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東方甄選,王若頓(即頓頓)離開了東方甄選,加之前兩年董宇輝的離開,引發了廣泛的關注。最近我參加了一個年輕人的座談會,這個論壇涉及的問題非常有意思。就是年輕人在企業里面作為明星員工,或者是作為有貢獻的人才,到底應該怎么辦?企業管理對他稍微有些限制,就覺得不公平,就想出走,還是繼續留在企業安心工作呢?
平時我們常說“店大欺客”或者是“客大欺店”,這講的就是企業和員工的一種關系問題。“店大欺客”,就是企業有名氣,企業知名度高,類似于華為、蘋果、特斯拉等,這些企業有知名度,一般的人才到企業來,那就要降點格,或者是受點委屈,因為企業的名氣遠遠大于他的名氣。依靠企業來拉高自己的知名度,這是一種情況。
第二個所謂的“客大欺店”,就是個人的影響、能力、才華、知名度遠遠大于企業,或者說靠他自己能夠支撐出一個企業,他可能要價就高,待遇就好,甚至有些時候可以有恃無恐地說走就走、說來就來,確確實實有這樣一些現象。
我覺得作為企業家來講,應該承受住人才離開的這樣一個代價。不培養人才,企業一定是沒有發展。培養人才哪怕走了,我個人認為,本著大局觀的思想和境界,即使他不能為自己的企業做貢獻,哪怕他未來到社會到其他企業也一樣可以做貢獻。本著這樣一個大局觀,可能就會好一點。
同樣,這里面也有個企業和個人之間的文化的熏陶、管控和賦能,企業和個人共同發展等等這樣關系的處理上。這也是對當下企業管理、企業文化、企業家能力和格局等等,又是一個非常大的提升。這樣的提升,只有提升到人才和企業能夠同呼吸、共命運,力出一孔,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比較和諧的程度。
最后我在這個座談會上,我個人的觀點是:企業在培養人才上,不要縮手縮腳,不要舍不得花錢,也更不要擔心人才會出走。同樣年輕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有為企業做貢獻的這樣境界。如果因為價值觀、領導的水平,甚至是雙方之間的有些利益矛盾,造成了非走不可的話,但是我也同樣跟年輕人說,走也要走出一個高度,走出一個境界來,不要為簡單的賭點氣、一點小利,甚至是一點委屈,就馬上憤然而走。這樣的走法,對自己、對企業,尤其對自己的后路都不好。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既要引起警覺,要積極地思考,改變自己的思想和方法,這樣人才、企業、社會的進步才能相得益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