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史記》記載有:“五星分天之中,積于東方,中國利;積于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五星皆從辰星而聚于一舍,其所舍之國可以法致天下。”五星紅旗的設計者是浙江瑞安人曾聯松。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不容褻瀆;世界上最古老的國旗是丹麥國旗,此后各國皆有屬于自己國家的國旗,而此國沒國旗,用中國國旗代替,我國拒絕,于是在國旗上加8個漢字。
在1945年前,朝鮮半島上還沒有分成朝鮮與韓國,并且在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中,自西漢起,朝鮮半島上的國家就是中國的藩屬國,后來朝鮮半島完成統一,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遣使到朝鮮賜璽書,確立兩國的宗藩關系,清朝興起后,朝鮮則成為了清朝的藩屬國。
眾所周知,國旗興起于歐洲,清末時期,我國被迫與西洋人打起了交道,這才逐漸認識到了國旗的重要,覺得應該制作一面屬于自己的國旗,因此有了“黃龍旗”,我國有了國旗,藩屬國卻還沒有。
1875年,日本用國旗做文章,向朝鮮發動了“江華島事件”,最終迫使朝鮮簽訂了《江華條約》,朝鮮也從中認識到了國旗的重要,于是向清朝廷提出用“黃龍旗”作為朝鮮的國旗。
大家也都知道,清朝廷十分講究氣派,朝鮮畢竟是清朝的藩屬國,藩屬國又豈能跟宗主國用一樣的國旗?于是清朝廷一口回絕了朝鮮的請求,而朝鮮定國旗的事也沒有個著落。
一直到1882年,清末外交家馬建忠才為朝鮮設計出了一面太極旗作為國旗,又為了與日本國旗區別,便在國旗上加了“八卦”,不僅是源自中國的《周易》八卦,還與當時朝鮮八道契合,另還添了八個漢字:“大清國屬高麗國旗”,體現了清朝作為宗主國的地位。
不過后來隨著甲午中日戰爭等戰事的發生,朝鮮不再是清朝的藩屬國,朝鮮半島上有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和大韓民國(韓國),朝鮮的國旗經過一次次演變后,于1948年9月8日啟用“藍紅色共和國國旗”。
韓國國旗依然保留了中國的《周易》思想,中央的太極象征宇宙,藍色為陰,紅色為陽,太極周圍由八卦變為了四卦,代表的是天、地、水、火,也不再有8個漢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