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四大名著電視劇作品與央視版作品相比,普遍在力求忠于原著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戲說的成分,即對原著內容進行較大幅度的改編創作,使電視劇作為“戲”的特點更加突出。
今天,我們從《經典再造:四大名著的電視劇改編》(張陽、金強著,中華書局2025年5月出版)一書中節選部分內容,以新版《三國》為例,揭示大眾文化語境下四大名著的突破性改編。
《經典再造:四大名著的電視劇改編》
與央視版四大名著電視劇充分尊重原著情節的做法不同,新版電視劇作品有時是大刀闊斧地改編原著的故事情節,有時是刻板地演繹原著的情節內容,有時還給原著情節畫蛇添足。
針對不同的作品而言,新版四大名著電視劇(注:分別是張紀中版《西游記》、李少紅版《紅樓夢》、高希希版《三國》、鞠覺亮版《水滸傳》)在改編情節問題上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現象:一極是大幅度地改編,如新版《三國》大幅度地刪減了原著的情節而增加新的情節;另一極如新版《紅樓夢》過于注重形式上追求忠于百二十回本原著,新版《水滸傳》不做順應影視敘事規律的情節結構調整而完全搬演原著情節等。
《西游記》李天飛注釋修訂本
《紅樓夢》名家點評本
當然這與原著的主題內容也是有關系的,《三國演義》是歷史題材小說,《西游記》是神魔小說,且原著對話語言簡潔,因此改編者嘗試了“戲說”的細膩化的改編方式。而《紅樓夢》和《水滸傳》本身是社會市井題材小說,“戲說”的大幅度改編顯然是不合適的。改編者應該更多地著眼于怎樣用最理想的影視藝術方式去表現原著的內容、神韻乃至主題。但從總體上看,與央視版作品不同,新版電視劇呈現出較大幅度地改編原著情節細節的特點,下文將舉例展開論述。
新版《三國》對《三國演義》情節的改編幅度最大,編劇朱蘇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新版只整形不顛覆,會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做某些延伸,補充進小說中可能發生而沒發生的情節。如寫到劉備三顧茅廬,原著中張飛是揚言要放把火把諸葛亮燒出來,我則改寫成張飛真的放了這把火,諸葛亮一覺醒來茅屋已經被燒著。下山時他戲言要張飛賠他一座茅廬,張飛答道‘你幫我兄弟打天下,我就賠你一座大茅廬’?!毙掳孀畲蟮奶攸c就是首度將龐雜的三國故事梳理成簡練的“串燒”。片方相關負責人這樣解釋新版的脈絡:“以往的三國系列劇要么走人物路線,要么將一些經典橋段單獨拎出來以板塊故事的方式傳達給觀眾,而這次的新版則是首度將整部三國故事有機串連,把所有這些故事集結成一個流暢的‘大故事’,應該說這是新版最大的特點,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劇本一做就是三年的主要原因。”以強化故事情節性和突出人物矛盾為目的,對《三國演義》原著進行故事性強化的整體性改編,對于電視劇敘事來說是必要的,這種改編實踐也是比較成功的。
通觀全劇,的確如此。《三國演義》中大量煩瑣的戰爭情節和次要情節被刪減,對主要人物的相關情節則進行了“戲說”式的改編擴充。如從整體上看,劇本對原著的開頭和結尾明顯進行了刪減:開頭刪去第一回“宴桃園豪杰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到第三回呂布刺殺丁建陽的情節,而直接從曹操獻刀開始。對原著前幾回十常侍之亂、董卓篡權等情節只在電視劇開頭做了背景解說和一筆帶過的交代(如設計了董卓在退朝后打個噴嚏都讓文武百官心驚膽戰等細節)。在結尾,編劇只將情節演繹到第一百零六回“司馬懿詐病賺曹爽”,刪去了司馬氏奪了曹魏政權之后征服吳、蜀的情節以及司馬氏內部爭權的內容,只在尾聲用簡單的解說進行了概述。
這樣掐頭去尾的方式對原著素材進行了整體的剪裁,突出了原著三國鼎立的主體和曹操、劉備、諸葛亮等主要人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這種做法近似于央視版《水滸傳》刪除原著結尾描寫比較拖沓的征遼內容,都是對原著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刪減,突出演繹原著的精華主體部分。
《水滸傳》名家點評本
此外,新《三國》擴充和豐富了司馬懿的故事內容,將其塑造成一個大陰謀野心家的角色,設計了他的提前出場,豐富了他與曹操、曹丕、曹爽的對手戲。司馬懿一直在曹氏政權中表現得十分忠誠、善于掩飾,其實是隱藏在曹氏政權中最大的陰謀家,正如電視劇中的一個細節所揭示的那樣:
曹操:仲達,我問你,你說這人的腳為什么比手和臉要白呢?
司馬懿:在下不知。
曹操:因為它老“藏”著……
曹操與司馬懿
當司馬懿陰謀篡奪了曹氏的政權,拿下了曹氏政權的主力曹爽,電視劇畫面閃回了上述曹操與司馬懿的對話內容。閃回后,司馬懿將一只光腳踏在了被俘的曹爽的身上,并且說道:“這都是你的先祖曹操教會我的。”這個前后呼應的細節,可謂卒章顯志,暗示和突出了編劇的創作意圖,即將司馬懿塑造得無比狡詐,這樣就豐滿了原著中略顯單薄的司馬懿的形象,突出表現政治斗爭殘酷、虛偽、陰險的主題。
電視劇還擴充了原著中有所體現但沒有完全展開的曹操子嗣爭權奪位的內容,原著只是寫到曹丕對兄弟們特別是曹植的排擠,但還算仁義,并沒有將兄弟置于死地。而在電視劇《三國》中,則將曹丕這一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陰險狠毒,設計了曹丕心懷嫉妒、為承大位害死自己聰明的弟弟曹沖等情節,突出表現了曹氏政權內部的紛爭和險惡。
曹丕
從改編的局部細節看,新《三國》刪除了很多原著中游離于主要人物故事和情節矛盾之外的次要情節以強化戲劇性沖突。如在原著的第六回“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和第七回“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中,孫堅帶著無意中得到的傳國玉璽準備回江東壯大實力,袁紹寄密信給劉表要截殺孫堅,卻并沒有截?。?/p>
卻說孫堅被劉表圍住,虧得程普、黃蓋、韓當三將死救得脫,折兵大半,折路引兵回江東。自此,孫堅與劉表結怨。(毛評:伏一筆。)
這一伏筆后,原著又插入了一段有關“袁紹磐河戰公孫”的情節,然后才又將敘述的筆鋒轉向孫堅與劉表的第二次戰斗,在這次戰斗中孫堅才最終被劉表手下的呂公殺死。
《三國演義》七色匯評本
新《三國》對這一段的改編十分成功。首先,刪掉了原著中間夾敘的“袁紹磐河戰公孫”的情節,并且沒有將孫堅之死放在該情節之后孫堅與劉表的第二次戰斗中,而是放在第一次劉表截擊孫堅之前的情節之中,不再“伏一筆”而是直接進入了孫、劉矛盾沖突的情節,這樣也將孫堅的死和他私藏玉璽聯系得更加緊密。適當刪掉原著中插敘的情節,使主要矛盾沖突在相對集中的劇集中充分地演繹,這種改編是成功的,是符合電視劇藝術規律的。改編后劉表先禮后兵的計謀,顯示出其深藏的機謀和陰險,開始還感嘆劉表寬宏大度的孫堅很快就遭到劉表的伏擊,臨死前才悟出“人事陰險”的道理。這樣的感慨當然是原著中沒有的,編劇將原著中所表現的諸侯爭霸的矛盾改編得更加激烈。
其次,這一段劇情在細節上也顯得十分細膩生動。在孫堅的戲份中安排了少年孫權的提前出場,正所謂“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孫堅正為得到玉璽而竊喜時,小孫權在父親旁邊提出了“不知是福是禍”的忠告;在孫堅上路返回江東前,曹操前來相送,聽說了孫權的見識,贊嘆地說:“生兒子就應該像他這樣?!痹趯O堅中箭將亡的時刻,孫權在垂危的父親身邊聆聽了父親對世事陰險的醒悟和對孫權寄予的厚望;在孫堅死后,其遺體被劉表所掠,孫權親赴劉表府邸,以超常的智慧說服劉表并博得同情,換回了孫堅的遺體。(原著中向劉表討要孫堅遺體的本是一個不知名的儒士,編劇將這一任務賦予了少年孫權。)孫權、孫策與其父孫堅的感情,也在爾虞我詐的殘酷戰爭造成的突如其來的生離死別中顯得感人悲壯。
原著中原本顯得拖沓、不連貫的矛盾沖突被強化突出;原著中沒有強調出的“世事陰險”的主題被特別賦予;原著中感情部分的空白被生離死別的父子情所充實;原著中尚未出場的孫權,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提前出場,還體現出其潛在的未來足以獨霸一方的智慧和魄力。新版《三國》增刪得當,改寫巧妙,這一段劇情對原著的改編,筆者認為堪稱經典。
少年孫權
然而,在改編研究中對于小孫權戲份的增加,也有否定之聲?!鞍凑展糯娭?,根本不會攜帶年幼的子女隨軍。事實上,《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明確記載:‘孫堅興義兵討董卓,徙家于舒。堅子策與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梢姎v史上孫堅參與討董時,特地將家眷安置在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連長子孫策(此時虛歲十六)都未隨軍,更不要說孫權了?!度龂萘x》第七回寫孫堅攻打劉表時(192年),虛歲十八的孫策才隨父出征。新版《三國》虛構孫策隨父討伐董卓是可以的,但寫孫權從征就說不通了?!鄙虿∠壬檬妨希瑥臍v史考證的角度分析,認為小孫權情節的加入有背離歷史真實之嫌,對新《三國》電視劇改編提出了要更深層次地尊重歷史真實的要求。因學界對原著的理解角度和改編追求效果有所不同,對這一具體情節的改編也褒貶不一。這充分彰顯了精英文化界對《三國演義》改編歷史嚴肅性的重視,同時反襯出改編者更重視大眾文化語境下對故事傳奇色彩的追求。
(選自《經典再造:四大名著的電視劇改編》,張陽、金強著,中華書局2025年5月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