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手機不離手、網絡全覆蓋的數字化飛速發展時代,我們的生活早已和互聯網深度綁定——選課、查資料、社交、購物、求職……當我們享受網絡便捷與樂趣時可曾想到,看似平常的“網上沖浪”中可能潛藏無數“暗礁”,你可能已成為詐騙分子眼中的“獵物”!虛假高薪的誘惑、刷單返利的騙局、偽裝成親友求助……不法分子利用你對職場的期待、對生活的熱情設下層層套路,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財產損失、信任危機,甚至誤入洗錢陷阱。
5月24日起,閔行區融媒體中心與 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閔行公安分局刑偵支隊反詐專班聯合推出《反詐典型案例》,通過10個典型案例,拆解網絡詐騙手法,提煉實用防范要點,旨在幫助大家掌握防騙技巧、遠離詐騙陷阱,青春逐夢路上少走彎路,安心開啟屬于自己的光明未來!
反詐“三不三多”原則
不輕信陌生電話
不點擊未知鏈接
不透露個人信息
多核實轉賬對象
多咨詢親友意見
多關注反詐宣傳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演唱會類——虛假購物詐騙的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被害人在社交平臺看到有人售賣某熱門歌手演唱會門票,對方自稱是票務公司員工,手里有少量余票,且價格比官方稍低。被害人求票心切,添加對方微信溝通。對方發來“票務公司工作證”照片,還承諾票絕對保真,假一賠十,讓被害人放心。被害人信以為真,按要求向對方轉賬1200元。轉賬后,對方以各種理由拖延,一會兒說票在核對信息,一會兒又說系統出問題,一直沒出票。當被害人要求退款時,發現已被對方拉黑。
手法拆解
第一步:引流。社交平臺:通過微信、小紅書、閑魚等平臺發布虛假的演唱會門票,讓被害人主動添加詐騙分子微信。
第二步:冒充。詐騙分子假扮票務工作人員,會謊稱有低價的演唱會門票,并且朋友圈也會有相應的虛假圖片。
第三步:偽造截圖。通過利用被害人急切的心情,會在短期內發送虛假的交易成功截圖,還會承諾假一賠十的虛假言論,讓被害人放松戒備。
第四步:收網。當被害人成功給詐騙分子提供的賬戶打款后,就會開始拖延時間,隨后微信也會被拉黑再也聯系不上。
易感人群
18歲至35歲
防范要點
一是網絡購票一定要通過正規平臺,脫離平臺的私下交易大概率是陷阱;
二是不要聽信未見面網友的所謂便宜票務言論;
三是不要相信所謂的“票務工作人員”“內部票”等。
來源: 今日閔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