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進步或保守,而是國家利益成為唯一標準”
6月26日,韓國新總統李在明在就任后首次在施政演說中,用這句話為困擾韓國多年的“中美二選一”難題給出了“答案”。
這位在貧民窟成長起來的“草根逆襲”總統,上任22天便以務實手腕打破外交僵局,一邊頂住美國壓力拒絕軍費飆升和北約峰會,一邊派代表團赴華推進半導體合作,更直言“臺海與韓國無關”。
這場被韓媒稱為“實用外交”的轉向,能否讓韓國擺脫“大國棋子”的命運?
李在明的這句話看似平常,然而其中的深意在韓國國內外引發了不少關注。李在明政府究竟是敷衍,還是真心實意的呢?這位曾因對華務實言論被貼上“親華”標簽的總統,真的能為韓國找到第三條路嗎?
6月4日,李在明憑借高得票率當選韓國總統時,他接手的不是權力寶座,而是一個燙手山芋。此時韓國政壇剛經歷“戒嚴令”事件,三位代理總統輪番登場,國內政治分裂嚴重,社會對立加劇,經濟更是岌岌可危。
韓國央行已將全年GDP增速預期不斷下調,民眾經常會因為失業的問題爆發抗議活動,而且其出生率持續走低的情況不斷加劇。更棘手的是,特朗普政府剛剛對韓國揮舞關稅大棍,對韓國的汽車、鋼鐵等支柱產業形成直接沖擊。
對韓國來說,此時他們的國家正經歷著“最嚴重的經濟混亂時期”。李在明就職第一天,沒有舉行盛大典禮,而是直接進入狀態,成立了一個專門針對“促進經濟發展”的小組。
上任第一周,李在明就展開了一系列外交行動。他先后與幾個關系密切的國家進行了通話。
6月6日,與美國的20分鐘通話最為簡短。李在明重申韓美同盟是“外交安全不可動搖的基石”,接受了特朗普的訪美邀請,但對臺海問題、半導體脫鉤等敏感議題避而不談。他用一句“外星人入侵地球時才需考慮”的隱喻,巧妙劃清了界限。
三天后,李在明與日本首相石破茂通話。令人意外的是,這位曾絕食抗議核污水排放的“反日旗手”,竟呼吁“建立成熟穩定的韓日關系”。
急轉彎背后是三重算計:獲取日本投資緩解經濟壓力,向美國交上盟友和解的投名狀,以及利用國內高支持率頂住進步派對日緩和的批評。
6月10日,李在明與中方通話30分鐘,是三通電話中時間最長的一次。他承諾要和中國加強友好關系,這通電話也被外界視為是李在明的對華示好的積極舉動。
其實,李在明如此急切地向中國示好,背后是韓國經濟的嚴峻現實。
過去一年里,中韓貿易額突破了3500億美元,中國市場占韓國出口總額的25.3%,對韓國半導體、汽車、化工行業的依賴度超過40%。一旦離開中國的市場,后果可想而知。
李在明的團隊已開始行動。上任首日啟動的30萬億韓元財政支出,優先用于民生補貼和消費券。同時,他推出“半導體強國”的計劃,將半導體投資規模不斷增加。
在AI領域,李在明承諾重點投資,目標是讓韓國成為AI強國之一。這些舉措直指韓國經濟痛點,但資金來源卻是個難題,韓國財政赤字率已超過GDP的5%,國家債務更是居高不下,對于一個財政保守國家而言,這已逼近極限。
毫無疑問,此時的李在明也在“賭”,現在花錢刺激經濟,未來復蘇后用稅收填補窟窿。這場賭博的勝負,將直接影響他外交能否繼續保持平衡。
這次的施政演說,按照李在明“不分陣營推進外交”,一切以國家利益為準繩的說法,從中不難得知,他相當于在“中美二選一”中給出了明確回應,那就是不偏不倚,也不會選邊站隊。這句話看似中立,實則卻能發現李在明的外交“智慧”。
在芯片領域,他堅持讓三星把握核心技術,與美國的芯片施壓形成直接沖突;在北約峰會前夕,他拒絕出席,婉拒了美方壓力;在軍費問題上,他駁回美國要求將軍費提升至GDP5%的提議,強調“國防預算必須自主決定”。
他派出代表加強與中企的合作,重點推動AI和半導體等戰略性產業合作。這種“外交不對稱性”正是他尋求“戰略模糊”的真實寫照。
李在明正在嘗試一種前所未有的平衡術:那就是在安全上和美國緊密相連,在經濟上緊緊依靠中國。
駐韓美軍將近3萬名士兵保障韓國安全,而中國的市場份額支撐韓國經濟命脈,二者缺一不可。
不過,李在明的“平衡術”看似完美,卻也面臨著各種困境和挑戰。
首當其沖的是美國壓力,特朗普政府雖口頭上尊重盟友自主權,但行動上步步緊逼。美國政客批評韓國在芯片領域“搞雙面政策”。更明顯的信號是,特朗普突然取消了與李在明的預定會晤,被外界解讀為“外交冷遇”。
而韓國國內保守派陣營,近期也不太安寧。部分在野黨正緊盯著李在明的各項舉措,一旦被他們視為“軟弱”,很可能趁機發起“圍攻”。一旦經濟復蘇效果不佳,對華政策將成為保守派攻擊李在明的最大“借口”。
最大的風險來自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一旦中美沖突加劇,韓國的“中間路線”將面臨瞬間失效的危險。李在明那句“不打算介入”的玩笑,也暴露了小國外交的“無奈”。
不過李在明政府要明白一個道理,韓國如果繼續甘當美國的“印太工具”,終將淪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唯有在安全上“不選邊”、經濟上“廣交友”,才是他們明智的做法。
如今中美之間的貿易較量雖然有所緩和,但是摩擦依然存在,這個曾被稱為“鯨魚群中的蝦米”的國家,能否真正走出第三條路?時間會給出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