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很可能已經開始與中國就采購殲-10C戰斗機進行談判,或將作為俄羅斯蘇-35S戰斗機的替代方案。事實上,伊朗在2023年僅與俄羅斯簽訂了4架蘇-35S的采購合同,遠低于最初計劃的50架。
本文是烏克蘭《國防快報》發布的一篇專欄文章,由本人翻譯并編輯給大家。
理論上,殲-10C憑借良好的性能和較低的出口價格,可能成為伊朗的理想選擇。伊朗需要替換在與以色列敵對行動中損失的戰斗機,特別是F-14“雄貓”。而伊朗空軍現役的其他機型,尤其是米格-29,目前的狀態不太明朗。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最初源自《莫斯科時報》援引的報道。正因如此,考慮到消息來源的可靠性和權威性,此處使用“可能”一詞是非常恰當的。
此外,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2024年底有報道稱,伊朗似乎有意放棄采購俄羅斯蘇-35S,而轉而考慮從巴基斯坦引進中國的JF-17“梟龍”戰斗機,這也可能表明雙方在戰斗機問題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系統性合作。
殲-10C的優勢是較低的出口價格,據稱每架在6000萬至9000萬美元之間。然而,就伊朗而言,另一個因素似乎更為重要中國是否真正愿意出口殲-10C戰斗機。
據報道,早在2015年,中國和伊朗就曾討論過出口多達150架殲-10C戰斗機。但到了2020年,由于伊朗方面的資金不足,討論的出口數量已經減少到36架。至于此次談判的具體數量,目前尚未對外披露。
如果對比殲-10C與蘇-35S,兩者在基本性能上的差距并不大。蘇-35S僅在部分指標上稍占優勢,例如最大載彈量為8噸(殲-10C為7.2噸)、作戰半徑為1600公里(殲-10C為800至1200公里)。
但現實困境在于,俄羅斯目前并不能向伊朗提供足夠的蘇-35,因為他們已經開始將此前埃及訂購的蘇-35轉售給阿爾及利亞。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伊朗并不單純是為了盡快獲得一批現代戰斗機,更可能是一項戰略選擇:是繼續與俄羅斯合作,還是與中國直接開展深入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