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真人河上公,面對天子不屈尊
老子在后世屢屢以有道之士的形象重現(xiàn)人世,相傳河上公便是他的化身之一。河上公憑借其變化莫測的道術(shù),向天子展示了得道者的尊嚴(yán)。
道家學(xué)說的創(chuàng)始人、著名哲學(xué)家老子,被道教尊奉為太上老君。關(guān)于他的傳說眾多,老子身上充滿了神秘色彩。后世多次出現(xiàn)他的身影,據(jù)說黃石公、河上公、廣成子等神秘人物,皆是老子的化身。
河上公又號“河上丈人”,是一位精通黃老學(xué)說的隱者。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道:“樂毅跟隨河上丈人學(xué)習(xí)黃帝、老子之學(xué)。”河上公的學(xué)說就此流傳開來。
河上公在漢文帝時候的一次現(xiàn)身非常具有戲劇性,很多部典籍都記載了這傳奇性的一幕。按照《神仙傳》的說法:漢文帝的時候,一位隱士結(jié)草為庵,隱居在黃河岸邊,沒人知道他是從哪里來的,也沒有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是看見這位隱士常常讀老子的《道德經(jīng)》。
漢初一直將黃老之術(shù)奉為治國之策,漢文帝也非常崇尚老子之道,不僅如此,他還希望臣子們都能領(lǐng)會道經(jīng)的精髓。漢文帝為此頒布一道詔書,命令王公貴族、卿相大夫、各地的州牧太守都要誦讀《道德經(jīng)》,以領(lǐng)會老子的思想,沒有掌握道德經(jīng)者不得上朝。一時,老子和《道德經(jīng)》被抬到至高無上的地位,以至于官員們學(xué)不好《道德經(jīng)》都有丟掉官職的危險。
漢文帝對臣下要求嚴(yán)格,自己也身體力行,以為表率。他一遍遍地讀《道德經(jīng)》,領(lǐng)會越來越深,疑問也越來越多,每當(dāng)讀出疑義,漢文帝就召集朝中的文臣和太學(xué)博士們來為自己講解。漢文帝天資聰穎,對經(jīng)文舉一反三,漸漸地,大臣們就有點招架不住了,解釋起經(jīng)文也支支吾吾的。終于有一天,眾位大臣面對漢文帝的一連串問題抓耳撓腮,苦思冥想了半天,還是沒人能回答出來,大臣們面面相覷,無言以對。最后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稟告道:“皇上的問題臣等已經(jīng)難以解答,吾皇英姿天縱,典學(xué)有成,可喜可賀!”其他臣子齊聲三呼萬歲。面對群臣的吹捧,漢文帝只好讓他們散去。
漢文帝難倒了博學(xué)多才的大臣、太學(xué)博土,心中不免得意。但是每當(dāng)讀《道德經(jīng)》的時候,依然無法繞過那個疑問,漢文帝只好再次召集大臣,希望有人能解釋他對《道德經(jīng)》的疑問。一位大臣上奏道:“黃河之濱有位看起來很有德行的隱士,日日在草廬中誦讀《道德經(jīng)》,皇上何不前往請教?”漢文帝一聽大喜,立刻頒布一道諭旨,派使者前去詢問這個問題。河上公回答說:“道尊德貴,哪里可以這樣遣使遙遙相問呢?”
漢文帝得到回稟之后,下令安排儀仗,他要親自到黃河邊上請教河上公。
正在黃河邊耕種的農(nóng)民忽然看見旌旗招展,威武雄壯的御林軍當(dāng)先開路,后面是一對對高頭駿馬簇擁著一輛金光燦燦的馬車。農(nóng)民看見這個架式,知道是高官顯貴出行,忙停下手中的活計,肅然而立。
儀仗很快來到黃河邊,在這隊煌煌的御駕面前,這座簡陋的草廬簡直太微小了,但是草廬卻巋然不動。漢文帝派一位大臣到草廬之前告訴河上公:“皇上親臨先生的草廬,請先生出來一見。”
草廬依然沉默,僵持了一會兒,漢文帝有點生氣了。但是草廬中畢竟是一位隱士,漢文帝只是派一位大臣到草廬前面責(zé)備道:“按照《詩經(jīng)》的說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老子也說過:‘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君王也是‘四大’之一。先生你雖然有道,但也是朕的臣民嘛。現(xiàn)在朕親自前來請教,先生為什么還自高自大?”
這回草廬有了動靜,只見草廬中走出一個人,正是著名的隱士河上公。他拍了拍手,往空中一跳,慢慢地升高了,停在空中,離開地面足足有百余尺了。皇帝和侍從哪里見過這樣的怪事,他們仰頭觀看,都驚駭莫名。
河上公懸停在空中,等了好大一會兒才開口說:“我現(xiàn)在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中間也和人世沒有們什么牽連,還是什么‘臣民’嗎?皇上還認為我是你管轄之下的臣民嗎?”漢文帝大驚,知道遇上了神仙,忙下了馬車,對著高高停在空中的河上公行了一個禮說:“寡人無德無才,雖然勉強繼承了皇位,總感到自己能力太小而責(zé)任重大,唯恐不能勝任。寡人雖然心中極其信奉道術(shù),但是卻蒙昧無知,對道經(jīng)還有很多疑問,唯愿道君體察寡人一片向道之心,多多指教。”
河上公聽了漢文帝這番誠懇的話微微點頭。他當(dāng)然知道漢文帝放下身份前來請教的誠心,因此也沒有太多地為難漢文帝。河上公手一揮,漢文帝的手里多了一卷書。河上公朗聲說:“你好好地研究,疑問自然就解開了。我所作的這兩卷《道德經(jīng)》的注解已經(jīng)有一千七百多年了,只傳過三個人,現(xiàn)在你是第四個,你可不要再給別人看了!”漢文帝大喜,他恭恭敬敬地跪下來,雙手將經(jīng)書捧過頭頂,以示對神仙的尊重。這就是后來流傳于世的著名的二卷《老子道德章句》。
好長時間,漢文帝和侍從們都不敢抬頭仰視,天空中已經(jīng)靜悄悄的,只有一陣陣輕輕的風(fēng)聲。漢文帝抬頭一看,河上公已經(jīng)不見了。漢文帝嗟嘆不已,下令在西山修筑了一座高臺,時常到臺上仰望天空,希望能再次見到仙人河上公,但是河上公再也沒有出現(xiàn)。后來的道家學(xué)者認為:“論者以為,文帝喜好‘道’和《道德經(jīng)》,在《道德經(jīng)》上殫精竭慮,誠心上通天帝。于是天帝派遣神人降臨來為他解釋道德經(jīng)的深奧含義。有人認為,后來漢文帝以恭儉感化天下,有上三代的遺風(fēng),大概就是河上公點化之功。”按照古代的典籍記載,在陜西有河上公的廟和漢文帝望仙臺的遺跡。
道教崇奉河上公為“河上真人”。按照道教的規(guī)定,誦讀《道德經(jīng)》之前,首先要燒香整理衣服,禮拜十次,心中念想道教的祖師老子、河上真人、尹先生,然后才能開始念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