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公開歷史文獻結合個人理解創作的通俗化歷史演繹,部分細節結合民間傳說或文學性再創作,非全為史實,敬請讀者辨析,文末已列出主要參考資料。
插畫:虢石父諂媚周幽王
列位看官,今兒說個把國家玩垮的“敗家子”奸臣。這人靠著溜須拍馬當上上卿,為博美人一笑,愣是把烽火臺當成戲臺子,最后讓犬戎的馬蹄踏碎了鎬京的城門。
他就是虢石父,西虢國的國君,周幽王手里的“攪屎棍”:您說天下哪有拿軍國大事當玩笑的?可他偏就干了,還干得讓西周三百年基業毀于一旦。
要講虢石父,得先說說他伺候的那位糊涂天子周幽王。這位主兒是周宣王的兒子,打小在蜜罐里長大,繼位后啥正經事沒干,一門心思撲在美人褒姒身上。
這褒姒是出了名的“冷美人”,自打進宮就沒笑過,周幽王急得抓耳撓腮,懸賞千金求能博美人一笑的法子。這就好比現在的老板為討網紅歡心,讓員工拿公司制度當笑話講,荒唐不荒唐?
虢石父就是這時候踩著點往上湊的。他是虢文公的兒子,按理說也算名門之后,可比起老爹“力諫護農禮”的硬氣,他滿腦子都是“如何討好天子”的歪主意。
插畫:虢石父推行 “加稅” 場景
《史記》里說他“善諛好利”,翻譯過來就是“拍馬屁高手兼斂財專家”。瞧見周幽王為褒姒發愁,他眼睛一轉,計上心來:這主意一出口,不僅把西周送進了墳,還讓他自己成了千古奸臣的“標桿”。
他干的第一件缺德事,是幫周幽王刮地皮。
要討褒姒歡心,得建宮殿、制珠寶、采珍玩,哪樣都得花錢。虢石父眼珠一轉,想出個“加征三稅”的餿主意:
百姓種一畝地,除了交糧,還得額外交“美人脂粉錢”;獵戶打只兔子,得把最肥的后腿獻給王室;連工匠做個陶罐,都得給褒姒的宮殿留一個。
這稅一加,鎬京城里怨聲載道,老百姓背地里罵他“虢扒皮”,說他“嘴上抹蜜,手里藏刀”。
有回一個老農交不起稅,被他手下打斷了腿,老農媳婦抱著孩子在宮門外哭了三天三夜,他愣是讓人把娘倆拖去喂了狗,這事兒雖無正史明載,但從他“好利”的本性看,八成干也得出來。
可周幽王不管這些,只要能讓褒姒開心,別說加稅,就是拆城墻他都樂意。
插畫:驪山烽火戲諸侯
虢石父見天子滿意,膽子越來越大,又拋出了那個“烽火戲諸侯”的千古昏招。
這烽火臺本是西周的“軍事警報系統”,建在驪山之上,每隔幾十里一座,一旦有外敵入侵,就點燃狼糞,濃煙直沖云霄,周邊諸侯見了就得帶兵來救,相當于現在的“緊急集合信號”。
虢石父卻對周幽王說:“大王,咱不點真狼煙,就說是演練,諸侯來了見啥事兒沒有,保準能逗得娘娘發笑。”
周幽王一聽樂了:“這主意新鮮!就這么辦!”于是倆人帶著褒姒登上驪山烽火臺,一聲令下,守兵點燃了狼糞。
只見濃煙滾滾,像條黑龍似的直沖天際,周邊的諸侯瞧見信號,以為犬戎打過來了,趕緊帶兵往鎬京趕:有的諸侯半夜被叫醒,光著腳就上了戰車;有的剛收完莊稼,帶著農夫就往這跑;還有的老將軍都七十多了,拄著拐杖還在隊伍最前頭。
等大伙兒氣喘吁吁趕到驪山腳下,卻見烽火臺上鼓樂齊鳴,周幽王正摟著褒姒喝酒,虢石父站在一旁哈哈大笑。
插畫:諸侯受騙怒斥
“諸位辛苦了,”虢石父扯著嗓子喊,“沒啥大事,就是大王陪娘娘看場演練,都回去吧!”諸侯們這才明白被耍了,有的氣得當場就把兵器扔在地上,有的對著烽火臺啐了口唾沫:“昏君奸臣,早晚亡國!”
褒姒瞧見這亂糟糟的場面,再看看諸侯們又氣又急的模樣,“噗嗤”一聲笑了出來,這一笑可不得了,周幽王美得直拍大腿,當場賞了虢石父千金,還夸他“腦子靈光”。這就是“千金買笑”的來歷,只是這笑聲里,藏著多少諸侯的寒心,多少百姓的血淚?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虢石父見這招管用,隔三差五就攛掇周幽王點烽火,諸侯們來的回數越來越少,最后干脆沒人來了,就像狼來了的故事,喊多了誰還信?可虢石父和周幽王還在宮里樂呵,壓根沒瞧見鎬京城外,犬戎的騎兵已經悄悄磨亮了刀。
公元前771年,犬戎真的打過來了。這次可不是演練,騎兵黑壓壓一片沖進城,燒殺搶掠,直逼王宮。
周幽王嚇得魂飛魄散,趕緊讓人點燃烽火臺,可左等右等,連個諸侯的影子都沒見著。原來諸侯們以為又是“玩笑”,誰都沒來救。
插畫:犬戎破鎬京與虢石父之死
虢石父這時候倒“勇敢”了一回,拎著寶劍想抵抗,可他平時養尊處優,三兩下就被犬戎兵砍了腦袋,腦袋還被掛在城門上示眾,老百姓路過都往上面扔石頭。
周幽王和褒姒也沒好下場,一個被亂刀砍死,一個被搶走當了俘虜,西周的宗廟被燒,禮器被搶,三百年基業就這么毀在了一把烽火里。
您說虢石父這糊涂賬算的,為了一時討好,把老爹留下的家業、自己的性命、整個王朝的命運全賠了進去。他兒子虢公翰后來雖想復國,擁立周攜王繼位,可天下早已分崩離析,最后還是被晉文公所滅,算是替他爹還了債。
現在驪山腳下還有烽火臺的遺址,斷壁殘垣里,仿佛還能看見當年那股濃煙,聽見諸侯們的怒罵和百姓的哭聲。有當地老人說,陰雨天站在臺上,能聽見虢石父被砍頭時的慘叫,這當然是老百姓編的,可也說明這人壞得有多透徹:連石頭都記著他的罪孽。
列位看官,這虢石父的故事,就像面照妖鏡,照出了“奸臣誤國”的千古真理:拍馬屁的嘴,能說出天花亂墜的謊;貪婪的心,能挖出亡國滅種的坑。
他用自己的腦袋證明了一個理兒:“利令智昏,諛致國亡”。比起老爹虢文公的“力諫護禮”,他這“媚上戲君”的反差,更讓人明白啥叫“一代不如一代”。
這正是:“驪山烽火照夜空,諸侯奔命一場空。石父媚笑猶在耳,已見犬戎踏鎬京。” 西周的太陽,就這么被虢石父和周幽王聯手吹滅了,只留下滿地狼藉,供后人唏噓感嘆。
參考資料:
《史記》《國語》《竹書紀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