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20日,劉湘在漢口病逝,享年50歲。這位民國時期的四川大佬,曾經是川軍的總司令,也當過四川省主席,外號“四川王”。他一死,整個川軍和四川政局就像炸了鍋,亂成一團。劉湘在的時候,靠著自己的威望和手腕,把川軍這幫將領捏得緊緊的,可他這一走,底下的人立刻就盯上了他留下的那塊大蛋糕。權力真空,誰不想撈一把?不過,劉文輝站出來說了幾句話,局勢居然穩住了,連葬禮上那些哭喪的家伙都顯得真誠了不少。
要說劉湘死后為啥會亂成這樣,得先看看他在川軍里有多大的分量。劉湘1888年出生在四川大邑,家里不算窮,但也不是啥大富大貴。他早年混過袍哥,后來投軍,從小兵干起,一步步爬到了川軍的老大位置。民國那會兒,四川軍閥混戰,劉湘靠著打仗狠、腦子活,把其他對手收拾得服服帖帖,成了四川的實際掌權者。
劉湘不光會打仗,還挺會搞政治。他在四川推行過一些改革,比如修路、辦學,雖然不全是為了老百姓,但確實讓四川有點現代化的樣子。川軍在他手里,從一盤散沙變成了能打硬仗的隊伍。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他都帶著川軍上過戰場,尤其是抗戰初期,川軍出川打日本鬼子,名聲不小。劉湘自己也因為這些事,成了四川人心里的“英雄”。
可英雄也有倒下的時候。1937年底,劉湘帶著川軍到前線督戰,結果身體扛不住,得了胃病,1938年初就死在了漢口。他這一走,川軍沒了主心骨,那些將領們立刻就露出了真面目。
劉湘死的時候,正趕上抗戰打得熱火朝天。川軍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里面派系林立,有劉湘的嫡系,也有其他地方勢力拉攏過來的人。劉湘活著的時候,靠著個人威望和手里的兵權,壓得大家不敢亂動。可他一死,這些人就像脫了韁的野馬,誰都想當老大。
當時川軍的主要將領,除了劉湘的嫡系,還有劉文輝、鄧錫侯、楊森這些人。劉湘的嫡系部隊,比如21軍,掌握在潘文華手里,這幫人自然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劉文輝是劉湘的叔叔輩,輩分高,資歷老,手里也有不少兵。鄧錫侯和楊森呢,雖然跟劉湘關系不那么近,但也都是川軍里的實權派,手底下有自己的地盤和軍隊。
劉湘一死,這些人就開始暗地里較勁。21軍想推自己的頭兒上位,保住劉湘留下的家底;劉文輝這邊呢,手握24軍,實力不弱,自然也想多分一杯羹;鄧錫侯和楊森雖然表面上沒啥大動作,但誰都知道,他們也在盯著局勢,等著機會下手。那段時間,四川的政局就像一鍋粥,誰都想當勺子,誰也不服誰。
這種爭權不是開會吵兩句就算了,背后全是真刀真槍的算計。軍隊調動、糧餉分配、地盤劃分,每一樣都能讓這些將領紅了眼。要不是抗戰這個大背景壓著,估計他們早就打起來了。
就在這亂糟糟的時候,劉文輝站出來了。劉文輝跟劉湘是叔侄關系,但兩人關系一直不咋地。劉湘在的時候,劉文輝就被擠到了西康那邊,勢力范圍比以前小了不少。不過,劉文輝在川軍里混了那么多年,輩分高、資歷深,手里還有24軍撐腰,影響力不是蓋的。
劉湘死后沒多久,劉文輝發表了一篇公開聲明。這聲明里,他沒直接說要接劉湘的班,而是打起了感情牌。他先是吹了劉湘一把,說他為川軍和四川做了多少貢獻,是大家的榜樣。然后話鋒一轉,說現在劉湘沒了,川軍不能亂,大家得團結起來,把劉湘的遺志繼承下去,為抗戰出力。
這聲明寫得挺聰明,既沒得罪劉湘的嫡系,也沒讓其他將領覺得他威脅太大。劉文輝還特意強調,川軍要是內訌,不光對不起劉湘,也會讓四川老百姓遭殃。這話說得實在,誰也不好反駁。畢竟那時候抗戰正吃緊,誰要是公開跳出來搞分裂,肯定會被罵得狗血淋頭。
劉文輝這番話,表面上是呼吁團結,實際上也是在給自己加分。他擺出一副“以大局為重”的樣子,既穩住了自己的地位,也讓其他將領不好意思明著跟他對著干。結果呢,這聲明一出,川軍內部的爭斗還真消停了不少。
劉湘的葬禮在成都辦得挺隆重。按理說,這種場合少不了虛情假意,尤其是那些平時跟劉湘不對付的將領,哭兩聲也就是走個過場。可這次不一樣,劉文輝表態之后,大家伙兒在葬禮上的表現都挺真誠。
為啥呢?一方面,劉文輝的話起了作用。那些將領本來就怕被扣上“分裂川軍”的帽子,現在劉文輝把“團結”的大旗一舉,他們多少得給點面子,至少表面上得裝得像回事。另一方面,劉湘畢竟是川軍的老大,他活著的時候,大家都靠他吃飯,現在他死了,不管心里咋想,面上都得有點表示。
葬禮那天,川軍的大佬們都來了。潘文華帶著21軍的弟兄,哭得嗓子都啞了;鄧錫侯、楊森這些人,雖然沒那么夸張,但也一臉嚴肅,低頭抹淚。劉文輝自己呢,作為劉湘的叔叔,親自操辦了不少事,忙前忙后,看起來還真像個長輩在送晚輩。
這場景,說白了就是劉文輝表態帶來的連鎖反應。川軍將領們知道,現在不是鬧的時候,抗戰當前,誰也不敢太放肆。加上劉文輝把話說到那份兒上,大家伙兒多少得收斂點,連帶著哭喪都比平時多了幾分真心。
劉湘死后,川軍的領導權最后還是落到了劉文輝手里。雖說一開始大家爭得挺兇,但劉文輝靠著資歷和手腕,慢慢把局面穩住了。他接過川軍的大旗,繼續帶著部隊打日本人。抗戰后期,劉文輝還把自己的地盤擴展到了西康,成了那一片的土皇帝。
不過,劉文輝接手川軍,跟劉湘在的時候比,還是差了點火候。劉湘那會兒,川軍是真能打,連外省的軍閥都不敢小瞧。可到了劉文輝手里,川軍內部的派系問題還是沒完全解決,戰斗力也慢慢下滑。加上抗戰結束后國共內戰爆發,劉文輝最后也沒能保住自己的地盤,1949年帶著部隊起義,投了共。
劉湘走了,川軍亂了,劉文輝說了幾句話,局面穩了,連哭喪都真誠了許多。這段故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確實能讓人看出點門道。川軍將領們的爭權,反映的是民國軍閥的生存邏輯;劉文輝的表態,展現的是亂世里搞平衡的手段。咱老百姓看歷史,不就是圖個明白嗎?這事雖然過去了快一百年,但那股人情味兒和算計勁兒,還真挺值得回味。
參考資料
有莊.“四川王”劉湘[J].百科知識,2007,(24):38-4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