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各種酸甜可口的水果紛紛上市,其中有一種果子,光是想想就讓人忍不住流口水,那就是梅子。
這顆在《三國演義》中被曹操用來“望梅止渴”的小果子,不光有典故加持,更憑借酸爽開胃的本領,在零食界、飲品界牢牢占據一席之地。從生津止渴的青梅、果肉飽滿的黃梅,到經過熏制的烏梅、風味獨特的話梅,梅子家族的“成員”各有千秋,吃法更是花樣百出。
那么,這些不同的“梅”究竟有什么區別?又有哪些梅子非常適合夏天嘗一嘗?
梅子都有哪些?
先搞清楚“誰是誰”
梅是一種原產于我國的植物,有花梅和果梅兩種。花梅主要用作觀賞,大多只開花不結果或者只會結很小的果實;而果梅既開花又結果,能看也能吃。梅子的家庭成員眾多,名字五花八門,很多人都分不清,這就來梳理一下常見“梅”字輩的關系。
1
青梅
青梅通常指的是尚未完全成熟的梅果(多為七分熟),果皮呈青綠色,果肉硬脆,味道極酸,并帶有一絲澀味。
古代有“梅子留酸軟齒牙”的詩句,指的是一提起青梅牙齒便有味酸之感。由于口感太酸,新鮮的青梅很少直接鮮食,更多是作為加工原料,用來制作各種青梅美食。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2
黃梅
黃梅是青梅成熟后的果實,隨著果實由七成熟增加至九成熟,果實顏色由青綠色轉變為黃色略帶紅色,氣息由青澀果香轉變為類似水蜜桃的馥郁芳香,果肉也會變得相對柔軟,大多酸度有所下降,甜度增加。[1]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這里的“黃梅時節”指的就是青梅成熟變黃的時節,即每年 6 月中旬到 7 月上、中旬。而這個時期恰逢我國長江中下游區域內持續的陰雨天氣,器物容易發霉,所以也稱“梅雨季節”或“霉雨”。[2]
黃梅的香氣比青梅更濃郁,口感更佳,除了可以制作青梅能做的各種美食之外,品質好的黃梅也適合直接少量鮮食(但依然很酸),或者制作風味更佳的梅子醬、梅子露等。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3
烏梅
說到烏梅,很多人會想到景區里售賣的“新鮮烏梅”,這其實不是真正的烏梅,而是被染色的大葡萄或其他水果冒充的“假烏梅”。
真正的烏梅是由成熟的青梅熏制而成的黑色果實,因為在加工過程中青梅中的糖分、有機酸等物質發生復雜的美拉德反應和焦糖化反應,使得果肉顏色變深,最終呈現烏黑色,總糖含量減少,一般酸味更明顯,同時還會產生特殊香氣。[3]
夏天解暑的酸梅湯,就是用烏梅、山楂、陳皮、甘草等原料熬煮而成的飲品,酸甜可口。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4
話梅
這種常見的解饞小零食屬于蜜餞類食品,據說“話梅”名字的來源,是因為說書先生講話時間長,口干舌燥之時會將一顆鹽漬梅子含在口中,酸咸的味道刺激味蕾,促使唾液分泌,便可繼續說下去。說書先生的“書”稱“話本”,其梅亦稱“話梅”。
話梅主要是由黃梅或青梅(以黃梅加工的口感可能更佳)為原料,經過鹽腌、漂洗、糖漬、晾曬等工序制成。相比于青梅來說,話梅口感更好,容易被人接受。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有些話梅用的不是梅,而是用杏或李子冒充的“假話梅”。如何辨別真假話梅呢?
首先要看包裝上的配料表寫的到底是哪種水果;其次可以看果核的性狀,真正的梅子果核表面有蜂窩狀凹點(亦稱核點)和溝紋兩端都較尖,基部有圓形凹入的小孔,背縫線明顯突起,兩側各有 1~2 條縱溝,梅子果核凸起明顯,比杏和李子的果核更厚。[4]
圖:參考文獻[4]
如果話梅的果核非常光滑,或者形狀與杏核相似,那就有可能是“假話梅”。當然,現在食品工業發達,單憑果核辨別也并非絕對,購買時選擇正規品牌和渠道更為穩妥。
青梅的營養價值
含水量高、熱量低、提振食欲
新鮮青梅含水量充足,高達91.1%,都快比得上西瓜了(92.3%),熱量僅為 34kcal/100g,跟西瓜差不多。[5]雖然口感太酸不宜鮮食,但其營養價值卻不容小覷,富含有機酸和多酚物質,堪稱"酸中寶藏"。
青梅是典型的高酸低糖水果,總酸含量約為4.62%~6.78%,其中最主要的是檸檬酸,占 90% 左右。[6、3]青梅的總糖含量約為 1.25%~2.60%,比大多常見水果都低,只有蘋果的近 1/10,糖酸比比檸檬還低。
檸檬酸含量豐富的水果酸味明顯,可刺激口腔內的味蕾細胞,引發機體與消化機能相關的副交感神經興奮,副交感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堿作用于唾液腺,使唾液的分泌量顯著增多;[7]此外,青梅也能刺激胃酸分泌,起到促進消化、提振食欲的作用,還能促進鈣、鐵等礦物質的吸收利用。
不過,對于患有胃潰瘍、胃酸過多的人群,應避免空腹食用或過量食用,以免加重不適。
此外,青梅含有多種酚類化合物,包括一些黃酮類化合物、酚酸和少量單寧,這些成分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質,含量普遍高于蘋果、葡萄、柑橘、梨等一般水果。因此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性,能夠幫助清除體內的自由基,延緩細胞衰老。
青梅這樣吃更美味
但幾點健康提醒需牢記
雖然青梅直接食用酸澀難耐,但經過適當加工卻能變成各種美味佳肴。
1
青梅酒
現代的青梅酒分為浸泡酒和發酵酒兩大類。浸泡酒是將新鮮青梅洗凈晾干、去蒂、與冰糖(或黃糖)按一定比例一同放入無油無水的玻璃容器中,倒入高度白酒(如45 度左右的清香型白酒),密封浸泡數月即可;發酵酒是用青梅、冰糖和水直接發酵,利用酵母發酵糖分產生酒精制成的酒。
待酒色變為琥珀色,梅香與酒香融合,即可享用。青梅酒除了有酒的濃烈口感,還自帶酸甜,果香濃郁。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健康提醒:青梅酒雖然好喝,但畢竟是酒。《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無論男性還是女性,每天酒精攝入量需控制在15 克以內。市售青梅酒(發酵酒)的酒精度一般為 12%vol,建議一天最多飲用量不超過 150ml。浸泡酒的酒精度可能更高,需更少飲用。
圖:自己拍的
2
腌漬脆梅/梅子醬
脆梅是將青梅用鹽殺青去澀,再用糖腌漬而成,口感爽脆酸甜。梅子醬則是將青梅(或黃梅)煮爛去核,加糖熬制而成,可用于涂抹面包、搭配酸奶或作為菜肴調料。
*健康提醒:腌漬食品和果醬通常含較高的鹽或糖,不利于控血壓和控血糖,建議也要適量食用,少吃為好。
3
青梅果脯蜜餞
除了話梅,青梅還可以被加工成各種形態的果脯和蜜餞。這類產品通常是將青梅經過糖漬(或鹽漬后糖漬)、烘干等工序制成,口感酸甜適中。
*健康提醒:這類食物普遍都是“高糖高鹽陷阱”,過量食用會增加肥胖、齲齒、血糖升高等風險。并且在加工過程中,青梅有機酸、黃酮、膳食纖維、維生素 C 等營養會有損失,其中有機酸損失近 70%,黃酮類物質損失近 85%,可別用果脯蜜餞來代替新鮮水果哦![9]
購買市售青梅果脯蜜餞時,注意查看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選擇糖、鹽較低及食品添加劑較少的產品。
4
烹飪調味,改善肉質口感
青梅(或其制品如梅子醬、梅子醋)的有機酸能在烹飪中發揮奇效,在食醋發明前,古人常用青梅或黃梅當作烹飪中的調料。
比如在燉煮肉類(如排骨、豬蹄)時加入幾顆青梅或少許梅子醬,不僅能解膩增香,其有機酸還能幫助分解蛋白質,使肉質更加鮮嫩易爛,比如“梅子排骨”就是很好的例子。
總結:
無論是青澀的青梅、成熟的黃梅,還是經過加工后得到的烏梅、風味萬千的話梅,它們都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獨特風味,這顆“酸掉牙”的小果子給夏日增添了不少美味。
需要注意的是:青梅及其制品酸度較高,還可能含有較高的糖,食用后要及時漱口。
參考文獻
[1]林鑰銘,楊穎,楊雪,陸勝民,夏其樂.成熟度對青梅果汁營養成分及風味的影響[J].浙江農業學報,2014,26(4):1049-1054
[2]https://www.cma.gov.cn/2011xzt/2014zt/20140621/2014062101/201406/t20140620_250079.html
[3]馬嫄,羅鳴,殷曉翠,羅鈺婕,張桂容,古小露,焦文成,趙芹江.果梅的化學成分及應用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科技,2018,39(4):337-341352
[4]李曉穎,王玉娟,沈玉英,上官凌飛,房經貴,章鎮,褚孟嫄.果梅品種資源果核性狀的分析[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0,32(S2):27-30
[5]楊月欣.中國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冊[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8
[6]劉雅蘭.荔波喀斯特地區果梅果實營養及其生物活性物質研究[D].貴州大學,2017.
[7]余洋洋,徐玉娟,余元善,楊帆,鄒波,胡燕,朱婭媛.青梅中有機酸的種類及營養健康效應研究進展[J].中國果菜,2020,40(12):24-28
[8]劉功德,蘇艷蘭,黃富宇,等.青梅的功能價值及加工研究進展[J].農業研究與應用,2018,31(04):1-8.
[9]楊文博,劉慧,劉杰超,等.加工條件對青梅果脯營養成分的影響[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7,8(12):4669-4674.
策劃制作
作者丨薛慶鑫 注冊營養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審核丨阮光鋒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委員
王康 北京植物園科普中心主任 北京植物學會副理事長 中國植物學會會員
策劃丨王夢如
責編丨王夢如
審校丨徐來、林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