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俊,信陽市中心醫院急診重癥監護病區(EICU)護士長,也是有著 16 年黨齡的共產黨員的故事。她扎根急診臨床一線的堅守與感悟,將從 “黨旗指引下的初心堅守”“生死時速中的使命擔當”“冷暖交織里的醫者仁心”“薪火相傳間的責任傳承” 四個方面展開,呈現一名急診護士與黨同行、與生命同行的歷程。
黨旗指引:
把初心刻在急診一線的 “生命戰場”
1996 年,陸俊懷揣著 “救死扶傷” 的初心,走進信陽市中心醫院急診醫學科。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時間以秒計算,責任以命相托。第一天報到時,前輩們在搶救室里 “與死神搶命” 的場景 —— 心電監護儀的滴答聲、醫護人員急促的腳步聲、患者家屬焦慮的哭泣聲,交織成震撼她的 “生命教育課”。那時她便立下誓言:要像前輩們一樣,做患者生命的 “守門人”,更要以黨員的標準,成為守護生命的 “一面旗幟”。
29 年來,她親歷了醫院從單一院區到 “一院三區” 的跨越,見證了急診醫學科從普通搶救室到豫南急危重癥救治中心的蛻變。如今,科室年急診量超13萬人次,年出診2萬余人次,EICU年收治危重患者千余例。這些數字背后,是無數個夜以繼日的搶救、無數次汗濕衣襟的堅守,更是急診黨總支用“醫心向黨”的信念筑起的 “生命長城”。
使命擔當:
在生死時速中詮釋 “黨員先行”
急診醫學科是離死亡最近的地方,卻也是最能見證生命奇跡的地方。作為黨員,陸俊始終沖鋒在最危險的前沿 ——29 年來,她參與過多少場搶救已記不清,但那些與死神 “搶人” 的瞬間,卻深深烙印在腦海里。
(一)ECMO 戰場上的 63 小時生死守護
今年4月的一個傍晚,一名48歲的室顫患者緊急轉入科室時,血壓血氧已瀕臨“歸零”。ECMO(體外膜肺氧合)是唯一的希望。科室 ECMO 救治小組立即啟動,團隊分工協作,臺下調試機器、預沖管路,臺上消毒鋪巾、精準穿刺,當鮮紅的氧合血流入患者體內時,監護儀上重新跳動的曲線,患者逐漸睜開的雙眼,讓在場醫護紅了眼眶。一位年輕護士感慨道:“看到患者活過來,才明白我們為什么要做急診人!”
接下來的 63 小時,是醫護團隊的 “攻堅戰”。ECMO 患者的護理容不得半點馬虎:每15分鐘監測一次生命體征,每小時記錄循環狀態,還要進行俯臥位通氣、床旁超聲評估,時刻警惕出血、感染等并發癥。當患者病情穩定轉至普通病房,家屬送來感激的錦旗,看到家屬信賴的眼神和失而復得的生命,陸俊和她的團隊感到無比自豪,內心的價值感、成就感油然而生。
(二)籌建 EICU 時的 “開荒歲月”
2012 年,醫院決定籌建急診重癥監護病區,陸俊受命擔任負責人。當時面臨兩大難題:一是人員短缺,二是技術空白。作為黨員,她只有一個念頭:“先上!” 那段時間,她每天第一個到崗,最后一個離開,手機24小時開機,半夜接到搶救電話立刻趕往醫院,一工作起來就忘記下班時間,多次錯過孩子的家長會、節日的團圓飯。
記得一位年輕護士因動脈穿刺失誤躲在更衣室哭,她輕輕拍著對方的肩說:“別怕,我當年第一次穿刺也緊張得手抖。來,我們再練一次,我陪著你。” 通過“傳幫帶” 機制和情景模擬培訓,這支平均年齡 32 歲的團隊,如今已能熟練開展徒手盲插鼻腸管、PICC 置管、血液凈化、人工肝等新技術,成為豫南地區急危重癥救治的中堅力量。科室連續十年被評為 “護理目標管理先進科室”,獲評信陽市 “優秀護理服務集體”。
醫者仁心:
用黨員的溫度焐熱生命寒冬
急診科里,有太多不為人知的冷暖故事。作為黨員,陸俊不僅要搶救生命,更要守護患者的尊嚴與希望。
(一)被踢打的100天:守護“無主”患者的尊嚴
2021年,一位湖北籍精神障礙患者因車禍被送來時,全身多處骨折、滿身血污,還不停地辱罵攻擊醫護人員。“他沒有家人,但我們是他的‘臨時家人’。” 陸俊帶頭為他清理身上的污物,即便被踢被打,依然耐心為他輸液、翻身、喂飯。從家里帶來干凈衣物給他換上時,她發現他眼神里閃過一絲柔軟。
三個月后患者康復,科室聯系當地民政部門送他返鄉。離院時,他突然對著醫護人員比劃出“謝謝”的手勢 —— 這個曾被命運拋棄的人,終于在他們的守護下,重新感受到人間溫暖。這些年,他們為流浪漢募捐衣物,為無名氏聯系福利院,因為他們堅信:黨員的初心,就是讓每一個生命都得到尊重。
(二)病房里的百歲生日會:醫患情暖勝親人
還記得那位100歲的老紅軍爺爺嗎?他女兒起初對無陪護管理不放心,每天來探視時都帶著“審視”的目光。陸俊帶領護理團隊日復一日細心照料,耐心安撫,漸漸地,家屬被她們的真誠所打動,不僅建立了信任,情誼更是越來越濃。老人生日當天,她悄悄準備了生日蛋糕,并邀請老人的家人,一起在病房為他過了一個簡單而難忘的生日。后來老人不幸離世,她親臨吊唁,并去家中看望90多歲高齡的老奶奶。奶奶熱淚盈眶,緊緊拉著她的手說:“孩子,你不僅是俺的恩人,更是俺的親人呀!”2023年奶奶得知她被評為河南省最美護士時,高興得像個孩子,還專門把祝福送到了頒獎現場。那一刻她更加明白:她們守護的不僅是患者的生命,更是醫患之間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的真情,而這份真情,正是黨員 “為人民服務” 最生動的注腳。
責任傳承:
讓黨旗在急診一線高高飄揚
作為黨員,陸俊始終牢記“廉潔行醫”的準則。曾有患者家屬悄悄送來感謝的紅包,她堅持退回并握著他們的手說:“您把親人的生命托付給我們,這就是最厚重的‘信任紅包’,我們定會全力以赴。”這些年,她還多次自費為困難患者墊付餐費。因為她深知,黨員的先進性,就體現在對待每一位患者的真心實意里。
作為急診醫學科黨總支宣傳委員,她始終牢記:黨員不僅要自己干得好,更要帶動一群人干得好。她們創建 “醫心向黨、醫心為民” 黨建品牌,把主題黨日開到社區、學校、鄉村 —— 進社區教老人量血壓,去學校教學生心肺復蘇,到鄉村開展健康義診。記得在一次暴雪天,她們冒雪驅車 20 公里,為偏遠山村的老人送去希望,當老人握著她們冰涼的手說“共產黨好”時,她忽然讀懂了 “黨旗飄揚在基層” 的意義。
這些年,她帶領團隊創作的科普短視頻《今天你 “熬” 了嗎?》獲省一等獎,《與 AI 同行》獲市一等獎。有人問:“你們急診工作這么忙,為啥還花時間做科普?” 她想說:“預防疾病的發生,與搶救生命同樣重要。作為黨員,我們有責任讓健康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
近年來,她和她的團隊參加國家、省市級各類比賽屢獲佳績,她本人也有幸榮獲全國衛健系統先進工作者。面對這些榮譽和成績,她內心充滿感恩:感謝信陽市中心醫院的悉心栽培,感謝前輩們的引領指導,感謝并肩作戰的醫護團隊鼎力支持。正是這份沉甸甸的信任與托付,讓她更加珍視每一位患者,更深切地熱愛護理事業。這些榮譽既是肯定更是鞭策,將激勵她始終牢記入黨初心,在守護生命的征程上堅定前行。
一生急診人,一世黨旗紅
29 年急診生涯,陸俊見證過太多生死,也收獲了太多感動。記得兒子曾問她:“媽媽,你每天這么累,圖什么?” 她告訴他:“因為媽媽是黨員,是護士,更是患者眼里的‘希望’。”
如今,她胸前的黨徽與燕尾帽交相輝映,這是榮耀,更是責任。未來,她將繼續以黨員之名堅守 —— 守在搶救室的病床前,守在科普宣講的講臺上,守在年輕護士的成長路上。因為她深知:黨旗所指,即是醫者所向;生命相托,必當全力以赴!
圖文:范 淼 蔣天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