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旅以抵繁星
——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
2025年碩士研究生畢業作品展
展覽時間:2025年6月3日-2025年6月12日
(09:00-17:00 節假日正常開放 逢周一閉館)
展覽地點: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昌崗校區)1號、2號、2A號展廳
前言
距離1981年中國畫系(中國畫學院前身)第一屆碩士研究生畢業,已經過去了整整四十四載春秋。嶺南畫學開枝散葉,傳承有序,“學脈旁分,攀援日眾”,直面生活的藝術主張從未改變過。2025年仲夏的研究生畢業展,像極了一位熟悉的老朋友,在端午節前后如約而至。中國畫學院的三十三位研究生畢業班同學,經歷了數月的鉆研與打磨,交出了他們的畢業答卷。
我抱著好奇之心,仔細地欣賞了每一位同學的作品,讀到動人之處,禁不住耳邊回蕩起印度詩人泰戈爾《生如夏花》中的一段詩句:
我聽見回聲,來自山谷和心間
以寂寞的鐮刀收割空曠的靈魂
不斷地重復決絕,又重復幸福
終有綠洲搖曳在沙漠
我相信自己
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敗,妖冶如火……
美好的青春,好似“璀璨的夏日之花”,在驕陽下怒放。多么想停下匆匆趕路的腳步,在記憶里永遠留住與老師們、同學們歡聚的每時每刻。“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時光荏苒,歲月流轉,藝術人生本是一場苦旅。藝術創作者仿佛跋涉中的旅人。“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勞歌”。同學們在讀研期間,可謂品嘗了旅途中的酸甜苦辣,心志受其苦,筋骨受其勞?!皠诟琛钡脑伋抢L畫作品中悠長的低吟,激昂的渲泄,煙嵐云岫的心醉,瑣碎日常的溫情,遼闊夜空的凝視,漫溢出思想的點點星光。
苦心孤詣的三年寒窗,離不開導師的教誨、親人的支持、愛人的關護和友人的幫助,然而一曲終有盡,煙花絢爛的畢業禮落幕之時,也是離別之時。人生旅程依舊漫長,循此苦旅,以抵繁星,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陳朋
2025年端午
·2025屆碩士研究生畢業創作欣賞·
人物畫
《譙國夫人巡撫嶺南百越圖》
240cm × 178cm 紙本重彩
創作說明:創作取材《隋書》載冼英冼夫人“張錦傘、領彀騎”輔隋使巡撫百越史實,融蘇軾“三世更險易,錦繖平積亂”詩意。畫面以錦傘儀仗、騎衛戰船與百姓簞食迎迓為經緯,再現南朝至隋漢越融合、邊地歸心的歷史場景,以丹青筆墨致敬這位“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安邦定鼎之功。
《浪》
178cm × 220cm 絹本設色
創作說明:夏日,海風熱烈,沙灘上的人熙熙攘攘;冬天,海風冷冽,沙灘上只留下寥寥只影。對于海灘來說,野海灘更貼近自然的海洋,天空海浪沙灘礁石顯得如此純粹,對于人來說,人們對海洋一般是喜愛,另一半是敬畏,人在這些大自然的產物之前顯得如此渺小。人與海灘之間,始終存在著一種微妙而永恒的對話。
《芯片時代:貨郎重現》
240cm × 182cm 紙本設色
創作說明:本創作以古代《貨郎圖》中的貨郎為第一視覺展開,呈現出的是古今貨郎的轉變。畫面的中心由貨郎發散的線路連接著各種人物、貨物而匯集成線路板,展現著芯片時代下網絡線上購物中的貨郎,使得貨郎的形象、職能在當代有了新的演繹。
《電子畫布上的身體習作》
123.4cm × 174.5cm ×5 紙本水墨
創作說明:一些關于潛意識、數字虛擬與身體的嘗試。
《白日夢》
183cm × 339cm 紙本水墨
創作說明:本次創作以女孩為主要元素,結合對生活中敏感的物象用寫意的水墨繪畫方式來表現個體的情感點。作品用淡墨為主的表現方式,體現不同階段和狀態下的感受,探索生活中個人的感受在水墨中的轉譯。
《畢業生》系列
200cm × 145cm ×3 紙本設色
創作說明:作品《畢業生》描繪對象為身邊的同學,意在記錄即將面臨畢業的同學們對于未來畢業生活的不確定性的思考。研究生期間主要運用傳統水墨工具進行實驗水墨人物畫的繪畫語言探索,這組作品希望能夠在保持筆墨特性的同時充分結合自身探索的技法,表達出我對于同學們以及都市青年氣質的畫面效果。
《漂流記》
130cm × 200cm 絹本設色
創作說明:江河城市里的人是幸福的,他們能從河流中領悟“時間并不存在”這一秘密,對河水來說只有當下,認出生活也是一條河。搖啊搖啊搖,順著水流乘船而下,只是往前,也只能。
《?。『u》
91cm × 131cm ×3 絹本設色
創作說明:每當我遠行時,總會想起大海;每當我努力想起大海的樣子時,總想再看一次大海。
《晨市》
200cm × 128cm 紙本水墨
創作說明:人的“物質性”往往與環境緊密相連,靠山則吃山、靠海則吃海,人也在“環境”的塑造下成長。一直于城市中穿行的我,身處其中,有的聲嘶力竭,有的精挑細選。我呆站在忙碌的人群中間,方言竟一個字也聽不懂,情境像似一出嘈雜的默劇。這樣的感受對我有一種抽離,也激起我對廣闊世界的向往。
《魁緋娜如是說》(其一)
33cm × 66cm 紙本設色
創作說明:改編自尼采《蘇魯支語錄》,結合中國畫材料技法與連環畫形式,對經典的新時代演繹。
山水畫
《晨曲》
180cm × 485cm 紙本水墨
創作說明:晨光照在燒過的田地上,晃醒沉睡的田野。野草像琴弦低低顫動,草垛和稻桿在風里沙沙作響,炊煙扭著腰往天上爬成曲調。鳥群飛過時,翅膀在天空寫下最高的音符。所有聲音從露水凝住的空白里冒頭,等霧氣散干凈時,又變成泥土里來回哼唱的老歌。
《漁汛滿倉歸》
220cm × 164cm 紙本重彩
創作說明:以紙本重彩的形式表現漁船滿載而歸的喜悅。
《百里峽》
220cm × 30cm x 10 紙本水墨
創作說明:此稿得于河北野三坡百里峽。昔洪災侵擾,今山河重整。百里峽如刀劈玉屏,谷深百米,寬不盈十丈,峭壁接天,泉溪隱現,靈氣浮動。遂作豎幅十米長卷,納百里嶂谷,探造化之幽。
《漫山皆云梯 天河俯作溪》
288cm × 174cm 紙本設色
創作說明:梯田之神形,如大地之年輪,登高俯瞰,梯田如帶,環山而繞,上接宵漢,下臨深谷。云霧生時,恍若仙家閬苑,晴空朗照,分明人間丹青。
《倒春寒》
185cm × 225cm 絹本設色
創作說明:筆者意圖構建一個非現實的藍色調樹林秘境,繁密的樹影交錯中透出遠處被日光照耀的一片圣地。倒春寒的氣候寒冷潮濕,但也預示著春天已經到來,氣溫即將回暖。所以當下的困境都不會持續太久,我們終將迎來希望。
《雪是地上的云》
165cm × 200cm 絹本設色
創作說明:《雪是地上的云》構筑了一扇穿梭虛實的門。黑犬靜立于拱門內的雪原,墨玉般凝結的目光穿透絹布與觀者相觸,在呼吸交錯的剎那,凝固的時空褶皺悄然舒展。門外,赭紅與靛藍的幾何紋飾凝筑成墻,綴滿西域樂器的暖調;門內,雪絮懸停于松枝,河水蜿蜒向不可測量的白——兩個世界被目光縫合,又在觸探中碎裂成鏡。當冰晶墜落的軌跡與鼓面雕花的弧線共振時,所有邊界都溶解于這場靜默的對視里。
《云鎖湘橋》
250cm × 400cm 紙本水墨
創作說明:延續對老家潮州古城區的一連貫主體進行創作,本次創作通幅采用墨色完成,以游人或矗立或行走于湘子橋之上作為視覺中心,除此之外一切元素概括進韓江江面內烘托主體湘子橋部分,是對家鄉的感懷也是依戀。
(請左轉手機橫屏欣賞)
《北冥之歌》
200cm × 520cm 紙本設色
創作說明:水界是存在于大自然的一種更博大更神秘的形態。未知的海洋使人產生的膽怯感與“可下五洋捉鱉”的豪情與壯志激發了我的創作欲望。作品以山水畫視角直面海洋世界,嘗試在陌生與熟悉之間找出一種矛盾的統一。
花鳥畫
《在水之湄》
220cm × 190cm 紙本設色
創作說明:此件作品以鸕鶿為題材,呈現自然中動物和諧共處的狀態,通過鸕鶿、巨石、云霧的組合,表現鸕鶿間和諧共處的場景。突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精神寄托,表現自然生靈的主題,突出筆墨情趣意境。
《默照》
240cm × 155cm 絹本設色
創作說明:穿行獅子林,見怪石如參悟的老僧,殘荷作低垂的經卷,衰敗處藏著生命的另一種圓融。白鷺掠過,抖落半闕未言的偈語。執筆繪制,不求盡摹園林形色,惟愿將石隙漏下的幽寂、水面倒映的清曠,連同鷺鳥振翅時驚起的空靈禪意,凝于素絹。愿你駐足凝視這方天地之時,能暫拋塵囂,與內心的空明悄然相遇。
《一隅芳歇》
180cm × 160cm 紙本設色
創作說明:整幅畫以一個靜謐柔和的居家角落為背景,家具中斑駁的質感鋪陳出時光的厚度,小貓與花之間暗涌生機,試圖捕捉日常生活里那些被忽略的詩意間隙,當光、物、生命在某一刻偶然交織時,平凡角落也能成為心靈的棲居地。
《流光》
170cm × 240cm 紙本設色
創作說明:以校園景觀為題材,嶺南植被的繁茂蔥郁充滿蓬勃生機,五只羊雕塑靜立叢林中,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生,陽光透過葉隙灑落,營造出流光溢彩之境,充滿希望與活力的一天又開始了。
《枯榮有時》
200cm × 70cm 絹本設色
創作說明:《枯榮有時》以淡綠底色托起多瓣白荷,斑駁花瓣與清透絲絹相融,凝練出的靜蘊生機。創作中歷經十余稿試驗,重構構圖、技法實踐,最終定格荷塘清翠的感覺。后延伸繪制以飄零枯葉入畫,與鮮潤綠荷形成時空對話。寄寓綻放與沉淀的生命節律,亦通過材質肌理與水色層次,演繹"生發有時,凋零有度"的東方哲思。
壁畫
《春和景明》
196cm × 200cm 綜合材料
創作說明:青碧峰林簇擁漓紋水系,黛瓦參差隱現于石骨嶙峋間,古建研習脈絡隨江流盤繞山坳,巖彩疊染出廣西喀斯特地貌特有的溶蝕肌理,石韻木構間見學術考據與自然生機的共生共棲。
《未竟長夜的回首》
150cm × 280cm 紙本重彩
創作說明:《未竟長夜的回首》聚焦當代青年群體在時代浪潮中的精神覺醒。作品以“回首”為支點構建時空隱喻:畫中新青年、新生命逆風駐足的姿態,既是對來路的凝望,亦是對前路的校準——長夜象征成長必經的混沌,獵獵風勢暗喻現實阻力,而人物脊背始終垂直于大地的穩定感,則成為信念可視化的注腳。通過動態的“停駐”而非“前行”捕捉生命進階的本質:真正的啟程發生在對自我與時代的雙重確認中,那些被風吹散的發絲與翻飛的衣裳尾擺,共同構成新青年破繭時最誠實的生命切片。
書法篆刻
《念奴嬌.中秋》
288cm × 52cm × 6 紙本設色
《念奴嬌.中秋》細節圖
創作說明:《念奴嬌·中秋》是蘇軾對月抒懷的經典之作。我選擇以草書形式表現這首詞。中秋詞中既有“人間如夢”的蒼茫,又有“醉倒風前”的疏狂,草書的奔放是詞中曠達的肉身,墨色的枯潤則是月下獨酌的倒影。
《印里山河》
46cm × 69cm × 18 紙本、石材
《印里山河》細節圖
創作說明:作為成長于中國的幸運青年,我以篆刻刀鐫刻時代山河,十六方印蛻鑄成中國建設的金石圖譜。取法渾樸秦漢印風為根基,鑿痕間存風雪砥礪之跡、砂礫蕩滌之痕,回溯改革征程,那些自蒼茫大地崛起的鋼鐵森林、橫跨天塹的飛虹長橋、盤曲如篆的鐵道銀線,皆砥礪青年在盛世宏圖中勇毅前行。
《古簡新構》
120cm × 60cm × 6 紙本設色
創作說明:本作取材郭店楚簡《老子》甲本,參唐墓志楷隸構形之例,以楷法重釋古字,復現簡書之樸。形式仿古籍,借鑒徐冰《天書》理念,然所書文字皆據實字構形,旨在引發觀者對書法本質與文字演變的再思考。
(請左轉手機橫屏欣賞)
《南鎮祁夢》
73cm × 330cm 綜合材料
創作說明:作品內容取自張岱《南鎮祁夢》,借其夢境祈愿的文字,表現文人對命運與理想的追問。紙本經各種材料豐富視覺肌理,試圖在真實的三維空間中構建一個“夢”的場域,使傳統書法超越平面,承載更豐富的哲思與感知。
(請左轉手機橫屏欣賞)
《石蒼舒醉墨堂》
30cm × 340cm 紙本水墨
創作說明:東坡《石蒼舒醉墨堂》贊石氏草書之妙,兼抒人生感懷。詩中主張自然書道:唯有勤學苦練,方能突破束縛,達到渾然天成的境界。本人酷愛草書藝術,深慕東坡藝術追求,特以懷素上人大草筆意書寫東坡詩,遂有此作。
《往復書簡——我與朋友》
尺寸不一 紙本水墨
《往復書簡——我與朋友》細節圖
創作說明:梅雨洇透的午后,毛筆在筆洗中膨脹成蕨類植物。在紙上與自己“對話”,字跡總不自覺地向右上傾斜,像被潮濕記憶拉拽的船纜。與朋友往來的信札折痕處,積著未拆封的蟬鳴,盛著未說盡的夏日與晨光。
《追古》
290cm × 248cm 白宣
《追古》細節圖
創作說明:作品以好大王碑為基調,追求古拙生動、活潑可愛之趣,將篆書用筆融入到創作中,使作品更富拙樸意味。
《歲月草草》
50cm × 50cm ×3 紙本水墨
創作說明:本作品以陳奕迅三首橫跨16年的歌曲為創作載體,選取"在有生的瞬間能遇到你""任我行""特別鳴謝你"三段具人生隱喻的歌詞,通過草書形式探究流行文化符號對個體生命觀的建構。借助草書的流動性與張力,呈現從青春迷惘、自我探尋到生命和解的精神成長的人生軌跡記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