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尋紅色記憶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深層關聯(lián),以青春力量傳承紅色基因、助力時代使命,2025年6月23日 - 30日,豫北醫(yī)學院“赴衛(wèi)輝太行記憶,紅色傳承團隊”奔赴河南省衛(wèi)輝市,在河南太行八路軍抗戰(zhàn)展覽館及周邊革命遺址開展暑期社會實踐,用行動解碼紅色傳承對民族復興的時代價值。
一、溯源:紅色記憶錨定復興精神坐標
太行革命遺址,承載著黨和人民浴血奮戰(zhàn)的紅色記憶,更蘊含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密碼。實踐團隊踏入河南太行八路軍抗戰(zhàn)展覽館,在“豫北抗戰(zhàn)史”“皮定均支隊專題”中,深刻領悟先輩們“不畏艱險、敢于勝利”的戰(zhàn)斗精神。這不僅是紅色基因的鮮活體現(xiàn),更是中華民族在苦難中奮起、為復興拼搏的精神縮影。成員謝聰飛感慨:“先輩們?yōu)槊褡濯毩侇^顱灑熱血,這份‘無私奉獻、擔當使命’的紅色精神,正是民族復興征程中最寶貴的財富,傳承紅色記憶,就是守護復興路上的精神燈塔。” 從重走秘密交通線到探訪司令部舊址,團隊在歷史現(xiàn)場觸摸信仰溫度,明晰紅色記憶是民族復興的精神根基——它見證了中華民族“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底色,更賦予當代青年接續(xù)奮斗的精神力量。
二、實踐:以青春行動激活復興動能
(一)挖掘紅色故事,凝聚復興共識
團隊以“口述傳承”為切口,走訪革命親歷者,收集“情報傳遞生死時速”“村民舍命護傷員”等故事。這些紅色記憶里,飽含著對民族、對國家的赤誠熱愛,更詮釋著“為民族復興而戰(zhàn)”的堅定信念。成員們將故事轉化為短視頻、短劇,用青春語態(tài)講述,讓紅色精神跨越代際,在年輕群體中引發(fā)共鳴。正如團隊成員牛深所說:“每一個紅色故事,都是一次精神感召,能讓更多青年明白,民族復興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先輩們接續(xù)奮斗的傳承,我們要接過接力棒,成為復興路上的青春力量。”
(二)創(chuàng)新實踐路徑,賦能復興征程
面對紅色文化傳播與時代需求的銜接,團隊聚焦“活化創(chuàng)新”與“踐行擔當”:設計H5互動頁面、紅色劇本殺,將紅色精神融入沉浸式體驗,讓更多人在參與中領悟“民族復興需團結奮斗”的真理;考察老區(qū)振興案例,探索“紅色 + 鄉(xiāng)村振興”路徑,提出“數(shù)字紅色地圖”“紅色農創(chuàng)推廣”等方案,以紅色傳承激活發(fā)展動能。在衛(wèi)輝太行山村,團隊用行動踐行——傳承紅色記憶,就是要讓紅色精神轉化為推動民族復興的實踐力量,讓革命老區(qū)的發(fā)展成果,成為復興征程的生動注腳。
三、意義:筑牢精神根基,奔赴復興使命
此次實踐,深刻詮釋了紅色記憶與民族復興的內在邏輯。從實踐目的看,團隊以太行紅色資源為紐帶,讓青年明白:紅色記憶是民族復興的精神源泉,它記錄著先輩為民族獨立、人民幸福奮斗的歷程,更指引著當代青年“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國家”;傳承紅色基因,就是為民族復興筑牢精神根基,讓奮斗有方向、前行有力量。從意義維度,實踐不僅讓青年學子將“不畏艱險、擔當奉獻”的紅色精神融入骨血,更以青春行動探索出“紅色傳承賦能民族復興”的實踐路徑——通過故事傳播凝聚共識,以創(chuàng)新實踐激活動能,讓紅色記憶真正成為民族復興征程上的動力引擎。
指導老師楊芮霽指出:“紅色記憶是民族復興的精神富礦,此次實踐讓青年觸摸到紅色與復興的關聯(lián),既傳承了精神,又明晰了使命。” 未來,這份紅色實踐的火種,將繼續(xù)照亮民族復興之路,讓紅色基因在青春傳承中煥發(fā)時代光芒,匯聚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青春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