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寧亞飛 方玉蘭
梅雨季節陰雨連綿,野生蘑菇如雨后春筍,那一頂頂“紅傘傘、白桿桿”看似可愛,實則“暗藏殺機”。近期,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接診多名野生蘑菇中毒重癥患者,并盡全力成功救治。專家提醒:廣大市民別貪“口福”,勿買、勿采、勿食野生蘑菇。
6月中旬,家住湖北英山的李先生誤食了野生蘑菇后,出現劇烈嘔吐和腹瀉。緊急到當地醫院搶救。然而其病情在一天內急劇惡化,肝酶指標飆升至正常上限的200倍,凝血系統瀕臨崩潰,中毒第3天甚至出現腎衰癥狀。危急時刻,家屬立即把李先生轉至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搶救。
6月13日,該院重癥醫學科Ⅰ科王璐副主任醫師接診后了解到,李先生食用的野蘑菇是鵝膏菌屬的一種。該毒蘑菇含有的鵝膏菌又稱為“蘑菇界死神”,其含有的鵝膏毒肽具有極強的肝臟損害:引起彌漫性肝細胞壞死、肝臟正常細胞結構消失,嚴重者出現急性肝衰竭;凝血功能障礙可導致彌散性血管內凝血,進一步發展為多器官功能障礙,危及生命。
眼見李先生病情危急,專家團隊立即為其量身制定治療方案,通過一系列的解毒+護肝(血漿置換、血液灌流)、改善凝血功能、臟器保護等重癥高級別救治手段,3天后李先生肝功能指標明顯好轉,凝血功能趨向正常,同時也恢復了食欲,暫時脫離了生命危險。
王璐副主任醫師表示,鵝膏毒肽對肝臟的損害堪稱“毀滅性”,一旦進入人體,便會引發彌漫性肝細胞壞死,使肝臟正常細胞結構遭到破壞。我國確定的劇毒鵝膏菌的種類有12種,其中致命鵝膏、灰花紋鵝膏、裂皮鵝膏是導致死亡的主要種類。
此外,鵝膏毒肽化學性質異常穩定,無論是高溫烹飪、低溫冷凍,還是長時間日曬,都無法破壞其毒性,即便經過煎炒煮燉、曬干保存等加工處理,依然毒性不減。我國含鵝膏毒肽蘑菇中毒死亡人數超過蘑菇中毒總死亡人數的90%。
專家提醒:食用野蘑菇,堪稱“生命開盲盒”。有的患者中毒后“翻江倒海”,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有的出現“小人國一日游”,出現眼前“小人”跳舞、耳邊魔音貫耳等幻覺;有的則是“多器官崩壞型”,肝衰、腎衰、凝血功能崩潰,死亡率高達30%-60%。野蘑菇中毒還有致命陷阱——“潛伏期”,其時長從數分鐘到十余天不等,容易漏診或誤診,錯失救命黃金期。
王璐副主任醫師建議市民,切勿食用自采或來歷不明的野生蘑菇。一旦誤食出現中毒癥狀后,牢記“五個要”來保命:一要立即撥打120,及時就診;二要迅速用湯勺柄、筷子、手指等刺激喉部進行簡易催吐,大量飲用溫開水或者淡鹽水;三要飲用少量糖鹽水,防止脫水導致休克;四要避免對已暈迷的患者向其口中灌水,防止窒息;五要保留中毒發生前食用的野生菌樣品及嘔吐排泄物,以備專業機構檢驗后供醫療救治參考。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