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氏家族面臨債務危機
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鄭氏家族陷入債務危機,焦頭爛額。
近日,由鄭氏家族掌舵的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目前正與債權人就現有貸款的再融資事宜展開積極磋商。
圖源: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市場曾傳出消息,新世界發展計劃達成一筆高達875億港元的貸款再融資協議。
據悉,這一融資計劃目前已獲得貸款機構初步同意,但仍有部分銀行尚未完成正式書面承諾。新世界發展正在努力爭取于6月30日前取得超50家現有貸款銀行的書面認可,一旦無法集齊,再融資計劃或面臨流產風險。
業內人士指出,這筆巨額融資的成敗將直接決定企業能否緩解債務壓力。若成功獲批,新世界發展或將約635億港元用于償還2025年、2026年到期債務,約240億港元覆蓋2027年到期債務,為企業贏得喘息的機會。
讓人好奇的是,新世界發展是如何惹上債務危機的呢?
作為香港四大家族之一,鄭氏家族憑借周大福珠寶從珠寶業起家,后憑借新世界發展在地產領域迅速崛起,一路狂飆突進。
然而,高速擴張下,其背后的隱患也開始逐漸顯現。
截至2024年底,新世界發展的債務總額已高達1510億港元,凈負債率為57.5%,其中短債超過322億港元,但是公司的賬上現金僅有218億港元,償債壓力巨大。
圖源: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新世界發展宣布延遲支付34億美元永續債的7720萬美元利息,曾引發市場恐慌,一度造成其股債雙殺。
圖源: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
雖然這一舉動暫時不會觸發違約,但是根據債項協議,利率極有可能進一步影響資金情況。
因此,在債務承壓的背景下,新世界發展近兩次的公告看似冒險,實際上或許是在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公司正通過靈活調整債務策略,為后續再融資計劃爭取談判空間,展現其主動化解債務危機的決心與底氣。
除全力推進875億港元再融資計劃外,新世界發展還在通過出售非核心資產和業務來加速變現。
新世界發展的行政總裁黃少媚在2025財年中期業績會上明確表示,“改善公司現金流、降低負債是首要任務”。
基于此,新世界發展積極開展交易,計劃出售香港多棟寫字樓,不過,只有在價格合適時才會出手。
但事實上,新世界發展在資產處置上早有布局。
2024財年,新世界發展已順利達成出售非核心資產80億港元的目標;進入2025財年,更是將資金回籠目標提升至260億港元。
為盡快實現這一目標,除資產交易外,新世界發展還在銷售端不斷發力。
2024年7月-2025年5月,新世界發展的合約銷售額約248億港元,完成全年目標超95%,其中內地市場貢獻七成收入,合約銷售額約134億元人民幣。
圖源:21世紀商業評論公眾號
得益于良好勢頭,新世界發展的管理層將今年內地的銷售目標從110億元調成了14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新世界發展的管理層還通過自購物業來提振市場信心,鄭家純配偶葉美卿斥1487萬港元購“皇都”兩套物業,黃少媚花5488萬港元購入一套。
可見,鄭氏家族在新世界發展深陷債務危機的背景下,圍繞緩解資金壓力、穩定企業經營采取了一系列動作積極自救,以求不斷延續發展。
鄭氏家族的發家之路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鄭氏家族的發家之路,這與其創始人鄭裕彤的精彩人生息息相關。
1925年,鄭裕彤出生于廣東順德一個普通家庭。
1938年,年僅13歲的鄭裕彤,背井離鄉到澳門投靠父親的摯友、周大福珠寶金行創始人周至元。
初入金鋪,他從最底層的雜役干起,努力學習金鋪的各項業務知識。
鄭裕彤的踏實肯干和經營頭腦很快得到周至元的賞識,18 歲時便升任掌柜。此后,鄭裕彤更是與周至元的長女周翠英成婚。
1946年,21歲的鄭裕彤受岳父委派,前往香港開設周大福分行。
當時的香港金行市場魚龍混雜,行業標準不一,看似純金的飾品,實際可能摻雜銀和銅。
鄭裕彤深知這一問題,為求長遠發展,他力排眾議,大膽創新,率先推出“9999”足金。
盡管鄭裕彤這一舉措在短期內導致成本大幅增加,利潤減少,還引發了同行不滿,但卻憑借高品質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周大福聲名遠揚,一舉在香港市場站穩腳跟,鄭裕彤也借此開啟了周大福珠寶的輝煌篇章。
隨著業務逐漸穩定,鄭裕彤敏銳地察覺到了鉆石行業的潛力。
當時,全球頂級鉆石原料幾乎被戴比爾斯壟斷,獲取其發放的牌照是進入鉆石行業的關鍵。但這并不容易,因此鄭裕彤另辟蹊徑,收購了南非擁有牌照的公司,成功進軍鉆石領域。
后來,1960年,鄭裕彤組建了周大福珠寶有限公司,這是香港金飾珠寶行業最早的有限公司機構。
圖源:四葉窩漂流書公眾號
到了1973年,周大福珠寶已成為香港大型鉆石商,逐步發展成為全球頂尖珠寶品牌。
雖然珠寶行業的成功為鄭氏家族積累了雄厚資本,但是真正將鄭氏家族推向香港豪門之列的,是其在地產業的布局。
1967年,香港發生動亂,許多人紛紛將土地、房產低價拋售。鄭裕彤卻反其道而行之,大肆收購土地。
在囤積了大量土地后,1970年,鄭裕彤牽頭創立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全力進軍房地產市場。
圖源:四葉窩漂流書公眾號
1984年,鄭裕彤以18億元巨資拿下香港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項目,并邀請英國女王出席動工儀式,這一舉措讓新世界發展和鄭裕彤聲名大噪,他也因此與李嘉誠、郭得勝、李兆基并稱為“香港四大地產天王”。
此后,鄭氏家族在地產領域的投資不斷拓展,項目涵蓋住宅、商業、酒店等多種業態,足跡不僅遍布香港,還延伸至內地多個城市,像廣州、深圳等地的舊改項目以及以 K11 商場、瑰麗酒店為代表的大型綜合體項目,都展現了鄭氏家族在地產業的雄厚實力與前瞻眼光。
半個多世紀以來,鄭氏家族依托周大福珠寶與新世界發展兩大核心產業,締造了無數財富傳奇。
鄭氏家族將何去何從
在房地產的風云變幻中,讓人不得不想起的,是恒大。
恒大危機始于2021年,由于長期激進擴張、債務結構失衡,在政策調控與市場下行沖擊下,資金鏈斷裂,2.4 萬億負債壓頂,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項目停工、股價暴跌、債券違約等,嚴重沖擊市場信心。
去年 1 月,中國香港高等法院對中國恒大集團進行清盤呈請聆訊。
進入清盤程序后,恒大加速處置旗下資產,近期“恒大系”12 家公司約 113 億元不良債權被長城資產北京市分公司集中招商,涉及北京、天津等多地住宅、商業及文旅項目。
圖源:京東資產交易平臺
而許家印本人也因與兩家資產管理公司的仲裁裁決案件,中國恒大集團和許家印被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下達兩條限制消費令。
中國恒大集團、許家印新增限制消費令
更早前有消息稱,恒大清盤人表示許家印計劃拒絕披露其資產詳細信息,給清盤進程帶來不確定性。
顯然,恒大走到現在,跟許家印的決策脫不開關系。
而如今,面臨債務危機的鄭氏家族,即便此次債務危機能順利度過,鄭氏家族或許仍需面對長期債務償還的沉重壓力與財務結構優化的艱巨挑戰。
鄭氏家族未來將何去何從,唯有時間能給出最終答案,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 | 李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