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9月,我進了南京炮校學習。兩年多后,1982年元旦,我畢業了,被分到了北京衛戍區四師炮團。
剛到團里報到沒幾天,就快過年了。部隊挺照顧,批了我探親假。算起來,在炮校這兩年半,暑假(學校沒有寒假)我都是去北京過的,一直沒回過老家貴陽。這回,總算能回家陪爹媽過個春節了。
回到貴陽家里,看見我父親給我大哥的兒子,也就是我侄兒,買了一輛電動玩具公交車。這玩具車挺有意思,跑起來要是碰到東西擋路,它會自己倒回去或者拐個彎繞開。那時候,這算是挺高級的玩意兒了,一般人見都沒見過。
在炮校念書那幾年,功課里像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對數、三角函數、圓周率這些東西,我學得還行,用得也挺熟。
看著這車,我腦子里忽然就蹦出個點子。我先把侄兒的玩具車“哄”了過來。接著,找了塊大概兩米見方的膠合板,寬度比那玩具車寬出差不多三分之一。我就開始琢磨,設計了一個底盤的樣子。最后,我在這個圓形的底盤上,從圓心到外圈平均畫了十二個門。因為每個門都比車寬出三分之一,車鉆進去就挺容易。
我試了幾次,成了。心里有了底,我馬上換了身便服,叫上我一個高中同學,他叫高衛星。我倆一塊兒,帶著那底盤和車,去了貴陽的河濱公園,找了個地方就擺開了攤子。
我們定的價錢是五毛錢一個人玩一次。十二個門,就是十二個人玩一圈,總共收六塊錢。那車鉆進了哪個門,那個下注的人就能贏三塊錢。我是攤主,不管鉆到哪個門,我也收三塊錢。
公園里人來人往的,誰都沒見過這種玩具車,更沒見過這么個玩法。沒一會兒,我們攤子周圍就擠滿了人,里里外外好幾層。大家覺得新鮮,都愿意掏錢試試手氣。那車遇到障礙確實會倒車拐彎,但鉆起門來也挺快,平均下來,不到一分鐘就能玩完一輪。
兩個多小時下來,我和我同學算算賬,凈賺了二百多塊。要知道,我那時剛當上排長,行政級別是23級,一個月工資才五十四塊錢。這錢掙得真不算慢。
正熱鬧著,公園里管事兒的人過來了,讓我們別在這兒擺。沒法子,我們就收拾東西“轉移陣地”。那些還沒玩夠的人,也跟著我們挪了地方。換了個地方,又接著玩了幾個小時。
大家正玩得起勁兒呢,辦事處來了兩個戴紅袖箍的人。他們二話不說,把我那塊膠合板做的底盤給沒收了(還好把車還給了我)。那天結束一算,我一共賺了五百多塊錢。我給了同學高衛星兩百塊,又給了我侄兒一百塊,算是補償他那車被我“征用”了。這么一分,我自己還凈落了兩百多塊。
探親假快結束了,得買回北京的火車票。貴陽到北京,火車得開三十八個小時,肯定得買臥鋪。那時候票不好買,也沒有軍人優先這回事。我找了個專門幫人熬夜排隊的,給了他十塊錢小費,讓他先排著。第二天天快亮的時候,我再過去把他替下來。
當時規定一個人最多只能買兩張臥鋪票。我買了兩張貴陽到北京的臥鋪。買好之后,我立刻對著還在排隊的人群喊了一聲,說有一張票要退。想買票的人立馬圍了上來。我跟那個想要票的人說明白了,我是花了十塊錢請人熬夜排隊才買到這票的,這十塊錢咱倆得平攤。這樣,我又省了五塊錢。買票的錢,當然用的就是那天在公園賺的。
回到北京后,我用剩下的錢花了一百多塊,買了一輛雜牌子的自行車。有了這車,星期天沒事兒我就騎著去親戚家串門,方便多了。
現在想起來,那次探親假里一個突然冒出來的想法,就那么幾個小時的工夫,竟然讓我賺到了比當時一個月工資多出十倍的現錢。而且,這事還是在我當兵的時候干成的。回頭想想,連我自己都覺得有點不敢相信。
那次在貴陽公園的嘗試,雖然只是探親期間一個偶然的念頭,卻意外地給我帶來了超出預想的回報。它發生在我軍旅生涯的起點,像一顆投入平靜水面的石子,激起的漣漪至今仍在我記憶中回響。它讓我體會到,在軍營這方天地里,不僅鍛造著紀律和意志,也可能在不經意間,為那些源自生活的靈光一閃提供實踐的土壤。這份經歷,連同那些精確的數字——54元的月薪、38小時的車程、500多元的意外收獲——都清晰地烙印下來,成為我漫長軍旅歲月中一段獨特而真實的印記,提醒我那段充滿可能與活力的青春時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