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關于“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三位一體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2月19日至21日,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尋古徽州,共品好茶”社會實踐團隊赴安徽黃山,走進王光熙松蘿茶業股份公司,圍繞茶文化傳承、產業升級與科技創新開展專題調研。在實地學習松蘿茶歷史與智能化制茶流程的基礎上,團隊同步推出自主設計的“山有仙茗”認養茶園模式,通過AI視覺技術助力傳統茶產業向智能化、平臺化方向升級,走出一條青年參與、科技賦能、文化共鳴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品味傳承:從古韻松蘿中感受茶文化的深厚底蘊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松蘿茶歷史悠久,發源于明代大方和尚禪院,是我國最早有確切記載的炒青綠茶之一。在王光熙松蘿茶業辦公樓,實踐團隊在專業人員講解下,了解松蘿茶千年文化脈絡,從“松蘿出海圖”到鄭板橋的題詩佳句,從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到徽州木雕與儒佛文化的交融,感受到中華茶文化所蘊含的禮、智、韻、美。
探訪車間:在智能化生產線上見證現代茶企變革
團隊一行走入茶廠主生產區,實地參觀了松蘿茶業現代化茶葉加工流水線。無人化的殺青、理條、烘干、稱重、封裝等流程讓隊員們大開眼界——整流程“手不觸茶、茶不落地”,實現日產千斤以上,產品出口多個國家和地區,充分展現了傳統產業在智能制造加持下煥發的新活力。
創新賦能:“山有仙茗”AI認養茶園方案初步落地
此次實踐不止于“看”,更在“做”上探索突破。團隊依托大連理工大學AI技術優勢,提出“山有仙茗”智慧茶園認養模式,通過數字化手段幫助茶農與消費者建立直連關系,實現“可視種植、定制認養、數據托管、品牌溯源”。
在該模式中,團隊自主開發了一套“AI視覺巡園系統”,借助圖像識別與邊緣計算,實現對茶樹生長狀態、病蟲害風險和采摘時間的精準識別與預警。此外,通過小程序平臺,消費者可“認養”特定茶園區域,實時查看茶樹生長進度,遠程感受茶園風貌與制作工藝,并獲得定制包裝的自產茶品,實現從“一片葉子到一杯茶”的全流程參與。
這一創新模式獲得松蘿茶業高度評價,并初步達成共建合作意向。團隊未來還計劃引入碳足跡管理與文創聯名產品,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文化價值的同步提升。
沉浸體驗:在茶文化博覽園中感知傳統魅力
為進一步拓寬實踐深度,團隊還參觀了松蘿茶文化博覽園。在這個集歷史展示、茶藝傳習與非遺技藝于一體的空間內,古茶具、碑文拓片、茶馬古道圖與非遺手工炒青工藝令人目不暇接,隊員們在沉浸式體驗中領略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思考著如何將科技之力與文化傳承更好結合。
青春回應:讓科技助力鄉村、讓文化溫潤心靈
“以數字激活傳統、以AI延續匠心。”此次調研之旅不僅拓展了隊員們對茶文化與產業運營的理解,也激發了青年學子投身鄉村振興、科技強農的熱情。“山有仙茗”計劃正是團隊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以青年力量推動區域產業升級的有益嘗試。
正如實踐隊員所說:“我們不是走馬觀花地看茶,而是希望讓技術真正扎根土地,讓文化真正走進人心。”在黃山山腳下,他們用腳步丈量山水茶香,用智慧描繪鄉村圖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