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的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插圖第50種版本。
這一版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圖書藏品,仍由上海收藏家歸琪先生提供。
這一版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出版于1976年,出版機構是上伏爾加圖書出版社(Верхне-Волжское книж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該社成立于1963年,由雅羅斯拉夫爾、伊萬諾沃、科斯特羅馬和弗拉基米爾四地的圖書出版社合并而成。20世紀70至80年代,該社在科斯特羅馬、伊萬諾沃和弗拉基米爾設有分支機構。1979年,出版社共發行了66種圖書和小冊子,總印量約290萬冊。
1991年10月,該社改組為國有企業“上伏爾加出版社”(ГУП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Верхняя Волга?)。
從版權頁上,可以看到圖書的插圖作者是誰:
這位畫家的俄文名字為:В Фесюн,全名為:Владимир Петрович Фесюн,中譯名為:弗拉基米爾·彼得羅維奇·費斯云。
畫家生于1935 年 4 月 5 日,逝于1990 年 11 月 3 日,享年55歲,未免顯得太年輕了,可以用英年早逝來稱之。
費斯云
其簡歷如下:
畫家生于列寧格勒州,1945至1951年在雅羅斯拉夫爾市少年宮美術工作室師從B·I·葉夫列莫夫學習。
1951至1956年就讀于莫斯科第一中等美術學校。
1960年畢業于雅羅斯拉夫爾美術學校,1968年畢業于莫斯科國立蘇里科夫美術學院。
1975-1976年在雅羅斯拉夫爾美術學校教授油畫。
1976-1978年在希姆基美術創作聯合體工作。
1978-1979年在伏爾加格勒生活創作。
1956-1983年從事書籍插圖創作,與上伏爾加圖書出版社合作。
書中插圖分別出現在第一卷、第二卷的卷首。
第一卷卷首,是朱赫來傳授保爾拳術的畫面,圖畫采用墨筆勾勒,有一點像中國的國畫風格。
第二卷卷首,表現的是保爾在筑路時期的形象。
在書末,還有一幅保爾昂首挺胸、闊步向前的飾圖。
小說里滿打滿算的三幅插圖,說不上有多么精彩,構圖設計,也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里最常見的兩幅形貌,給人一種似曾相識之感。
兩幅卷首插圖,提煉的是小說里第一卷、第二卷里最重要的核心思想,就是斗爭與建設主題,畫家用墨筆塑造場景與人物,僅僅是一個形象的輪廓,細節方面相對欠缺,更像是寫意地淅瀝出小說里的主題,以起到對小說基調的畫龍點睛的圖說。
總體來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兩幅插圖,并不能代表畫家費斯云的藝術功力,我們下面來看看畫家創作的其它的插圖,可以看出,畫家以墨筆為主要風格的插圖設計,還是具有相當功力的。
下圖是1966年《三種顏色》配圖:
下圖是1967年為《皮克和希克》(上伏爾加圖書出版社版)配圖:
下圖為1970年為《拜麗娜》配圖:
下圖為1974年為《蜂蜜系列》配圖:
下圖為1976年的《勇士原野》配圖:
下圖為1978年為《在童年的海岸》配圖:
下圖為1983年為《云城》配圖:
斯云以如此年輕的年齡,逝于蘇聯解體前夜,確實叫人扼腕嘆息。不過,他的畫作,在他去世后,仍然被人們關注與觀賞,我們可以看到,1991年、2005年,在他曾經學習與工作過的雅羅斯拉夫爾曾舉辦過他的紀念畫展,足見他的藝術品位依然散發著鮮活的魅力。
我們也通過這位畫家的短暫的人生履歷,看到一位生存在蘇聯時代的畫家的創作成就,以及他為蘇聯文化體系所獻出的全部的藝術才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