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理論中,甲減的諸多表現被歸入“虛勞”、“水腫”、“嗜臥”等范疇。中醫認為,人體生命活動依賴一股溫暖的“陽氣”推動。當脾腎之陽不足,猶如體內爐火微弱,必然導致:
代謝之火不旺:
氣血生化無力,人便疲憊、怕冷、精神萎靡
水液運化失司:
脾陽不振則水濕內停,腎陽不足則氣化無權,于是水腫、虛胖隨之而來
清陽之氣不升:
頭面失養,則嗜睡、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
因此,中醫應對甲減的關鍵在于“溫補脾腎之陽”,點燃生命之火,恢復臟腑正常功能。無需名貴藥材,廚房常見或藥房易得的兩味藥——黃芪和肉桂,正是溫和有效的主力軍。
黃芪——補氣升陽,利水消腫
黃芪被譽為“補氣之長”,其性溫味甘,尤其擅長補益脾肺之氣。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黃芪通過強壯脾胃,促進氣血生成與輸布,為容易疲憊的甲減患者身體注入基礎能量。
黃芪還具有顯著的利水功效,幫助排出因脾虛導致的水濕停滯,緩解四肢浮腫。
肉桂——溫腎助陽,引火歸元
肉桂是溫補腎陽、散寒止痛的經典藥材。它能直入下焦,溫煦命門之火(腎陽),從根本上提升甲減患者的熱力與代謝動力。它還能“引火歸元”,將虛浮上越的微弱陽氣引回腎中,改善甲減常見的上熱下寒(如口干卻怕冷、腰膝酸冷)等癥狀。
兩味藥黃金搭配
黃芪紅棗枸杞茶:黃芪10克+紅棗3-5顆(掰開去核)+枸杞10克。適合甲減伴面色蒼白、心悸、血虛明顯者。紅棗、枸杞養血安神,增強黃芪補益之力。
肉桂生姜飲:肉桂粉1克(或肉桂棒一小段)+生姜3-5片+紅糖適量(可選)。沸水沖泡燜10分鐘。特別適合甲減伴明顯怕冷、手腳冰涼、胃脘冷痛者。生姜助肉桂溫陽散寒。
當歸肉桂羊肉湯:取羊肉250克焯水,與當歸10克、肉桂3克、生姜數片同燉1.5-2小時,加鹽調味。適合甲減冬季調理,精血虧虛、畏寒嚴重者(注意體質偏熱、易上火者不宜)。
適用人群:此茶飲及搭配主要針對中醫辨證屬“脾腎陽虛”型的甲減人群(典型表現:乏力、怕冷、水腫、嗜睡、大便稀溏、舌淡胖有齒痕、苔白)。
重要原則:中醫調理講究辨證論治。如有明顯陰虛火旺(如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燥咽干、舌紅少苔)、實熱證或濕熱內蘊者,肉桂需慎用或禁用。黃芪性溫,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內停或癰疽初起者也不宜單獨使用。
堅持與配合:中醫食養貴在堅持。日常飲用這些茶湯的同時,切勿自行停服西藥甲狀腺素(如優甲樂),務必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定期復查甲狀腺功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