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朋友問,“體檢報告上查出了肺結節,心里總是不踏實,但又沒到手術那一步,有沒有辦法讓它消掉?”
在中醫看來,肺里長結節,往往與身體的“淤堵”脫不開關系。氣血水液流動不利,停留在肺絡形成阻滯,日久就可能形成結節。
今天,邀請到肺病專家黎同明主任,給大家分享兩味藥搭配,幫助化痰散結。
肺結節的產生常與脾肺功能不足相關。脾負責運化水谷精微和輸布水濕,肺負責通調水道、宣發肅降。
脾虛會導致水濕運化無力,水濕聚而成痰;同時脾虛氣血生化不足,氣虛推動無力,血液運行減慢易形成瘀滯。
痰瘀互結于肺絡,就容易形成結節。這時候重點應是調理脾肺功能,促進痰瘀消散。
黎同明主任推薦用雞內金搭配白術幫助調理這類問題。
雞內金是雞脾胃內壁的黃色薄膜,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胃消食、化滯散結的功效。它擅長消除體內積聚的有形結滯。
白術則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主要功效是益氣健脾、燥濕利水。能增強脾胃運化能力,從源頭上減少痰濕生成,同時補益之氣有助于推動肺氣運行。
兩藥配合,白術側重補益脾胃,助氣血生化,化解痰濕根源;雞內金側重消散結滯,化解肺絡瘀阻。
白術補而不滯,是因為雞內金的消導作用抵消了其潛在壅滯之性。一補一消,共同調暢氣機、化痰散結。
用法也很簡單:將炒雞內金、炒白術研末,每天服2次,飯前溫開水送服。
需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僅做輔助調理,若癥狀嚴重還需專業調理。
門診案例分享
45歲的張女士,體檢發現右肺上葉微小結節。平時偶有胸悶,無明顯咳嗽咳痰,自覺精神不佳,食欲一般,飯后容易腹脹,面色略暗。
診見舌淡胖有齒痕、苔白膩,脈沉細澀。辨證為脾虛痰瘀型肺結節。主要由于脾虛導致水濕不運、痰濁內生,氣機不暢產生瘀滯。
開方以健脾化痰、行瘀通絡為主:炒白術、炒雞內金、茯苓、當歸等配伍調治。
3個月后胸悶腹脹減輕,半年后復查結節未增大,密度稍減淡。隨訪癥狀穩定。
最后提醒:中醫講究辨證施治,一人一方,依據體質情況隨癥加減,建議專業中醫辨證后再開方服用,切勿私自用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