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5年下半年,家電國補政策也迎來一輪新的調整。核心思想,就是希望通過對補貼資金的精準控制,讓政策能實現全年的連續性實施,不希望出現暫停、斷檔,造成消費動蕩并沖擊消費活力。
寧言撰寫
進入6月以來,多地國補政策的調整,或直接暫停,或限時限量領取,引發了一線消費市場的動蕩,甚至沖擊了不少消費者的熱情與活力。
連日來,多個部委就家電國補政策明確給出公開回應,并披露了下半年政策的調整方向和細節:
一是,今年總額3000億元的中央特別國債資金,用于支持家電等消費品以舊換新,前期已經于1月、4月分別下達累計1620億元資金,并將于7月下發第三批“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充分保證家電國補政策的實施。由此來看,上半年家電市場的消費活力強勁,消費熱情火爆,頭部的海爾、美的、格力、海信、長虹、TCL,以及京東、天貓、拼多多、蘇寧易購都搶到了政策的紅利。
二是,為了推動家電國補政策的全年性實施,接下來還會針對家電等不同消費品領域制定細化的政策,核心就是要監測“每月、每周”的資金使用計劃,及時跟蹤評估政策在各地的實施情況。目前,多地已經恢復了家電國補政策,但采取“限時、限量”領券的管理措施,會引發消費市場上用戶對于政策的重視,但在無形之中會增加大中小企業和商家的經營分化。
三是,家電國補政策的資金總額,以及政策的全年性實施,這一事實不會改變和動搖。但是,對于部分地區會進行國補資金的傾斜性支持。去年家電國補政策實施過程中,東南沿海等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的省市就受到了資金的傾斜支持。原因還是政策聚焦消費市場的需求和活力,進行集中性、連續性的刺激和引爆,真正讓家電國補變成支撐家電消費市場的重要力量。
此外,家電圈獲悉,進入6月以來,多地商務部門牽頭組織展開面向家電國補政策實施的專項檢查,重點就是一些“利用線上的電商平臺套補”行為,進行重點查處。多位經銷商透露,今年以來,一些中間商利用電商平臺購買大量享受到家電國補政策的產品,又以低價銷售給線下門店商家,二次套取國家補貼資金。最終這不只是造成中央財政資金的流失,也引發了市場不公平競爭。
面對今年以來一線市場上家電國補政策實施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家電圈認為,與家電廠商關系最密切的,只有兩個:一是,國補政策的連續性,避免政策調整動蕩引發的經營亂局;二是,國補政策實施的合規性,不能掉進騙補套補的泥坑。
目前,隨著下半年市場競爭大幕的開啟,可以清楚看到,多地家電國補政策的實施,已經出現了“限時限量”發券的情況,這就是為保證政策資金的可持續、更平衡實施,避免出現動蕩。從而導致政策沒結束但資金用完的尷尬局面再現。
但是,由于大企業、大商家在多地市場的商業地位和話語權更強更大,而中小企業和商家們則只能被動參與,這必然會加速政策實施過程中的“兩極分化”,大廠商更輕松地讓用戶獲得國補資格,中小廠商們則處在一種被動搶券的通道中。所以,下半年家電市場就是一場場的“行業巨頭”之戰,中小廠商的生存空間會被進一步壓縮。這個問題很嚴重,也會很普遍,但具體的破解招數還沒有。
另外,家電國補政策實施的合規性,一定要引發所有廠商的高度重視。不管是大企業,小企業,還是大商家,小商家,透過家電國補政策的實施,應該搞明白一件事情:經營的合規性轉型,迫在眉睫。過去,進貨賣貨不開票、收現金都沒問題,但是未來不管是公司或個體工商戶,經營合規才能享受更多的政策紅利。相反,一些還“心存僥幸心理”的廠商們,通過騙補、套補賺到了錢,但最終還是會吐出來,甚至損失更大。
當前,家電市場的格局和走勢,已經基本定型,對于所有廠商來說,只有適應和順應,而不是挑剔和反擊!同時,不管有沒有家電國補政策,對于廠商來說,最重要的任務從來沒有改變,那就是扎根用戶、洞察用戶、服務用戶、經營用戶。
?聲明: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