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五年(1502年)八月,圍繞是否準許趙藩清流王朱祐棌提前襲封趙王一事,朝中爆發激烈爭論。部分官員主張應當同意這一奏請,他們認為盡管清流王服制未終,但事出有因。然而持反對意見者亦為數不少,尤以禮科給事中徐仁為最,他表示不管如何,必須服滿之后方可襲封,這是慣例不可違。盡管徐仁的意見獲得禮部的支持,然而并沒能打動當朝皇帝明孝宗朱祐樘(音chēng或táng),最終詔令朱祐棌立即襲封趙王。
明孝宗劇照
“壬子……初,各王府親王薨逝,其子孫有俟終服制乃奏請襲封者,亦有服制未終奏請襲封者。至是,趙王見灂薨,禮科給事中徐仁上疏論之,以為不可。禮部覆奏亦請如仁所言,令清流王待服制將終始奏請襲封,仍行各王府,自后親王、郡王請封者俱準此例行。有旨:祐棌即襲封趙王。”(《明孝宗實錄》)
究竟是何原因,才會讓一向與文官集團合作無間,對宗室頗為苛待的明孝宗做出這一決定呢?
差點被廢長立幼
朱祐棌(音cǎi),生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為趙靖王朱見灂(音jiào,zhuó或zé)的庶三子,生母趙靖王次妃楊氏。成化十六年(1480年)獲得賜名,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六月受封清流王。
成化十年(1474年)四月,朱見灂四叔家的堂弟襄邑王朱見滃(音wěng)薨逝,年僅17歲,朝廷賜謚曰懷簡。他去世四天后,南城兵馬副指揮劉杰之女才被冊封為襄邑王妃,婚都沒結,自然不會有子嗣,襄邑王大宗因此絕嗣。
好在首封襄邑王朱祁锃(音zèng)有好幾個庶子,按照倫序王爵當由其庶次子鎮國將軍朱見沂承襲。然而朱見滃的母妃、襄邑恭定王妃高氏卻不這么想。
雖然幾個庶子與恭定王妃高氏都沒有血緣關系,但有親疏,老王妃更喜歡老三朱見涎,而不待見朱見沂這個次子。
當年十月,高氏過府求見趙王朱見灂,哭哭啼啼地控訴次子朱見沂品行不端,仗著自己是第一順位繼承人,對自己這個嫡母挑鼻子瞪眼,越來越忤逆不孝,反倒是老三朱見涎“孝行日隆”。為了自己后半生計,她希望能夠讓老三來襲爵,勞煩大侄子代為奏請。
趙王殿下眼見四嬸哭的如此傷心,當即拍案而起,不經調查便上報此事。明憲宗接報,被這沒腦子的趙王氣得夠嗆。你這親王是怎么當得?只憑一面之詞,便聽風就是雨的急吼吼上報,繼承原則還要不要了?要不讓你二弟汝源王朱見淇來當趙王,你意下如何?
明憲宗劇照
話雖如此,可涉及到宗室由不得皇帝不重視,當即給朱見沂去信誡勉,同時派人進行調查,結果自然不出預料。成化十三年(1477年)九月,的證清白的朱見沂進封襄邑王。
本來這件事情就這么過了。可趙王殿下怎么也沒想到,十數年后自己拋出的回旋鏢會精準的打到自己身上。
朱見灂子嗣眾多,但夭折的也為數不少,見諸史端的子嗣有:庶三子朱祐棌、庶五子朱祐枳和幼子朱祐朾(音chēng或chéng)。由此可知至少有長子、次子和四子三人未名早夭。
朱祐棌這個事實長子出生時,朱見灂年已三十有五,放在古代不說是老來子吧,也是晚來子。更何況民諺有云“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因為長子會繼承大統,是自己事業傳承的保障。趙王雖不是皇帝,卻也是一方諸侯,同樣需要長子來傳承自己的爵位,這句話放在他身上也適用。
綜上所述,朱見灂對朱祐棌這位事實長子理當十分喜愛,自幼給予精心培養??墒聦嵅⒎侨绱?,父子倆處的猶如仇寇。
弘治二年(1489年),朱見灂突然上疏朝廷,宣稱自家老三清流王朱祐棌不敬祖宗,自受封以來從不拜謁趙藩宗廟,且聯合王府長史董亮,意圖謀害自己,以便早日承襲趙王爵位。
不敬祖宗、以子凌父,屬于大逆不道。謀害親王,形同謀反。這兩件事隨便攤上一件,便是大案,何況趙王殿下的舉報中兩者皆有。嘉靖年間,楚藩發生世子朱英燿弒殺父王朱顯榕之事,最終朱英燿被判“斬之于市,焚棄其尸,不許收葬”。
是故,明孝宗接報極其重視,當即命河南鎮守、巡撫、巡按會同三司共同調查此事,河南方面大員可謂是全員出動。然而調查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
安陽趙王府遺存:高閣寺
調查組發現,此事皆因趙王殿下偏愛而起。幼子朱祐朾為朱見灂寵妾所生(弘治五年趙王奏請封宮人羅氏為夫人,這位羅氏極有可能是朱祐朾的生母),愛屋及烏之下他獨愛幼子,對朱祐棌這位繼承人則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極其厭惡,甚至生出廢長立幼的念頭。為此不斷打壓清流王,大有將人逼死之勢。
肩負輔佐職責的王府長史董亮,眼見自家王爺如此胡作非為,踐行自己的職責,屢屢出面諫止,因此被朱見灂所記恨。
于是乎,便有了趙王彈劾清流王與長史聯合謀害親王的奏疏。
自己品行不端,竟還敢倒打一耙,明孝宗聞訊被氣得三尸神暴跳。問題是趙王的舉動還沒有釀成嚴重后果,有《皇明祖訓》庇佑,一時間還真拿他沒轍。
趙王無事,那么清流王往后的日子極有可能更不好過,故調查團請求朝廷設法保全這位趙藩繼承人的人身安全。
在禮部的建議下,明孝宗命清流王出府就學,并從京師挑選靠譜官員赴彰德府教導朱祐棌,以免其被趙王所害。同時降敕嚴令朱見灂盡起一個父親該盡的責任,為此甚至不惜拿成化朝被革爵之事進行敲打,讓他好自為之。
“上賜趙王敕曰:‘王光奏清流王祐棌暗通長史董亮等謀害王爵,及自受封以來不拜謁祖廟。事下該部,奉行河南鎮守、巡撫、巡按及三司等官會勘,俱無實跡。因言祐棌年方幼沖,一自失愛于父,兢業不安,憚父威嚴,不敢輕見。而王溺于寵受偏私,惑于左右讒間,憎惡之甚,遂誣以謀害父子之間,可謂兩失。已命吏部銓選有學行官員,往職訓迪。敕至,王其速令祐棌出府就學,俾知孝親之道,共為子職,益隆敬愛。王自此亦宜正心修身,割寵除間,以全父子之恩。夫父慈則子孝,理勢之所必至。王其審思之。且王在成化間所為不法,先帝嘗革去冠服祿未,薄示懲戒。意王省愆自艾,改過遷善。今所為猶如此。若再執迷不復,祖宗舊典、先帝成命具在,朕何敢私、其慎之哉!故敕!’”(《明憲宗實錄》)
林州市紅旗渠
在朝廷的干預下,朱見灂廢長立幼的企圖終究是一場夢,更悲催的是在此之后實錄中再無朱祐朾的蹤跡,只有老五朱祐枳受封廣安王的記載。由此推測,朱祐朾這位趙王殿下愛子,很可能沒能活到受爵的那一刻。
趙王二三事
弘治十五年(1502年)正月初二,趙靖王朱見灂薨逝,在位38年,享年53歲。當年三月,明孝宗命清流王朱祐棌“掌管府事并行慶賀祭祀等禮”,等于是將趙藩大權移交到了他手里,正式承認其為下一任趙王人選。
可擔驚受怕慣了的朱祐棌,一天沒能正式進封趙王,便一天不安,遂上疏奏請提前襲爵。然后便有了本文開頭那一幕,明孝宗為安其心,也為不讓其余人有非分之想,一違常態的準許朱祐棌“服制未終即襲封趙王”,也即不必等到守孝期滿就趕緊襲爵。
趙王之位來之不易,朱祐棌很是珍惜,為人十分低調,在位期間并未做什么違法亂紀行,可供銘記的生平事跡并不多,在此摘錄趙王本人及趙藩宗室的一二事跡。
拖欠歲祿
趙藩始封君趙簡王朱高燧,在洪熙朝用主動放棄護衛的行動,為自己換得三萬石歲祿的額度,趙惠王、趙悼王時期,依然維持這一額度。
可隨著血脈關系的日漸疏遠,朝廷對此也有異議,降薪勢在必行。實際上趙悼王時期歲祿便一度降為一萬石,靠著明英宗復辟給自己挽尊的機會才重新提升到三萬石。
趙靖王襲爵后,朝廷給其額定的歲祿為一萬石,全支本色,靠著多年的胡攪蠻纏,才勉強讓明憲宗同意將其歲祿提升到一萬五千石。奈何朱見灂自己不爭氣,最終被革爵,歲祿也被削減三分之二,且其中二千石為折色。復爵后,歷經多次拉扯,才重新恢復一萬石的額度,不過其中二千石為折色。
安陽馬投澗小米
弘治十六年(1503年)九月,朝廷額定趙王朱祐棌歲祿,便是套用了趙靖王后期的規格:歲祿一萬石,本色八千石,折色二千石。
朱祐棌欣然領受,并未如同父王一般屢屢上疏朝廷,進行奏討。
可是即便如此,朝廷依然沒能足額發放。截止正德九年(1514年)五月,趙王府的祿米積欠已高達萬石。
稍微拖欠點還行,可拖欠這么多,趙王殿下也承受不起,畢竟地主家也沒有余糧,遂上疏朝廷,請求補發。明武宗很是重視,給河南巡撫降旨,要求其督促有司,從別處調糧補足。
“庚辰……趙王奏:‘本府連年拖欠祿米至萬石,請撥補?!瘧舨垦裕骸幽媳睦П?,但親王祿米亦不可缺。宜行巡撫都御史嚴督司府,從長計議,將無災州縣通融撥補?!瘡闹?。”(《明武宗實錄》)
群牧所建立基層組織
趙藩原本手握常山三護衛這個精銳武裝力量,洪熙、宣德朝兩次削藩后,常山群牧千戶所成為趙藩手里碩果僅存的武裝。與直隸于朝廷的普通衛所相同,群牧所也負有屯田的職責,其屯駐地位于緊鄰彰德府的北直隸大名府境內。
正德時期,地方不靖,盜賊蜂起,爆發于正德五年(1510年)的劉六劉七起義是其中最典型的一起。
大名府境內有寧山懷慶二衛,又有趙藩群牧所,軍民雜處,環境復雜,給了有心人容身之所,令地方十分頭痛。正德十年(1515年)九月,保定巡撫張淳提議,在趙藩群牧所等衛所轄境重新編組基層組織,每一屯設一屯老,每十家置一總甲,并授予當地縣官督查之權。通過加強地方權責,來消除隱患。此舉獲得明武宗批準。
“辛丑……巡撫保定都御史張淳奏:‘大名有寧山、懷慶二衛,并趙府群牧所,軍營雜處,往往藏匿盜賊。請每屯置一屯老,十家置一總甲,聽州縣官譏察。則有司之權重,而盜可息。又開州長垣、東明,舊分隸曹州兵備,請皆隸于大名,庶事體歸一。’兵部議從之。”(《明武宗實錄》)
大名府明城墻
湯陰王府鎮國將軍屢教不改
當年趙靖王朱見灂因為刷酒瘋殺人,甚至對兩個叔叔喊打喊殺,最終被明憲宗下令革去爵位,令戴民巾讀書習禮。
趙藩之中他這一輩耍酒瘋的非只他一人。朱見灂的堂兄弟,湯陰王府鎮國將軍朱見潲(音shào)就因醉酒之后,咒罵河南巡撫,遭到革祿三分之一的懲戒。
然而這位爺也是蠻橫慣了,不知收斂。正德元年(1506年)十月,又因逞兇打死平民,遭到都察院彈劾。最終因屢教不改,遭革爵囚禁,并降敕趙王朱祐棌,要求他對這位堂叔嚴加約束。
“庚午……趙府湯陰王見準弟五鎮國將軍見潲,初以使酒毀罵憲臣,革祿三之一。至是,欲肆淫行,手歐平人至死。都察院上其罪狀。有旨:見潲累犯不悛,法當重治,姑從輕革爵間住,乃敕趙王約束。”(《明武宗實錄》)
輔國將軍上疏奏請整頓王府官
當然并非所有宗室都如朱見潲這般,趙藩輔國將軍朱祐椋(音liáng)便是一位頗關心宗室現狀的賢良。
在他看來近來宗室多有違法亂紀者,與王府官所用非人頗有關系。正德四年(1509年)十月,他上疏朝廷表示,國初之時,王府官多從科貢之中擇善任用,故能“嘉諫直言,有所匡捄”,能起到約束宗室的作用;近年來,王府官或以年老監生,或保舉舍人充任,此輩心中所念只有自己榮華富貴,故以“逢迎取悅”為能事,“無復箴諫”,宗室近墨者黑,以至于勞煩“圣諭戒飭”。
彰德府城隍廟
他提議由各地鎮守、巡撫、巡按、分守官等地方大員,秉持公心對諸藩長史以下官員進行勘核,但凡屬于保舉的,以及年已六十以上的,統統開革為民,以正諸藩風氣。此舉獲得吏部大力支持,明武宗因此降敕命各地施行。
“吏部議:‘下撫按考驗察訪,如撥置生事遺害地方者,疏名參究。其年力衰憊者,令致仕?!厦傃驳裙俜謩e款目,定擬去留以聞。”(《明武宗實錄》)
阿越說
正德十三年(1518年)二月二十四日,趙王朱祐棌薨逝,在位17年,終年43歲,朝廷賜謚曰莊。
謚法“履正志和曰莊”,趙莊王朱祐棌在位期間吸取父王趙靖王的教訓,平素謹言慎行,專心事上,不敢越雷池一步,以莊為蓋棺定論當得其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