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學子】第3595期
12年國際視角精選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陳屹視線】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陳屹視線】導語
2025年5月16日,《留美學子》刊發的《》一文引發強烈共鳴。
本期一位父親讀者的感言,深切道出了父母對女兒安琦踏上極限征程的憂心,也探討了父母輩應如何理解年輕一代的超越與勇氣。
這不僅僅是一篇讀后感,更是一篇融匯文化反思、生命教育與時代精神的深度散文,價值斐然。
本文與安琦的原作相映成輝,共同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親子生命敘事”樂章。
放手的智慧,成長的交響
讀黃宗之父女PCT散文有感
文|龔若飛·國家一級導演
同為父親,讀完黃宗之父女倆人的散文,內心感慨萬千。既有對黃宗之夫妻那份揪心擔憂的感同身受,更有對安琦的無比欽佩,以及對父母最終“放手”智慧的深深共鳴與贊賞。
黃宗之筆下的焦慮、恐懼與煎熬,道出了我們這些做父親的心聲。看到安琦獨自攀登惠特尼峰那段視頻時的“心驚膽戰”、“后背冷汗”,讀到父母“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的日夜,那份血脈相連的牽掛,隔著紙頁都令人動容。
父親毫不掩飾的脆弱與擔憂,恰恰是最真實動人的父愛流露。這份對女兒安危的極致牽掛,才是天下父母共通的語言。真摯感人!
與隊友途中
安琦這孩子,太了不起了!身高不足一米六,背負三十多斤的行囊,放棄高薪穩定的工作,挑戰4286公里的荒野極限。更震撼的是她在惠特尼峰的孤勇:同伴相繼放棄,她獨自面對冰雪絕壁,在陌生人的幫助下(庫克的出現亦顯旅途溫情),以驚人意志和智慧(利用導航脫險)完成了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如此陡峭
她講述時“眼里閃爍的光彩”和登頂照片中的“勝利喜悅”,不僅是父親的驕傲,也讓我們旁觀者熱血沸騰,由衷敬佩這份超越年齡與性別的非凡勇氣和獨立精神。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尋找自己”!
最讓我欽佩和學習的,是他們夫妻最終完成的“心靈轉身”——從最初的堅決反對、焦慮煎熬,到鄧斯繆爾之后的“終于明白”與“學會放手”。這不是無奈放棄,而是基于深刻理解后的主動選擇:理解安琦的決心與意義(心靈跋涉),信任她的能力與判斷(盡管過程驚險),并將愛轉化為支持(母親買裝備)和守護(父親查天氣、祈福)。
那句“愛,不僅是牽掛,更是信任與成全”,道盡了親子關系的至高境界。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真正的愛,是在孩子需要飛翔時,松開緊握的手,并成為她最堅實的后盾與守望的燈塔。看著地圖上的小點移動、在南岳大廟祈福的身影,這份默默守護的深情,比任何言語都更有力量。
讀罷安琦的文字,再回顧黃宗之文章里飽含深情的記述,一個立體的成長圖景徐徐展開。作為曾見證安琦小時聰慧的朋友,此刻品讀她筆下的心路歷程,更覺這份蛻變的震撼與珍貴。
安琦的文字與黃宗之的敘述形成了絕妙的互文。黃宗之筆下那個令人“心驚膽戰”的惠特尼峰攀登,在安琦這里化作了“在雄偉的高塞拉山峰下感受自我的渺小”的詩意感悟;父親眼中充滿危險的荒野,在女兒筆下卻成了“開滿野花的肯尼迪草場”和值得“懷揣敬畏”的圣地。
這種視角的差異,恰恰詮釋了代際對生命體驗的不同理解,也印證了父親最終領悟“愛是信任與成全”的深邃。
從記憶中那個聰明伶俐的小女孩,到如今荒野中追尋自我的徒步者,安琦的成長軌跡令人動容。
她的文字展現了一位都市精英褪去社會標簽,回歸生命本真的心路:從被《走出荒野》初次觸動,到職場浮沉中埋下夢想種子;從按部就班的人生規劃,到勇敢打破常規追尋內心召喚。
尤為可貴的是,她并非簡單模仿謝麗爾·斯特雷德的故事,而是清醒認識到“完整是一個永遠無法到達的終點”。
這份成熟的生命認知,讓她的冒險超越了青春沖動,成為一次自覺的生命探索。
安琦對氣候變化的思考尤為深切。她敏銳捕捉到自然環境經歷的不可逆變化,這份緊迫感賦予其冒險超越個人的時代意義。
當她說“想向所有被燒毀的森林表達我的敬意”時,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尋求自我突破的都市白領,更是一位與時代對話、與自然共鳴的覺醒者。這種對環境變遷的敏銳感知,正是她這一代人特有的生命印記。
作為長輩,我默默祈愿安琦永遠勇敢、笑對人生,幸福安康。但安琦的每一次跨越又怎么不是在詮釋什么是真正的勇敢——不僅是面對荒野的勇氣,更是打破社會期待、追尋內心所向的決斷;她的每一段文字都在展現者如何笑對人生——即使“在雨中蜷縮在帳篷里”懷疑自己的選擇,仍能保持對生命的熱情與好奇;而她的整個冒險,恰恰是在重新定義“幸福安康”——不是外在的成就與安穩,而是內心的豐盈與自由。
安琦的文字與黃宗之的文章共同構成了一部動人的生命交響曲。
父親用擔憂與驕傲譜寫的旋律,與女兒用冒險與感悟奏響的樂章交織在一起,最終在“信任與成全”的主題中和聲。作為黃宗之夫妻共同的朋友,我有幸見證了這段成長的最初樣貌,如今讀到這些文字,想必更能體會這份蛻變的全部重量。
這不僅僅是一個女孩的成長故事,更是一個關于如何在這個變幻莫測的時代尋找自我、理解生命的深刻寓言。
安琦在PCT上留下的每一個腳印,都在告訴我們:生命最美的風景,往往在我們敢于離開既定軌道時才會顯現。
而作為父母、長輩,最大的智慧莫過于像黃宗之那樣,學會用信任的目光,守望那個曾經蹦跳的小女孩,成長為征服荒野的勇者。
王者歸來!!!
女兒與爸媽勝利會師在紐約時代廣場
龔若飛,湖南沅陵人,國家一級導演,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曾任湖南多家影視機構負責人,執導《恰同學少年》《血色湘西》《大唐情史》《國歌》《大河英雄傳》等,屢獲飛天獎、金鷹獎和“五個一工程獎”。
曾任《還珠格格》第一部制片人。其導演風格兼具歷史厚重與情感細膩,擅長人物塑造與時代敘事,影響深遠,被譽為“文化湘軍”代表人物之一。
近期發表
匯編 ↓↓↓ 百篇一網打盡
【行走如歌】100個國家·1000座城市
【帶你深度游世界】
喜歡就點“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