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農歷六月二十一,莊稼人又開始念叨老諺語。
“一年旱澇看六月二十一”,這話在地里傳了幾輩。雨水多寡,直接拴著玉米、水稻的命。“六月二十一雨漣漣,莊稼豐收在眼前”——雨絲落進田壟,農民咧嘴笑。
“六月二十一晴似火,秋來莊稼受折磨”——日頭曬得土冒煙,心跟著揪起來。去年豫南有村,六月二十一沒見雨星子,伏天旱得河溝干,玉米棒子小得像拇指。老輩人說,六月北風更金貴,“一日北風十日陰”,涼絲絲的風裹著雨,莊稼喝飽水。
可要是刮南風呢?“六月南風干河壩”,水窖見底,秧苗打蔫,愁得人夜里睡不著。
烏云也會“報信”,“六月烏云竄天河,一場大雨跑不脫”——云堆得像山,雨準得下透。
雷響也有講究,“六月二十一雷打雨不稀,高田難豐收,低田要淹死”。高處存不住水,苗渴;低處排不出水,苗澇。這些老說法,是古人蹲田埂、望云頭,熬了多少年攢下的。
沒衛星、沒雷達,古人咋看天?觀云是門手藝,“魚鱗斑”云一冒頭,曬谷的趕緊收;“同云”一色,準得落雪。看風有門道,殷代就分四方風,漢時二十四方位,李淳風測風立五丈竿,雞羽當“風向標”。
動植物也會“預報”,燕子低飛、螞蟻搬家,準是要下雨;荷葉水珠滾不動,雨點子跟在后頭。
還有二十四節氣,春種秋收,全按節氣來,準得很。可老說法真準嗎?前年魯西六月二十一晴,按諺語該旱,結果下旬連下三場透雨,莊稼反倒是大豐收。
有人說“老黃歷不管用了”,可地里的大爺搖頭:“手機能看云圖,可抬頭看天的本事,丟不得。”除了看天,六月二十一還有講究。貴州布依族過查白歌節,查白樹下悼情侶,查白井邊求凈心,青年男女吹木葉、打花包“浪哨”。
道教信眾拜南極長生大帝,吃壽糕、壽面,圖個福壽綿長。民間還說這是“滿日”,忌囤貨、忌沖動,天熱別累著,老理兒里藏著過日子的巧勁兒。
老祖宗的話,是土里刨出來的經驗,未必全準,但能幫咱多留個心眼。您老家六月二十一有啥說法?地里干活還看老諺語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