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 苔花如米小,也學(xué)牡丹開。
- ——袁枚《苔(其一)》
偶然看到過這樣一句話,
“如果在三十歲以前,
最遲在三十五歲以前,
我還不能使自己脫離平凡,
那么我就自殺。”
這句話出自一名大一學(xué)生之口,
由梁曉聲在他的書中轉(zhuǎn)述。
梁曉聲在書中說,
剛聽到這句話時,
他的脊背甚至有些發(fā)涼,
更是不禁疑惑:
做一個平凡的人,
真的那么令人沮喪嗎?
不知從何時起,平凡,
似乎成了人們避之不及的詞語。
心懷傲氣的青年,
不怕死,最怕平凡;
望子成龍的父母,
總是叮囑子女要出人頭地。
在很多人心里,
仿佛只要平凡地活著,
就失去了人生的意義。
然而,正如路遙所說,
“我們總是習(xí)慣于
被王者震撼,為英雄掩淚,
卻忘了我們每個人都要歸于平凡。”
人們常常標(biāo)榜英雄,卻忘了,
普普通通,才是人群中的大多數(shù)。
與其用一生對抗平凡,
倒不如將眼前日子過得圓滿。
平凡,不代表平庸
清朝有這樣一位文人,
善作詩文,與紀(jì)曉嵐并稱,
會講鬼故事,《子不語》大名鼎鼎;
懂吃,著《隨園食單》;
連《紅樓夢》中大觀園的原型,
也被他買下,打造成“隨園”景觀,
每逢佳節(jié),必是游人如織,
而他也在其中,過著神仙般的日子
沒錯,這位文人就是袁枚。
然而,這樣的袁枚,其實也只是
在一個落魄的書香家庭長大。
家境貧寒,“書非借不能讀”,
說的就是年少的他。
而在那個“學(xué)而優(yōu)則仕”的時代,
他也早早就立下了
考取功名、成就不凡的壯志。
也曾抱著極大的熱情,
在縣令的小官職上,
為百姓作了不少實事。
只是官場虛偽不堪,
袁枚實在不愿茍且,
34歲,他就毅然選擇了辭官。
離開了曾經(jīng)理想的出仕之路,
袁枚用積攢的俸祿購置隨園,
又將其設(shè)計重建。經(jīng)費不夠,
他就將園林的田地、池塘出租,
又自己跑到外地做幾年縣官,
十來年,才終于將隨園改造完。
辭官歸隱五十載,
他應(yīng)約撰寫各種詩文,
印刻、銷售自己的文集,
在隨園里開私塾,招生授課......
一沒家世背景,二沒祖產(chǎn)財力,
一個標(biāo)標(biāo)準(zhǔn)準(zhǔn)的普通人,自謀生路,
他還是過上了令人羨慕的生活。
-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 苔花如米小,也學(xué)牡丹開。
- ——袁枚《苔(其一)》
在沒有陽光的蔭蔽處,
青苔生長得無聲無息。
苔花輕輕小小,
雖是最不起眼的存在,
卻也總是開放得那樣淋漓。
以苔喻人,這首小詩,
正是袁枚一生最好的寫照。
顧城說,“生如蟻而美如神”,
做個普通人,平凡而不平庸,
渺小但堅韌,真摯且勤懇,
不問富貴,只求心安,
守著自己的一方天地,
踏實而盡興地活著,也不錯。
生活,最需一顆平常心
人到暮年,穆旦說,
“我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過完成了普通的一生。”
小時候總以為自己會成為蓋世英雄,
長大后才意識到,
自己也不過世間最普通的一個。
“打扮漂亮,18歲是天堂,
我們的生活甜得像糖。”
曾經(jīng)高唱著《New Boy》的樸樹,
為了做音樂,大二就選擇了輟學(xué),
沒有啟動的資金,
又莽撞地跑去找高曉松賣歌,
理由是不愿與世俗為伍,
只想攢夠錢,做自己的音樂。
“先把自己放在那里,
不要先期待看到結(jié)果。”
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不問后果,無所畏懼,
年輕的樸樹,自信張狂,
堅信著自己就是那最不凡的存在。
后來,樸樹越來越火,
廣告、電影、春晚......
無數(shù)的商業(yè)合作,
如潮水般一下子朝他涌來,
這個追逐自由的男孩,
還是被困在了生活里。
2009年,在事業(yè)的巔峰時刻。
樸樹突然間就“消失”了。
直到2014年,
他才終于帶著《平凡之路》歸來。
看著臺上唱歌的樸樹,
人們發(fā)現(xiàn),他似乎變了,
變得比以前更加從容,也更平和了。
雖然天真依舊,熱忱依舊,
但他開始坦然接受采訪和商演,
也開始慢慢地學(xué)著接受平凡。
“這個世界并不只是我一個人的。”
樸樹說,離開舞臺的這些年,
他一直在理想與現(xiàn)實中掙扎,
他拼命地讀書,拼命地思考,
現(xiàn)在,他終于想通了——
人不僅要有理想,還要好好的活著。
正如賈平凹在《極花》中所說,
“人過的日子,
必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
誰都不是超級英雄,
也都無法真正擺脫俗世的束縛,
接納了自己的平凡與渺小,
才能更加坦然的去努力,去創(chuàng)造。
讓平凡的日子,帶點光芒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
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
老是愁眉苦臉的,干嘛呢!”
每每心情低落時,
總能想起汪曾祺先生的這句話。
平平無奇的生活里,
總要找到點樂趣,才算對得起自己。
當(dāng)初,在西南聯(lián)大上學(xué)的時候,
國內(nèi)時局緊張,日軍頻繁轟炸昆明。
一旦學(xué)校里的警報響起,
學(xué)生們就都跑到郊外躲避,
唯獨汪曾祺不同,
他總喜歡往松林的方向跑,
他說,那里有賣炒松子的,
“就算被炸死,也不做餓死鬼”。
當(dāng)初,汪曾祺被安排到西山種樹。
那時的伙食只有兩個干饅頭,
一塊大腌蘿卜,
最講究吃的汪老當(dāng)然受不了。
怎么辦呢?
秋天山上有酸棗,他就去摘棗;
草里趴著蟈蟈,他就又去燒蟈蟈
再艱苦的生活,到他那,
也總是熱騰騰的。
汪老用他的一生向我們訴說,
越平凡的生活,越要愛著點什么,
因為“世間最為普通的事物”
都是“平中顯奇,淡中有味”的。
不管遭遇著什么,
我們今天依舊應(yīng)該快活。
若有汪老那般溫和與熱情,
再平凡的生活,
也能散發(fā)出點光來罷!
渺小而偉大
平凡,才是生活的底色
曾看到有人問,
“如果注定要一生平凡,
那活著又有什么意義?”
就像畢淑敏說的,
“人生本沒有什么意義,
人生的意義在于
我們要努力賦予它的意義 。”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guān),
生活要由自己來定義,
與是否平凡無關(guān)。
若能讓平淡的日子開出花朵,
就已經(jīng)足夠了不起了。
林清玄說,
“平凡者,就是平順、安常、知足,
平凡人的一生就是平安知足的一生。”
平凡,與其說是一種標(biāo)準(zhǔn),
更接近于一種心境。
安于平凡,并非自甘墮落,
而是無論身處怎樣的境地,
依然能夠保持知足與平和。
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
卻總有人用平凡成就偉大。
我們無需去追逐,去羨慕,
只需懷一顆赤子心,
熱愛著,體味著,
近在眼前的生活。
愿你頭頂星光,腳踏山河,
歷遍繁華,終能覓得平凡之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