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濕氣重”,你是不是馬上想到成年人?中醫健康管理師、國家一級營養師劉梅花表示:“濕氣重”不止是成年人的專利,它就在我們身邊,一有機會,它就有可能乘虛而入。“濕氣重”不僅會給孩子帶來“精神不振”“腸胃不適”等影響,長期還不利于生長發育。那么,該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存在“濕氣重”?又該如何幫助孩子祛除濕氣呢?緊跟步伐,跟優骼之窗一起了解。
濕氣重的八個表現,你家有嗎?
中醫認為,“諸濕腫滿,皆屬于脾”,濕氣引發的浮腫、脹滿等癥狀通常與脾臟功能失常有關。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水谷精微無法正常運化,停滯成濕邪;濕泛肌膚則浮腫,滯留臟腑則腹滿。因此,要祛除孩子體內濕氣,必須和脾胃同時進行調理。具體來說包含以下四個方面:
一、飲食調理
飲食調理是幫助孩子健脾養胃、祛除濕氣最直接、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規律進餐、少量多次進餐,避免過饑或過飽;要注意飲食清淡,多吃菜、適量吃肉,不吃過于油膩、辛辣刺激或過甜、過咸的食物;濕氣重、脾虛的孩子一般屬于陽虛類型,所以宜選用溫熱性食物,如溫潤的粥食,如小米粥、蔬菜或瘦肉粥等;不吃生冷、寒涼食物,如冰淇淋、冰飲料、涼拌菜等;盡量采用蒸、煮、燉的烹飪方式,避免采用油炸、燒烤或過度添加香辛料,以加重濕氣。
二、加強運動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濕氣重多與脾虛有關,適當運動能加速代謝、排汗祛濕。不過要注意強度適中,避免運動過度耗氣。?慢跑、游泳、瑜伽和跳繩都是適合中小學生的運動方式,建議家長每周帶孩子運動3-5次,每次時間為30分鐘到1小時;運動要注意循序漸進,并且持續堅持,這樣才能達到改善氣血循環、增強脾胃功能,從而達到輔助祛濕的效果。
三、充足睡眠
中醫認為,缺覺十分容易傷脾,熬夜后所表現出的乏力、無神、肢體困重通常都是脾虛的典型癥狀。長期熬夜會加重體內濕氣,反過來,體內濕氣過重,又會影響睡眠,可見,睡眠對于健脾祛濕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中建議創造良好睡眠條件,營造良好睡眠氛圍,對于睡眠質量不佳的孩子,可以在睡前1小時給孩子泡一杯溫熱的牛奶,或睡前半小時給孩子用溫熱的水泡個腳;此外,晚上睡覺時要及時給孩子蓋好被子,尤其是腹部,以防著涼加劇濕氣。
四、針對性食療
小孩健脾祛濕除調整日常飲食外,還可以選用一些藥食同源類食材進行針對性調養,如山藥、薏仁、大棗等,以下是幾種常見健脾祛濕食材的功效以及食用方法:
山藥,又稱懷山藥,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食用和藥用歷史,被譽為“神仙之食”,其塊莖既可入藥,也可作為日常食材,是健脾補肺的佳品。山藥可以做成山藥粥、山藥排骨湯或山藥糕等。
茯苓被譽為夏季祛濕的“神器”,尤其是梅雨季節或熱帶地區,茯苓是不少家庭必備祛濕食材。茯苓能有效改善濕氣重、食欲減少等問題。茯苓可以單獨食用,也可以和其他食材搭配,比如茯苓粥、茯苓山藥湯等。
薏仁,又名薏米,被譽為“祛濕界的明星食材”。特別是在夏季濕氣重的時候,適當食用薏米可以有效緩解身體的沉重感和疲勞感。但要注意的是:薏米性涼,脾胃虛寒的孩子,在服用薏仁前要先炒一炒。薏米的食用以煮粥、煮湯或煮粉為主,以便于消化吸收。
大棗、酸棗仁雖然沒有直接祛濕的功效,但大棗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酸棗仁能養心安神,搭配山藥、茯苓、薏仁等食材,也可以輔助調理脾虛導致的濕氣重。
首冠優骼雅護是高骼乳業旗下全新升級兒童配方奶粉,除含鈣、鐵、鋅、維生素D等30多種骨骼發育必備營養素外,還特別添加了山藥、薏苡仁、茯苓、大棗等五味藥食同源,長高、健脾祛濕兩不誤,助力寶貝健康成長,家長們趕緊沖!(謝小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