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是六月初六,農村老輩人說“看天知年景”,咋回事?這日子有個響當當?shù)拿麅骸磿窆?jié)。
老輩人愛把衣物、書籍、家譜搬出來曬,連寺院都曬經書。
西游記里唐僧曬濕經的傳說,說的就是這天。今兒六月初五,明兒就到正日子,農民既盼晴曬物,又愁旱澇。
老祖宗留句農諺:“六月初六早看天,一年不用問神仙。”啥意思?
看這天的天氣,能估摸下半年年景好壞。先看晴天啥說法:“六月六日晴,水田也曬干?!币敲鲀捍笄缣?,日頭毒得很,曬東西倒是利索。
可莊稼受不了——水田缺水,稻子灌漿沒水喝,秋收要懸。
再看雨天咋說:“六月初六見雨落,七月中元雨打燈。”明兒要是下點雨,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怕也得淋雨。雨水多雖不旱,可連陰雨容易爛根,玉米花生也發(fā)愁。
老輩人經驗準不準?
隔壁張大爺說,前年六月六晴,后秋真旱了倆月。
李嬸子反駁:“去年六月六下小雨,七月倒沒咋淋雨,哪能全信?”除了看天,這日還有“姑姑節(jié)”的講究。
嫁出去的閨女得回娘家,陪爹娘說說話,盡盡孝心。過去交通不便,一年到頭難見幾面,六月六農活少,正好聚聚。
現(xiàn)在路好車多,閨女常回家,可這習俗還留著,圖個熱鬧。
有啥要注意的?老輩人說,別惹爹娘生氣,多說順耳的話。吃的也有講究,有的地方吃伏羊,有的煮新麥,圖個吉利。
農諺是老祖宗看天吃飯攢的經驗,可現(xiàn)在有天氣預報,還能信不?
氣象站說,農諺有地域限制,北方準的,南方未必靈。但這是文化根兒,就像曬衣物——曬的是物件,留的是念想。
您家鄉(xiāng)六月六有啥特別習俗?曬東西還是接閨女?要提醒:農諺僅供參考,具體天氣得看預報,該防旱防旱,該排澇排澇。
老傳統(tǒng)得傳,新法子也得用,日子才能越過越順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