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武松為了報恩,幫施恩醉打蔣門神重新奪回快活林后,張團練就把他當成了眼中釘,肉中刺,想辦法跟張都監勾搭到了一起。
隨后張都監便將武松弄到自己身邊,噓寒問暖,還承諾將玉蘭嫁給他。這么一番糖衣炮彈的轟炸,武松沒能頂住,本想死心塌地效忠張都監,卻沒想中了對方的奸計。因為武松被張都監陷害,一時間下了大獄,雖然施恩極力施救,但還是被脊杖二十,刺配恩州牢城。
可就在武松挨了斷棒,脊背受傷,不能吃發物的前提下,前來送行的施恩卻帶著兩只熟鵝過來,隨后哭著跑開了,他究竟是什么意思?
楊角風談水滸系列文章第115期:明知武松受脊杖不能吃發物,施恩為何卻送他兩只熟鵝吃?
一、
由于施恩的打點,以及官府里的葉孔目周旋,最終武松沒有被判死,當庭打了二十斷棒,刺配恩州:
“當廳把武松斷了二十脊杖,刺了金印,取一面七斤半鐵葉盤頭枷釘了……”
雖然大家都知道武松有冤情,在打他的時候手下留情了,但再怎么留情,這棍子終歸是打到了脊梁上。一般情況下,用大棒打脊背這里,是必然見血的,一不小心就能將人打殘。所以,武松這里挨了二十下,又是在公堂之上,即便輕,即便沒出血,那也大概率淤血了。
也就是說,此時的武松是負著傷,帶著枷鎖踉踉蹌蹌出了孟州城,走了一里多路后,施恩出現了。當然,此時他的情況也不樂觀,頭和胳膊也都是負傷了,纏著紗布來給武松送行:
“今日聽得哥哥斷配恩州,特有兩件綿衣送與哥哥路上穿著,煮得兩只熟鵝在此,請哥哥吃兩塊了去。”
要知道,《水滸傳》中有很多好漢結為異姓兄弟,這里面也包括武松跟施恩。當初林沖發配的時候,跟他“就當結義”的魯智深可是一路跟隨,一直護送到滄州城外才作罷。
而施恩,明知道武松此行危機重重,卻不僅不護送,還不送牛肉,不送雞肉,偏送了熟鵝。鵝肉燥熱,屬于大發之物,本身武松就生了仗瘡,還吃這玩意,這不是更刺激傷口嗎?
尤其是施恩送完熟鵝后,竟然是哭著離去,他到底是啥意思?
二、
關于熟鵝這種食物,在歷史上曾大展過身手,那就是有關徐達之死的事!
說的是大明朝開國大將徐達,由于常年征戰,后背負傷長了個大膿瘡。給他治病的大夫一再強調,這種病得養,尤其忌口發物,還特意點了一下不能吃燒鵝。可萬萬沒想到,朱元璋為了給后代掃清道路,故意借探望的契機,賜給徐達燒鵝吃。
圣命難違,徐達明知不能吃,卻還是吃了下去,最后毒發身亡。
當然,這件事大家聽聽也就好了,大概率是杜撰的,跟事實不符。不過,也不排除徐達的病本就已經不治,他本身又好吃鵝肉,只是子女不讓吃。朱元璋作為他的老領導,明白他的意思,為了滿足他最后的心愿,以自己的方式,送了好友最后一程。
但不管怎么說,這都是傳說,從現代醫學來講,吃鵝肉會不會引發傷病加重,并沒有根據。
回到題目,施恩在給武松送行的時候,提到了這么一句話:
“只是要路上仔細提防,這兩個賊男女不懷好意!”
既然施恩知道這兩個公差不懷好意,為什么不向魯智深學習,一路護送下?
要知道當初魯智深在野豬林救下林沖后,說過這么一句話:
“以此灑家疑心,放你不下,恐這廝們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將來……”
同樣是兄弟,一個只是提醒對方注意,另一個則是暗中跟隨,并在關鍵時刻跳出來力挽狂瀾。
三、
難道施恩對武松的感情,都比不上魯智深跟林沖,還是說他也有苦衷?
確實,在《水滸傳》一百單八將中,施恩的存在感比較低。近些年來,他也是被黑的比較厲害的一個,一方面詬病他的武藝,另一方面則是懷疑他的人品。
之前我們也分析過,施恩一開始的出發點就是自私的,設下計謀讓武松替自己收拾了蔣門神。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施恩不惜跟武松結拜為兄弟,事后也是把他供了起來:
“施恩得武松爭了這口氣,把武松似爺娘一般敬重。”
是不是說,武松若是沒有幫他爭了這口氣,就不敬重對方了呢?
難說!
但可以肯定的是,武松醉打蔣門神之前,他跟施恩的感情或許存在互相利用的情況,但這之后,倆人是真心成了朋友。
武松在被張都監寵幸的那段時間,施恩多次派人跟他聯絡,卻都沒能見上一面。換做其他人,或許就覺得武松攀上了高枝,不理會自己了。但施恩不這么想,在武松下獄之后,更是拼了老命要去救他。
為此,施恩連老爹都發動起來,動用所有的關系,花了很多銀子后,才得以跟武松相見:
“出入情熟,一連數日,施恩來了大牢里三次。”
正因為這三次相見,才讓武松安下心來,放棄了越獄的想法。畢竟,武松再厲害,可是在防備森嚴的大牢里逃出去,成功的概率還是微乎其微的。
四、
施恩的這種做法,其實是為了武松豁出去了,不惜跟頂頭上司張都監對著干!
而且還被發現了:
“卻不提防被張團練家心腹人見了,回去報知,那張團練便去對張都監說了其事。”
后面雖然施恩沒辦法進大牢見武松,但還是通過第三者不斷傳遞信息,又舍得花銀子,這才讓武松從死罪減為了刺配恩州。
可以說,如果不是施恩在背后援助,武松根本就出不了大獄,更不會有后面的血濺鴛鴦樓了。
當然,施恩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因為隨著武松進了大獄,蔣門神卷土重來,再一次將施恩錘成了個大豬頭。
要知道上一次蔣門神錘施恩,直接讓他幾個月下不了床,這一次錘他,估計也不會比上一次輕。可即便如此,在得知武松被刺配當天,施恩還是堅持爬下床,去送行:
“約行得一里多路,只見官道旁邊酒店里鉆出施恩來……武松看施恩時,又包著頭,絡著手臂。”
施恩之所以沒有選擇在城門口送行,也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是為了避開蔣門神他們的眼線,畢竟自己要交代武松幾句話,若是不避著點,搞不好自己也得進去。另一方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時候出現,不至于引起對方警覺,增加武松獲救的難度。
當然,施恩還想避開眼線偷偷用銀子收買這兩個公差,只可惜沒能如愿:
“那廝兩個那里肯接,惱忿忿地只要催促武松上路。”
五、
事實上,施恩已經做到極限了,因為他此時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他本身就被蔣門神打成木乃伊了,就算舍出命去護送武松,等到了飛云浦,是他救武松呢,還是武松反過來救他?
況且,他跟魯智深不同,對方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走到哪,待在哪。施恩不行啊,拖家帶口的,他一個人不管不顧跟著去了,他家室咋辦?
一旦被張都監做文章,施恩的行為等同于劫獄,那是大罪,他不能為了兄弟情,把整個家庭推入水深火熱之中。即便他想這樣干,對于武松來講,也不會讓他跟著的。
為什么施恩最后哭著走了?
“施恩拜辭了武松,哭著去了,不在話下。”
他哭,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武松走了,自己武藝又不咋地,快活林是搶不回來了。另一方面,武松此去兇多吉少,而自己又無能為力,心中倍感凄涼。當然,還有就是得罪了張都監,自己對未來的路該怎么走,陷入了迷茫之中。
當然,施恩的擔憂,武松也是看在眼中的,他也不傻,知道施恩在擔心什么,于是反過來勸對方:
“不須分付,我已省得了,再著兩個來也不懼他。你自回去將息,且請放心,我自有措置。”
如果你就此認為武松早就胸有成竹,施恩給提供的信息也好,物品也罷,幫助不大,那就大錯特錯了。
事實上,武松敢這樣保證,全都是施恩的功勞。
六、
武松從被冤枉的那一刻起,他基本就明白了,自己中計了!
因為明白了自己的處境,他才不做無謂的掙扎,第一時間認了罪,從而免了一頓打,保存了體力,為后續的逃命做準備:
“那牢子獄卒,拿起批頭竹片,雨點地打下來。武松情知不是話頭,只得屈招……”
而施恩跟武松的及時相見,讓他明白,自己這次不會死,于是放棄了越獄的念頭,決定從長計議。也正是由于施恩的周旋,讓武松在監獄中沒有受折磨,少挨了多次打。
等到發配的那一天,施恩一共給武松送來了好幾樣東西——衣服、鞋子、熟鵝和碎銀子,同時還特意囑咐武松,這兩個公差不懷好意,一定要提防。
因為有了施恩的情報,武松才會一路上一直處于提防的狀態,時不時就豎起耳朵聽對方的動靜,做好知己知彼:
“武松聽了,自暗暗地尋思,冷笑道:‘沒你娘鳥興,那廝倒來撲復老爺!’”
熟鵝,可不是為了讓武松的脊背傷發作,讓他痛不欲生的。剛才也提到了,他那點傷沒有傷到根本,而熟鵝是大補之物,能大量補充體力。就像我們玩街機游戲一樣,半管子血沒有了,吃一個熟鵝直接能漲滿。
有了體力,才能以一敵多,才有活命的機會:
“武松就枷上取下那熟鵝來,只顧自吃……又行了四五里路,再把這只熟鵝除來……行不過五里路,把這兩只熟鵝都吃盡了。”
七、
看了沒,武松邊走邊補充體力,等兩個公差想動手的時候,他已經吃飽喝足,有的是力氣了。別忘了,當初魯智深在瓦罐寺,就因為沒吃飽,以至于都敗給了丘小乙和崔道成。
除此之外,武松一旦反殺成功,還需要一套逃跑的裝備,總不至于穿著血衣跑路吧?
所以,施恩又給備了兩件棉衣,外加兩雙鞋子。至于路上的花銷,銀子啊,還是碎銀子,方便使用,不用找零。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條件得具備,武松才能完成反殺:
“武松右手卻吃釘住在行枷上,左手卻散著。”
看了沒有,我們不要被電視劇所迷惑,實際上武松發配的時候,并不是兩只手都帶了枷,而只是一只右手被鎖住了,左手是散開的。
為什么會這樣?
事實上,正常情況下戴枷的犯人,只會鎖住頭和脖子,并不鎖手。這個枷并不輕松,脖子上掛著一個這東西,走路都費勁,更不用說逃跑了。
要知道武松戴的枷有七斤半重:
“取一面七斤半鐵葉盤頭枷釘了……”
戴枷的犯人,在城里的時候,一般都不會釘手。在路上的時候,押解的公差怕犯人逃跑,或許會釘住一只手,空出一只手來。因為人嘛,大都右撇子,所以釘右手。畢竟公差也是人,雖然地位不高,但也沒有給犯人喂飯,擦屁股,扶老龜的嗜好。
我們看清朝留下來的戴枷犯人照片,全都是只鎖頭,沒有鎖手的。
八、
包括林沖,其實也沒有釘住雙手,不然的話他在柴進府上也沒辦法跟洪教頭比劃了。
后來林沖直接認輸,就是因為頭上戴著枷,不方便打架:
“小人只多這具枷,因此權當輸了。”
所以,武松要想完成反殺,必須得有一只手散在外面才行。施恩給了他兩只熟鵝,右手按住,左手撕扯,完成了進食。
在進食之前,施恩想起武松曾經說過的話,多喝一分酒,就多一分力氣,硬是想方設法給他喝了兩碗酒:
“施恩討兩碗酒叫武松吃了,把一個包裹拴在武松腰里,把這兩只熟鵝掛在武松行枷上。”
就這樣,走到飛云浦的時候,已經補滿血的武松覺得時機成熟,三下五除二卸掉了枷鎖,砍翻了兩名公差,外加蔣門神的兩個徒弟。
隨后越想越氣,又折回孟州城,血濺了鴛鴦樓,這才逃走……
這期間,施恩送的衣服就用上了:
“武松把刀插入鞘里,就燈影下去腰里解下施恩送來的錦衣,將出來,脫了身上舊衣裳,把那兩件新衣穿了,拴縛得緊湊……”
“卻想起施恩送來的包裹里,有兩雙八搭麻鞋,取出來穿在腳上。”
至于那只熟鵝,武松吃了后,雖然體力大增,但畢竟是發物,真的讓他的脊背傷發作了:
“武松一夜辛苦,身體困倦,棒瘡發了又疼,那里熬得過。”
后來被張青和孫二娘夫婦救了后,武松又強調了一遍自己的傷:
“一時困倦,棒瘡發了又疼,因行不得,投一小廟里權歇一歇。”
哈哈,施恩或許沒有想到熟鵝還有這副作用,但《水滸傳》的作者又怎會忘記呢?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水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