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知譚商業
作者|知譚君
2025年以來,A 股公司赴港上市呈現 “井噴”態勢,截至發稿,已經有7家上市公司實現“A+H”股上市,并有60家A股公司正籌劃赴港上市。為何A股企業熱衷于奔赴港股?這背后有多方面的因素。
01
雙平臺上市:多元融資與全球化
有業內人士表示,A股上市企業赴港上市的最直接動力就是政策支持。2024年4月1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明確提出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并且加快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備案審批速度。
港交所也推出了相應的上市服務優化措施:2024年8月優化特專科技公司上市門檻;10月與香港證監會共同優化新上市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加快合資格A股公司審批流程;2025年5月推出“科企專線”。
而從更深層次的原因來看,赴港上市是我國企業全球化的重要支點。
一方面,香港證券市場的再融資能力非常強。在投資銀行幫助下,港股上市企業一般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籌到所需要的資金,推動自身發展。特別是對于“出海”建立供應鏈,需要使用外匯的內地企業,香港市場為企業提供了重要的境外融資的渠道。
另一方面,港股上市可以進一步提升企業的運營能力和國際化水平。內地企業赴港上市后須遵守交易所的上市規則和其他有關法規,換言之要轉換經營機制、采納國際標準的財務和會計制度,使企業與國際接軌。同時,吸收海外資金后,內地企業需要接受海外股東的監管。
02
恒瑞醫藥:海外突圍挑戰重重
在今年眾多“A+H”股公司中,恒瑞醫藥無疑是市場的焦點。已于5月23日成功登陸港股,以12.63億美元募資規模排在2025年上半年全球IPO榜單第六位。長期以來,恒瑞醫藥憑借業內領先的商業化能力、前瞻性的創新藥布局、多元化的在研管線儲備,在國內市場表現優異,素有“藥茅”之稱。
然而在集采政策的影響下,恒瑞醫藥也面臨增長壓力,不得不尋求海外突圍。數據顯示,2024年恒瑞實現營收279.85億元,其中海外收入僅7.16億元,占比2.56%,而全球醫藥巨頭的海外收入占比一般為30%~50%。
在2025年一季度,恒瑞醫藥獲得來自IDEAYABiosciences的7500萬美元BD首付款,這筆授權收入成為公司當期凈利潤增長的主要來源。
但恒瑞醫藥在海外市場,尤其是美國這一全球最大的醫藥消費市場,至今尚無創新藥獲批上市。被外界寄予厚望的“雙艾”組合(卡瑞利珠單抗聯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兩次沖刺FDA均以失敗告終。
因此,恒瑞醫藥對外表示此次港股上市是希望借助國際化平臺升級人才戰略,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推動公司全球化進程。
03
東鵬飲料:渠道制勝成關鍵
同恒瑞醫藥一樣,排隊等待港股IPO的東鵬飲料國際化也才起步。截至2024年末,東鵬海外收入占營收的比重不足0.3%,海外市場仍處于培育初期。
根據招股書,東鵬飲料港股IPO所募集的資金中,25%將用于海外市場拓展。東鵬飲料擬在印尼設立子公司及生產基地,計劃投資2億美元建設年產能50萬噸的工廠。
但是有分析指出,紅牛、百事Sting等品牌已經占據了東南亞市場。以紅牛為例,券商研報顯示,紅牛在印度和東南亞各市場的市占率在10%~40%。在2023年的印度尼西亞能量飲料市場,泰國天絲紅牛銷量占比13.6%。在越南能量飲料市場,紅牛銷量市占率維持在30%左右,銷售額市占率在40%左右。
作為后來者的東鵬飲料不僅需要海外擴充產能,更需要在渠道上與先發品牌競爭,才能建立品牌影響力,拓展消費群體。
整體來看,港股上市對于企業只是全球化的“敲門磚”,能否開拓海外市場還需企業長期“下功夫”。
上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