代言,京東也果然聽勸……幾大平臺
這場網友建議、品牌聽勸的營銷大戰,呈現出熱情互動、有來有往、自然默契、趣味橫生的氛圍,幾大平臺的營銷內容創造了億級傳播,堪稱教科書級的“聽勸營銷”成功案例。
那么,究竟什么是“聽勸營銷”嗎?品牌為什么要“聽勸”,又該如何“營銷”呢?
01為何品牌開始進行“聽勸營銷” ?
“聽勸營銷”是近年來在社交媒體和網絡文化中興起的一種新型營銷模式,其核心在于:品牌主動聽取網友建議(“聽勸”),并迅速將其轉化為實際的品牌行動或營銷策略。
品牌開展“聽勸營銷”,一方面能獲得營銷創意、產品優化等方面的建議,另一方面在能夠給予粉絲、消費者、大眾等人群以參與感、情緒價值和認同感,可以說是“名利雙收”、“彼此雙贏”。
1.精準把握用戶需求:用戶提出的建議往往反映了他們的真實需求和痛點,品牌傾聽這些建議,從而相應地調整產品、服務、營銷,能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和提升用戶體驗;
2.獲取營銷創意靈感:網友的創意往往天馬行空,能為品牌帶來意想不到的營銷思路。外賣平臺大戰中的三個品牌都從網友提議中挖掘出了不錯的創意,打開了品牌傳播的新局面。
3.低成本獲取流量與UGC內容:用戶提出建議后看到品牌采納,會自發進行更多的二次創作和二次傳播,形成“自來水”效應,流量和UGC內容就會滾滾而來。
4.增強用戶參與感和歸屬感:當品牌重視并采納用戶建議時,用戶會感到自己的意見被尊重,感受到自己與品牌之間有了更緊密的聯系,增強了用戶對品牌的歸屬感。
5.提升品牌親和力與信任度:當品牌愿意“聽勸”,用戶會覺得這個品牌是“懂我”的、“接地氣”的,這種互動比傳統廣告更容易建立情感鏈接。
02品牌如何開展“聽勸營銷” ?
即使看起來再有偶然性,任何成功營銷案例的背后必然有其誕生的行之有效的基礎機制,‘聽勸營銷”也不例外。
品牌要想開展成功的“聽勸營銷”,就需要:放下身段“接地氣”、張開雙耳“聽心聲”、用心策劃“好創意”、拉動用戶“共參與”,才能構建其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以實現與用戶的深度互動和品牌價值的提升。
1.放下身段“接地氣”。
品牌要真正轉變傳統的單向傳播的思維,樹立傾聽用戶聲音的意識,愿意俯下身來與用戶平等對話。當品牌不再以高高在上的姿態發布指令或推銷產品,而是以朋友、伙伴甚至學生的身份,主動走近用戶的生活和語境,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與情感訴求。
要做到這一點,品牌傳播平時就需要在溝通語言、互動方式和形象塑造上都更加親民,比如使用日常化、趣味化的表達,融入網絡流行文化和梗文化,打造有人格魅力的品牌賬號,讓用戶感受到親切而非疏離。
同時,品牌對用戶的回應要有溫度、有誠意,無論是采納建議還是面對批評,都要體現出對用戶的尊重與重視,而不是流于形式的應付,這種接地氣的溝通方式讓品牌走近用戶、讓品牌變得更真實、更有共鳴,為后續能聽到用戶的聲音、深度互動和共創共傳打下基礎。
2.張開雙耳“聽心聲”
品牌要能“聽勸”,肯定得首先能“聽見”,因此建立傾聽機制是“聽勸營銷”的基礎,這就要求建立起系統化、多渠道的傾聽機制。用戶的聲音分散在各個角落,品牌只有主動去捕捉、整理和分析這些信息,才能從中提煉出有價值的反饋與洞察。
社交媒體是用戶表達觀點的重要平臺,品牌可以通過微博、抖音、小紅書、B站等社交陣地,結合關鍵詞監控工具,實時追蹤用戶對品牌的討論內容,及時掌握輿情動態和熱點趨勢。
用戶社群則是品牌獲取直接反饋的核心渠道之一,無論是微信群、QQ群,還是品牌論壇、粉絲社區,都是用戶自發交流、分享體驗的活躍空間,品牌可以在這里近距離觀察用戶情緒、了解真實需求。
此外,品牌還可以通過定期開展意見征集活動,如“點子大賽”、“產品命名投票”、“代言人推薦”等形式,主動引導用戶表達想法,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還有一個最容易被忽視但又最真實的反饋來源:一線客服,他們每天接收到的大量用戶建議與投訴,通過對這些信息進行系統性匯總與分析,品牌能更精準地把握用戶痛點。
建立這樣一個立體化的傾聽網絡,不僅為“聽勸營銷”提供了扎實的數據支持,也讓品牌能夠始終與用戶保持同頻共振。
3.用心策劃“好創意”
“聽勸”只是起點,“營銷”才是關鍵,而好的“營銷”需要“好創意”,品牌絕不能簡單粗暴地復制粘貼網友的建議,而是要將其視為珍貴的“創意種子”,組織內外部團隊用心策劃可以出街的“好創意”。
深入挖掘用戶建議與品牌之間的契合點是策劃“好創意”的關鍵。例如,外賣平臺大戰中,京東邀請惠英紅代言,不僅因為“紅”與品牌顏色匹配、“惠英”諧音“會贏”,還考慮到惠英紅在影壇的地位、人生經歷以及“惠”字寓意實惠等因素,與京東“多快好省”的理念高度契合,從而強化了品牌與代言人之間的聯系。
結合流行文化和社會熱點是提升創意質量的重要抓手。品牌應時刻關注當下流行的話題、語言風格和文化趨勢,嘗試將其融入到營銷活動中,讓品牌內容更容易被目標受眾接受和分享。
此外,創新的表現形式和傳播渠道對創意質量的影響也很重要,傳統的營銷形式和傳播渠道已經難以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品牌需要不斷創新表現形式,采用新穎的創意手法,如短視頻、動畫、互動游戲等,讓營銷內容更加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同時,注意根據不同的創意內容和目標受眾,選擇合適的傳播渠道。例如,對于年輕受眾,可以選擇在抖音、B站等短視頻平臺進行傳播。
4.拉動用戶“共參與”
“聽勸營銷”最好能讓用戶從最初的“建議者”,轉變為深度參與的“共創者”和主動傳播的“布道者”,這樣才能做到不僅放大營銷效果,還能極大地提升用戶的忠誠度和歸屬感,這就需要設計有效的參與機制和激勵體系。
品牌要表彰提議者,強化其參與感和榮譽感。特別是當用戶提出建議后,品牌要給予高度重視與認可,例如在官方通告、社交媒體平臺以及廣告片中經用戶同意后提及提案者,或在營銷活動中明確表示“本次創意靈感源自熱心用戶@XX”,讓提議者的名字被更多人知曉。這種高調致謝能讓提議者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品牌充分肯定,也能激勵其他用戶踴躍提出建議。
設計合適的獎勵,回饋激勵“參與者”,可以是現金、紅包、產品、優惠券等物質獎勵,也可以是精神獎勵。精神獎勵要盡量做得到個性定制,使其更具紀念意義,例如采用特殊材質和工藝、印上用戶名字、榮譽稱號、建議內容及品牌感謝語。還可以給予一定的“參與特權”進行獎勵,例如參觀品牌工廠、參與產品設計、參與產品發布等,既讓用戶感到被感謝、被認可,也讓其能獲得更深刻的品牌體驗。
為了吸引更多用戶參與,品牌要注意降低參與門檻,并對參與者進行激勵。例如,盡量簡化流程和活動規則,降低參與成本,設計豐富多樣的互動玩法,對參與用戶進行抽獎等,讓更多用戶有熱情、有能力參與進來。
品牌要積極搭建UGG展示舞臺,讓用戶的優秀成果得到充分展示和傳播。可以聯合B站、抖音、小紅書等公開平臺創建品牌(活動)專區或打造熱門話題,也可以在品牌的官網、官方賬號等自有的平臺上建立UGC專區,集中展示、擴散傳播用戶的創造的內容,激發更多的二次傳播。
03關于“聽勸營銷” 的一些Tips
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與眾多成功開展過“聽勸營銷”的同行伙伴們做了較為深入的交流,最后還有一些tips分享給大家。
在開展“聽勸營銷”的過程中,品牌要保持真誠,避免“套路”。如果只是形式上“聽勸”,實則沒有真正采納建議,反而會引起用戶的反感,品牌必須要讓用戶感受到自己的誠意,并以實際行動贏得更多用戶認可和支持。
快速響應和決策能力對“聽勸營銷”的成功尤為重要。熱點話題稍縱即逝,品牌需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及時捕捉網友的創意和建議,并迅速轉化為實際行動。只有這樣,品牌的“聽勸營銷”行動才能搶占先機、贏得關注。
此外,要平衡用戶建議與品牌核心價值。品牌在傾聽用戶聲音的同時,必須要堅守品牌核心價值,避免過度依賴用戶建議而陷入“創意碎片化”困境,甚至被大眾輿論裹挾而偏離品牌發展方向。只有保持品牌核心價值的穩定性和一致性,“聽勸營銷”才能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對品牌長期發展和品牌資產積累有所助益。
結語:
在當下這個用戶話語權日益增強的時代,“聽勸營銷”早已不再是一種偶然的傳播現象,而是一種品牌與用戶建立深度連接、實現情感共鳴和共創價值的重要策略。它不僅體現了品牌對用戶的尊重與回應,更代表著一種以用戶為中心的品牌運營哲學。
未來,隨著社交平臺的進一步發展和Z世代消費力量的崛起,用戶對品牌的期待也將越來越高。“聽勸營銷”或許只是起點,未來的品牌或將走向更高階的“共情營銷”、“共創營銷”乃至“共生營銷”。
但無論如何,能夠聽見用戶聲音、理解用戶情緒、回應用戶期待的品牌,終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所以,如果你是品牌方,請記住一句話:
“聽勸”,不只是一種營銷策略,更是品牌態度。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