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 靜
編輯/ 黃大路
設計/ 張 萌
2025年夏季,有1222萬名2025屆高校畢業生走出校門,這個數字比2024年增加43萬人。同期,2025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335萬人,比去年減少了7萬人,這是自2017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
當六月的“高考季”與畢業生的“就業季”不期而遇,關于未來職業發展的討論便不可避免地聚焦到一個核心問題上:讀什么專業才能在未來贏得高薪?
在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當下,專業的“含金量”被前所未有地放大。因為某種程度上,專業選擇已經不僅僅是一次高考志愿的填報,更是未來人生賽道的一次重要錨定。
殘酷的汽車就業市場一直在上演著這樣的荒誕劇本:一邊是百萬畢業生在求職寒冬中掙扎,內卷到絕望;另一邊是企業高薪搶人搶到瘋狂,部分崗位甚至開出高額年薪仍一將難求。
汽車產業正經歷“新四化”的顛覆性變革,這場技術革命不僅重塑了整個產業鏈,更催生了一批令人艷羨的“高薪職位”——算法工程師年薪突破百萬,電池專家成為獵頭爭搶的“香餑餑”,而掌握代碼的汽車人才正在改寫行業薪資天花板。
幾乎明眼人就知道,如今汽車專業的未來不在內燃機里,而在算法、電池與代碼中。
學汽車什么專業熱門
“剛畢業的時候汽車還是朝陽行業,幾乎沒有找不到工作的,當時待遇差異在于企業,崗位與崗位之間的差異也并不大。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只要跟電相關的崗位待遇肯定比傳統崗位高。”一位在汽車行業待了十年的從業者對《汽車商業評論》如此表示。
如果想進汽車行業的你現在向一位傳統機械或車輛工程專業出身的汽車工程師咨詢報考建議,他大概率會告訴你,在當下行業轉型期,應該優先考慮新興交叉學科而非傳統機械專業,甚至過去非常熱門的車輛工程專業也需要慎重選擇。
過去,汽車行業的核心是機械設計、動力系統和底盤調校等,但如今純機械方向的就業機會正在減少,薪資增長也相對較慢。例如,2025年某頭部車企的校招數據顯示,傳統機械專業畢業生起薪約為20萬元/年,而智能車輛工程專業則高達35萬元/年。
根據2024年教育部公布數據,傳統車輛工程專業畢業生平均起薪為7800元/月,而新能源方向畢業生起薪可達1.2萬元/月。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朱西產對《汽車商業評論》說:“人工智能熱推動了智能化發展,數字經濟成為新的驅動力。今年考生進入了報志愿環節,無疑計算機、電子信息、軟件、人工智能、半導體、芯片等會成為熱門專業。強基的應用數學、應用物理等基礎學科也會成為高分考生青睞的專業。就業率高的電氣工程、自動化、機械工程、熱力工程、汽車工程、材料等學科依然是理工之王。”
2025年,汽車行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面對這一趨勢,朱西產表示,本科專業還是按學科體系劃分的,學科交叉融合的確是企業對工程師的需求,為了適應人才需求,很多高校推出了機電一體化、機械自動化、機電軟一體化的學科融合專業,也有一些打通不同學科交叉選課的學分制教學改革方案等措施。
“目前本科招生基本上都采用寬專業口的大工科實驗班方式,進入大學后通過一年的學習,對各學科專業有一些了解后再確定自己的學科方向,也很好地解決了‘一報定終身’的弊端。”朱西產說。
汽車行業什么職位高薪
在智能電動車爆發的現在,哪些專業能讓高考學子站在高薪賽道上?
smart品牌全球公司CMO張明霞首先最推薦的就是“車輛工程+軟件雙修”。她表示:“smart研發中心年薪最高的工程師,都在做‘軟件定義汽車’,這意味著他們不僅參與汽車設計與制造,還深入開發汽車軟件、人工智能等領域,是行業中的翹楚。”
此外,“座艙體驗設計”也是極具潛力。張明霞認為,隨著汽車市場性能競爭的加劇,座艙體驗設計將成為下一個熱門領域。她建議關注工業設計或直接報考新興的交互設計專業,探索如何通過創新提升用戶體驗。
最后一個新晉主流是“電池與能源材料”。“很多新能源電池企業給應屆博士生開出的年薪,比車企的管理層還高,而且目前動力電池人才缺口也比較大。”張明霞如是表示。
對于這個話題,智己汽車CMO李微萌表示:“人工智能類、軟件工程類、新能源科學類,在未來可預見的五年里,仍然會是相對能拿到高薪的崗位。”
脈脈高聘人才智庫最新發布的《智駕和機器人領域人才洞察》數據顯示,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底層技術加速融合,智能駕駛與機器人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智駕和機器人領域的新發崗位量顯著增長,在2024年1月至2025年4月期間,招聘指數增長27.9倍,行業對人才的需求迎來爆發。
需求爆發的另一面,是相關崗位薪資的水漲船高。
《汽車商業評論》在一些招聘軟件上發現,部分頭部車企都會對算法、大模型、軟件和智能座艙相關崗位開出高昂的薪資。比如,某頭部新勢力為軟件質量經理這一崗位設置的薪資是在30~60K。大模型算法工程師這一崗位設置的薪資在50~80K,還是16薪,算法專家的薪資甚至可以達到70~100K。
在業內觀察人士看來,未來5年,車企行業大概率招聘會向“軟件定義汽車”領域高度傾斜,算法、能源、數據崗位薪資增幅估計會進一步增大。
車企想招什么樣的人才
中國車企的HR和業務領導想招什么樣的大學生?
對這個問題,東風日產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新宇談了三點看法:首先,同樣的一本、二本等條件下,學校該專業實力和口碑越強,越搶手。其次,同類學校前提下,專業對口比跨專業更重要,更適合車企的需求;最后,研究生比本科生上手更快,而且對車企來說成本差異小。
談及哪些專業更熱門,更有高薪的潛力?劉新宇認為,第一,供需關系會造就高薪機會。比如,汽車軟件人才三年前少之又少,隨著軟件定義汽車理念的興起,而與之相關的高薪機會也誕生了。第二,距離客戶越近高薪機會越大。比如銷售,尤其是to C的銷售,距離客戶越近,挑戰越大,高薪機會也越高,當然淘汰也越快。
作為自主品牌在新四化領域轉型的佼佼者,長安汽車在招聘的過程中更偏好哪些人才?
長安汽車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蔡錦鋒表示,長安汽車當前招聘主要聚焦三類人才:
第一類,智能網聯領域。當前企業對傳統機械、車輛工程崗位需求減少,重點轉向智能化、軟件、計算機、大數據及信息安全領域,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信息工程等專業;
第二類,產品定義與用戶體驗。圍繞“軟件定義汽車”趨勢,企業需要既懂市場需求又懂技術的人才,能夠精準定義未來車型,分析用戶心理與市場趨勢;
第三類,圍繞前瞻技術研發。包括新材料、化學等基礎技術突破,推動電動化、智能化等前沿領域發展;
“我們更需要既懂硬件又懂軟件的人才,但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是,懂軟件的不一定懂汽車,懂汽車的可能不精通算法或軟件開發。”蔡錦鋒對《汽車商業評論》這樣表示。
他還表示,對車企而言,還有兩類人才缺口較大,一是具備市場洞察力,能預測未來需求并定義車型的產品定義專家;二是擅長在社交媒體時代進行產品推廣、流量運營,助力品牌年輕化傳播的傳播人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