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應激?
個人理解:一切外界和內界因素的改變(如飼養環境、氣溫、運輸、疾病、防疫、驅蟲等)導致動物生理和心理的改變過程,稱為應激反應。
二、預防運輸應激的重要性
大型養殖場和養殖戶因長期進牛,運輸前后的應激對活牛影響顯著。減少運輸應激是養殖成功的關鍵第一步。由于四季氣候差異,不同季節的應激預防方案需差異化設計,具體如下:
三、春季方案
(一)應激風險
活牛引種運輸中,因環境改變易出現消化、呼吸等應激反應,輕則體溫升高、食欲降低、免疫力下降,重則引發呼吸道疾病(如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甚至因腹式呼吸、食欲廢絕導致衰竭死亡。
(二)防控措施
- 運輸前準備健康檢查:待運活牛需通過疫病檢測、口蹄疫抗體檢測及產地檢疫,瘦弱牛不建議運輸。藥物預防:運輸前 2 小時肌注長效頭孢,降低應激感染風險。
- 車輛準備車廂鋪墊 10-12 厘米沙子 + 雜草,上層鋪干草或玉米秸稈,起吸濕、護蹄、防滑作用。車輛及設備用聚維酮碘消毒,運輸中做好防寒、防風、防曬、防雨措施。
- 裝車前準備裝車前 3-4 小時喂草料至八成飽,飲水添加復合維生素,補充運輸中體能消耗。
- 裝車密度合理密度限制活牛活動,減輕顛簸碰撞,避免牛趴臥(需裝滿車廂)。
- 藥物防控備藥原則:以抗菌、解熱、鎮痛為主(如氟尼辛葡甲胺、樟腦注射液、地塞米松、氟苯尼考、長效頭孢等),緊急情況用于保命。
- 飲水管理長途運輸(2-3 天)每日早晚用電解多維 + 麩皮飲水,少添勤喂防暴飲。入場后 2 小時供水,過渡期 2-3 天后正常飲水,水中添加藥物增強免疫力。
四、夏季方案
(一)應激風險
夏季不建議長途運輸,南北方溫差大且高溫易引發急性應激,運輸中可能出現傷亡。
(二)防控措施
- 運輸前準備選無雨天氣運輸,避免忽冷忽熱,運輸前注射長效土霉素預防感染。
- 車輛準備配備防曬網和通風裝置,防止太陽直射中暑;上車前飲水添加 “益加舒”(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
- 消毒管理用聚維酮碘對車輛及活牛直接消毒,夏季病原活躍需加強殺菌。
- 裝車密度密度不宜過大,防止悶熱中暑。
- 藥物預防除長效頭孢外,按春季備藥原則準備抗菌、解熱藥物;運輸后隔離觀察一周以上再混養。
- 飲水與飼養長途運輸每日早晚用 “益加舒” 飲水,防暴飲;到場后注射長效土霉素,若發病可用泰拉霉素 / 氟苯尼考(呼吸道)或硫酸新霉素(腸道)。
五、秋季方案
活牛運輸最佳季節為春秋季,應激反應較少,運輸方案可參考春季預防措施。
六、冬季方案
- 車輛防護裝車前用篷布罩車防冷風直吹,留通風口避免二氧化氮中毒。
- 車內防滑地板鋪 20-30 厘米墊草,防止糞尿濕滑導致活牛滑倒。
- 飼喂管理運輸前 8-10 小時喂足草料,前 6 小時禁水禁食。
- 運輸策略冬季選白天運輸,走平坦道路,途中定期查看活牛狀態,防止踩踏。
七、活牛到場后飼養管理和應激處理
- 落地用藥立即肌注 30%土霉素注射液 12-15ml,隔 1 天 1 次,共 3 針(5 天)。
- 飲水管理落地 2-3 小時后供水,每 1000 公斤水加增免素 250g,緩解應激。
- 驅蟲與健胃隔離 15-20 天后驅蟲:首次用伊維菌素 / 多拉菌素(皮下 / 肌肉注射),7-10 天后第二次驅蟲;體外用澆潑液透皮驅蟲,驅蟲后同步健胃。
- 飼料管理用 “谷實 610 + 瘤胃寶” 飼喂,提升免疫力,緩解應激反應。
注意事項
- 各季節方案需結合活牛品種、體質及運輸距離靈活調整;
- 藥物使用需遵循獸醫師指導,避免劑量不當或配伍禁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